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条码君持续关注了外来物种福寿螺入侵滇池湿地的消息。8月9号,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召开滇池沿岸福寿螺专项清除工作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开展滇池沿岸福寿螺清除行动 4天清除200多公斤螺卵

7月份以来,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每天都安排了6名管护员,开展福寿螺清理工作。但由于今年湿热天气较多,福寿螺产卵尤为密集。为进一步遏制福寿螺的蔓延态势,滇池管理局从8月6号起开展了集中清理工作。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余波:“湿地公园管理局是从8月6号开始集中清除的,每天投入26人、4艘船、5个轮胎,从6号到现在清除的卵有200多公斤,成螺170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波介绍,考虑到滇池保护治理的特殊性,在滇池流域不能使用化学手段来清除福寿螺。目前他们主要在福寿螺集中的河岸边、草丛、裸露的石头以及水生植物茎干附近,采取人工诱捕的方式来清除。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余波:“在福寿螺出没的地方插上竹片、芦苇,或者是竹子等等,福寿螺在夜里就会到插上的竹片上产卵,第二天或者过几天,就把竹子拔出来,把卵摘除。”

余波介绍,福寿螺的卵堆需要在干燥的条件下才能孵化。针对水深、船只和工作人员无法接近的地方,他们会使用高压水枪,把螺卵冲刷到水中。而针对成螺,主要采取打捞的方式来集中清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余波:“大个的打捞上来的成螺我们就碾压,然后撒上石灰(消毒), 最后填埋。”

据了解,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将滇池沿岸福寿螺专项清除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集中清理工作将在8月20日前完成。下一步,滇池沿岸各辖区以及湿地管理单位将采取集中专项清除处置、常态化防控等措施,在滇池沿岸浅水区、湖滨湿地内、河道入湖口,开展福寿螺防控清除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保不使用化学药剂,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摘除福寿螺卵和捡拾成螺,压碎后填埋或焚烧处理。确保滇池沿岸湿地、河道不出现成片福寿螺卵堆。

列入首批入侵外来物种名单 福寿螺危害多

福寿螺究竟有何危害,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的工程师做了详细介绍。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蛋白质含量高,在1981年作为特种经济动物被引入中国广泛养殖,后因口味欠佳、市场滞销等因素,被丢弃到野外。由于缺少天敌,繁殖速度快,福寿螺扩散到了河流、湖泊、沼泽、农田等区域。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 鲁斌:“它产的卵是会呈一个块状,每个卵块一般情况下是有200到1000个卵粒,如果全部孵化的话,大家就可想而知会有那么多福寿螺的幼螺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斌介绍,每年的5至8月是福寿螺在自然条件下的产卵高峰期。螺卵通常在1个月内完成孵化,但如果气温在28-30℃时,1周左右即可孵化。而福寿螺螺体在8℃以上即可生长,一只幼螺生长3到4个月又能进行繁殖。快速的繁殖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也让福寿螺成为许多本土生物和农作物的“杀手”。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 鲁斌:“它迅速占领了本地螺,还有鱼类,以及其它物种的栖息和觅食的生态环境,对其它的本地螺造成了威胁。同时,它扩散到生态环境中,会大量啃食我们的农作物,比如水稻,还有一些水生植物的茎部和根部,使我们的农作物减产。”

此外,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食用未加工熟透的福寿螺,可能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病。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 鲁斌:“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它主要是攻击我们人类的脑部中枢神经系统,有可能会使人患上脑炎、脊髓炎,甚至可能会危害我们的生命。

记者:刘语嫣 马炽韬

编辑: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