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今日共有240多家房企破产。就连曾经叱咤风云的全国百强房企,也有30家爆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房企的爆雷潮还远没有结束。8月8日市场传来消息,曾经的20强房企龙光集团宣告正式违约,宣布暂停支付五笔境外美元优先票据。

这是负面消息辗转半年后,龙光的首次公开违约。需要注意的是龙光暂停支付的并不是巨额本金,而是到期利息。也就是说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可想而知其资金压力有多大。

关于违约原因,龙光集团在公告中是这样说的: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接连出现部分市场参与者的离岸债务拖欠,削弱了行业持有者的信心,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收紧。融资渠道减少,购房者情绪低迷,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逐步萎缩。直白点说就是,前面爆雷的同行太多,投资人已经信心尽失,导致市场太差,想借新还旧却根本融不到资,而购房者也被吓得情绪低迷,房子卖不动,销售回款大减。总而言之就是没钱了。

其实这两年,房企违约爆雷本质原因也无外乎就是以上几点。与国内其他开发商的情况一样,龙光集团近几个月的合约销售额也同比出现较大下降。但在去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风,2021年龙光销售额1588亿,全国排名第二十位,操盘面积934.2万平方米,位居第二十五名;但是到了今年2022年1-7月,龙光累计销售额只有323亿,同比大跌69%;去年全年,龙光还是稳稳的千亿以上规模,但在今年,龙光的总销售额估计也就550亿左右,还够不到去年的零头。

回溯历史,龙光集团在豪强林立的众多房企中也算是个狠角色。1996年成立,发家于汕头,2001年龙光独占汕头房地产市场1/3的份额,妥妥的地方龙头;自此之后更是挥金如土、激进扩张一发不可收拾。就拿龙光拿下的地王来说,2003年龙光拿下第一个地王,深圳市宝安中心地块,总价2.86亿;2014年龙光以46.8亿拿下了龙华地王,楼面价每平25000元,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当时周边的平均房价;2015年又以112.5亿元拿下龙华红山地块,成为当时的深圳总价地王;2016年再度刷新纪录,以140.6亿元拿下深圳光明新区的一块商住混合用地,成为全国总价地王。

从2亿到140亿,从宝安地王到全国地王的称号,龙光是越抢越上瘾。要知道,2016年龙光地产总市值才约127亿元,但当时为了抢一个地王就花了140亿。而且在暴雷前夕、资金承压的情况下,龙光依然毫不收敛。2021年上半年,单在深圳抢地就花了80亿。

因为执着于抢地,龙光的土储量也十分惊人。在2021年的中期业绩会上,龙光发布了它的土储情况,5000亿货值、8000万方、94%货值都在一二线。彼时,几家头部评级机构对龙光的状况还算是有信心的。但从年初开始至今,龙光所有评级全被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负面消息曝出后,龙光第一反应就是“否认”,否认资金流危机、否认债务危机、否认裁员、否认停工。

前段时间,深圳前海天境的千万豪宅业主们还在以动态停贷抗议,逼迫龙光恢复施工,这些一个月房贷至少6万的业主们提出了非常尖锐的质疑:监管账户上的138亿预售监管资金,为什么只剩下了5000多万?而龙光对此只字不提,反手就是一个报警电话,警告他们不要散布谣言。

但无论怎样掩盖,都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在山穷水尽之下,龙光只能坦白:拿不出钱,已实质性违约。

房企的违约爆雷出现,显然就意味着大部分项目的停工烂尾。因为房企一旦爆雷,就代表着他账户上的钱基本上被掏空的差不多了。比如,2021年9月份,恒大爆雷之前,其实大部分新房项目都已经卖出去了,但是此前,房企拿到预售资金后,都是上交到集团的资金池,被统一调配,哪里着急要用钱就先用到哪里。在以前,房企对于美元债都非常在意,也是优先还款的,如果现在直接公开说没钱还,确实是真的没钱了。

不只是龙光,7月份以来还要多家百强房企,接连倒在了漫漫还债路上。

7月22日,上海老牌房企景瑞控股提前告知投资者:将不能按期交付一支票面利率12%,余额2.6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就在同一天,云南的俊发地产也宣告违约,表示1300万的美元债利息,他们还不上了;7月29日,千亿房企中梁控股再次宣布,一笔美元优先票据违约,目前共计未偿还资金为1257万美元;8月3日,福建的正荣地产,年内第二次官宣美元债违约,宣布有两笔美元债都“无法支付”,这个曾经的龙头房企股价缩水已经超85%。

房企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背后留下的是胆战心惊的买房人,以及更加抗拒出钱的国际投资者们。7月25日高盛以行业压力上升为由,将中国高收益房地产债券2022年的预测违约率从31.6%上调至45%,悲观预期还在进一步加剧。

可以说,房企们已经被重重围剿。他们不仅被金融机构和买房人共同挤兑,被四大会计事务所“绝交”,就连港交所也开始跟房企“划清界限”。7月11日,包括世茂、佳兆业、融创、恒大等知名房企在内等8家房地产、物管类股票被从恒生指数中剔除,原因是这些公司未发布2021年年报,停牌时间过长有退市风险。

明面上这些房企宣称年报推迟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影响以及审计机构的大量变更。但是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原因,要么是数据注水太多,审计不敢签字,要么就是财报实在是太难看,只能先按下不表。以富力这几天终于发布的2021年年报为例,这个百强房企的亏损额度已经达到了163.53亿。而今年上半年其销售额共计265亿元,比起去年同期减少了近6成。不仅仅是富力,今年1-7月,全国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金额已经同比下降49%,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上半年的疫情爆发,但是单看7月一样也不容乐观,百强房企中近8成企业单月业绩环比降低,其中17家企业环比降幅超过50%。很明显,6月的回暖只是昙花一现,就连碧桂园7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也下降了48%,现在小道消息满天飞,业内都在传,碧桂园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恒大。其负债只比恒大少一点,一样也是重仓三、四线,房子的总数量非常多,如果真爆了,破坏力会比恒大还恐怖。

为了活下去,很多房企吊着一口气,通过展期或者交换要约来疯狂自救。新京报统计发现,光是7月上旬,就有18家知名房企动作频频,尝试展期以时间换空间。最有求生欲的一个就是雅居乐,这个房企以高达20%的年利率,只为获得不超过8.94亿港元的融资贷款。而今年下半年,年内境内企业债又是一大波长债高峰,每个月都有超700亿元的债券要还。就连美元债一直到明年上半年,都会有新的偿债高峰,靠展期、靠拖延、靠高息贷款,这些房企又能苟延残喘多久呢

显然,风险还在进一步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