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ol 2828

跟随孩子的互动,而不是强迫。

前段时间,有位粉丝找大米和小米的编辑吐槽:我老婆为了照顾儿子,选择了辞职,结果他天天 把 我老婆气哭8次!这种情况,我能把儿子扔了吗

看在粉丝如此心疼老婆的份上,编辑详细地了解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他们3岁的孩子一直由保姆和奶奶照顾,最近刚刚被诊断自闭症,夫妻以为只要多陪伴孩子他就能好,结果没想到:

“儿子玩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我跟他玩不起来。”

“儿子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理我。”

“儿子自己玩挺开心的,我一加入他就想走。”

孩子的妈妈又急又气,情绪上来就忍不住掉眼泪。

其实,对自闭症家庭来说,这些情况也并不罕见。家长和孩子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导致互动就很难迈出第一步。

可能有家长会疑惑,“我和孩子的关系挺好的啊,他在生活中也很依赖我,出门都会跟着我,还需要建立什么关系呢?”

No!No!!No!!!

这里的关系,指的是一个包容的、没有压力的环境,孩子在这个关系里,有足够的动机,主动与父母互动,而不是没有回应甚至想要离开。

那么,这样的关系要怎样建立呢?首先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

1

找到孩子的兴趣

兴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动机。但如何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

建议家长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在孩子玩耍的时候,认真观察孩子,看看他喜欢什么,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

比如,孩子接触最多玩具是什么?碰过多少次?玩的时间有多久?喜欢怎么样去玩?

他拿到一个小汽车,喜欢看轮子转,还是喜欢推车走,或者是喜欢开关车门?会不会看见泡泡就去追着玩?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爱玩某个玩具、某一类物品、做某件事情,但很可能只是他们除了这些没得选,所以,我们要挖掘他们对不易察觉的偏好,及时关注到更多的细节。

比如, 可能我们知道孩子喜欢车,于是买了很多的车给他玩,但是实际上孩子可能喜欢的是不同图案的车标,所以买车标贴纸、带孩子画车标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最爱。

所以,每天花10分钟,多一些观察,说不定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带过一个孩子,兴趣特别狭隘,从声光玩具到积木拼板,甚至大型的活动器械,都只是摸一摸,很快便厌倦了。他唯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开关门,无论走到哪儿,都喜欢把门关上再打开,重复好多次。

一开始,家长和康复师以为这是孩子的刻板行为。但观察发现,孩子开关门是有规律的,特别是在家里和小区内的一些门开关比较频繁。再进一步观察发现,孩子开关门的时候并不是盯着门看,而是盯着地上的影子看:随着门的开关,地上门的影子也在不断地前后移动。

于是,康复师们便尝试给孩子看一些视觉刺激的物品和画面.

比如,动态性比较强的翻页连环绘本,晃动的光影,以及万花筒等物件等,然后发现这个孩子的的确确喜欢这类物品和活动。

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康复师用他偏好的玩具和活动,不断搭配和拓展,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跟别人的互动慢慢多了起来。

2

准备足够的偏好物

对孩子的喜好已经了如指掌后,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准备好他喜欢的东西,比如,酸奶,汽车,挠痒痒的游戏等。

这样即使孩子对其中一项不感兴趣了,也可以及时更换互动内容。时间久了,孩子的感受便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有很多好玩的我喜欢的事,这种感觉真好!

需要注意的是,偏好物一定要控制好。这里的控制,不是指不给孩子,而是“所有的偏好物都在我们手上,只能通过我们给到孩子,孩子不能随意获得偏好物”。

这样一来,孩子知道只有你才能给他带来有趣好玩的东西,时间久了自然愿意主动找你啦!

举个例子:

我曾带过一个兴趣很广泛的孩子,但他的爸爸妈妈却很苦恼,当大人靠近孩子时,他子总是没有回应,只顾着玩自己的东西。

观察中发现,孩子爸爸妈妈准备的东西,要么不是他当下想要的,要么孩子可以在家里找到更好玩的。

因此我们调整了策略:把孩子经常玩的、喜欢的玩具和物品都收集起来,放在一个收纳箱里。这个箱子爸爸妈妈会收起来,孩子没有办法拿到。

每天晚上自由活动时,爸爸妈妈会带着箱子出现在孩子面前,并且从里面拿出他喜欢的玩具,而且每隔一段时间,爸爸妈妈也会添加一些新的有趣的玩具。如果拿的玩具孩子不喜欢,那么爸爸妈妈马上换别的,一定不让孩子自己随意去拿到。

经过一个月之后,孩子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更愿意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甚至会主动的找他们提要求换玩具。

3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照大人的方式玩耍。比如,玩打地鼠的游戏,孩子可能喜欢用手按地鼠,妈妈会要求孩子拿着锤子打;又或者搭积木的时候,孩子喜欢摆成一排,爸爸则教孩子往高了搭。

这些看似正确的玩法不好吗?当然不是!

但教学的前提是跟随或者符合孩子动机,这样才能长久。当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锤子敲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强行要求他按照所谓的正确的方式玩,可以考虑先跟随他,按照孩子喜欢的方式玩。

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是一致的,孩子也会在互动中愿意关注我们多一些。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更愿意参与这些互动,这个时候,再逐渐教导一些新的玩具玩法和方式,会来的更有效一些!

所以,当我们加入孩子的互动时,不用急着教导,试试先跟随孩子,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减少指令和要求

很多时候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很容易下意识的就问孩子问题,或者给孩子指令,比如,看绘本时问孩子“宝宝这是什么啊?西瓜什么颜色的?甜不甜啊.......”

接连不断的指令和问题,孩子瞬间就没有动机看下去了。

家长不妨试试换种方,少一些指令和问题,多一些旁白和描述。

把“西瓜什么颜色?”换成“哇,红色的西瓜,好好吃啊”

把“拿积木放上去”换成“你的积木搭得好高啊,我们再来一块”

减少这些任务和问题,也是在减少孩子的厌恶刺激。在互动过程中,讨厌的东西变少了,没有任务的压力,孩子也自然愿意和你多玩一会。

这里提供一个小技巧,就是家长在家可以拿纸笔相互监督和记录(或者录视频自己观看),看看在自己和孩子互动的固定时间内,发出了多少个指令和问题。

爸爸和妈妈可以相互比赛,看看每天在同样的互动时间内,谁发出的指令和问题最少,或者和上周比,数量有没有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把以上方法分享给了开头提到的那位粉丝,昨天收到回复:孩子终于开始黏妈妈了!

算算时间,不多不少,刚刚1个月。

最后,建立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大家可以向这位妈妈一样,给自己定个目标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每天坚持按照以上几点操作,相信亲子关系会建立得更好!

编辑丨皮皮爸 夏天

图源丨unsplash

作者简介

梁浚彬

大米和小米发展行为高级督导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学会认证B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