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其实都不太敢写了,眼看着同行们一个个沉寂下去,沉沦下去,写时评的转战B站讲自然科学,写历史的跑去抖音卖水果,长相漂亮的小姐姐改行讲营养健身和美容,男的则有很多去盘珠子弄文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在坚持写的没几个了,我也慌乱得很,下午去办边防证没办下来,更慌了,回来拆快递都心不在焉,一刀戳到自己肚子上,幸亏是戳在腰带上……我整天都这么慌慌张张、忙忙碌碌,我也不知道我活个什么味道,活怂呢……但是又不敢去死,也舍不得死,更不可能就这样舍下至亲至爱和那些我一天不骂他们就难受的该死的蠢货们……

所以我还得苟活于世,得磨他们的眼珠子。

昨天写了两篇,一篇写钱学森回国真相,一篇是关于疫情的,都不讨好,更不讨巧,尤其钱学森那篇,好多人留言骂我,反对我的观点的人只有一个说话不带脏字,但是说实话,我宁肯他爆粗都不想看到他这么有礼貌的说出毫无理性的话,如下:

爆粗的人只是单纯的无知,也许知道真相后他会改变他的看法,而上面这位朋友则是明确的不想知道真相,从他的留言就能看出他并不在意钱老回国的真正原因,他只在乎钱老回国后为我国的军工事业做出的贡献,这正是我无法容忍的地方。

钱老是因为被美国驱逐出境而回国,这是基本事实,我为什么要坚持讲清楚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看看自从钱老之后,我国出过几个像钱老这样的顶级人才?钱老那一批民国末年成长起来的科学家,绝大部份都有留学经历,他们中的绝大部份都选择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历史会记住他们对民族和国家做出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奠定他们学术成就的重要一环其中就包括出国留学,诚实的说就是其他先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培养了这些今后的国之栋梁,那么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来?原因当然是当时兵荒马乱,国民政府连国家都几乎保不住,又有多少精力去培养人才?不过也该承认一个现实就是: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恰恰诞生了诸多的学术明星和诸如伟大的西南联大这样的学校。

经历过抗战和内战的中国终于步入重新建设的阶段,而那些当年留学归来的学子们,此时正是壮年,所以我们的两弹一星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前苏联专家留下的底子,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果。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人才培养机制。和这个同等重要的是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我国的驱逐舰、预警机等高精尖武器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几千名乌克兰专家的加盟,但如果不是苏联解体,这些专家又怎么可能来我们这里?

所以,固然我们的运气一直不错,在大师们离场和乌克兰专家入场之间我们没有耽搁太长时间,并且我们的军工人员也一直很努力,但是终究是要面对一个问题:前半部分的成就是建立在民国大师的遗产上,后半部分的成就离不开乌克兰科学家的帮助,这中间的几十年,是不是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

再说一遍:这就是我强调的“人才培养机制”,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很难培养出顶级的人才,而仅仅靠撞大运和捡漏一样的人才撞运,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这也是我特别反感这位网友的留言的原因:钱老要不是因为被驱逐出境他能回来?他两次递交入籍申请已经说明他想留在美国,睁着眼睛当瞎子,自己骗自己说人家是自愿回来的,我看你真是个“日本人”!

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人才摇篮并留住这些人,才是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不要老是拿着情怀去打捞希望,民族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靠的是实打实的基业,那些漂亮的大词儿不过是猪尿泡罢了,一旦破了势必骚臭难闻。

钱老临终之前曾经发出“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来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日报的原文我已经找不到了,这是上海理工转载的,在整理的钱老这篇文章的第三段,他明确提出了我国目前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钱老这话说得很客气,但是分量极重,是“极”,不是“很”或者“非常”,诸位自己琢磨吧,我建议您点击链接去看看这篇文章,尤其讲钱老自己在加州理工的经历,十分难得。

其中钱老针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一点看法:“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钱老最后说:“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90岁的老人了,还在操心我国的长远发展,而这长远发展当然离不开人才,钱老到死,应该是都没有看到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否则我想他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再回到那位读友的留言上——我之所以要戳破钱老是自愿回国这个美丽的谎言,就是想说明一点:钱老回国纯属偶然,不可能年年有钱老,岁岁有学森,中国需要自己的人才计划,不要老想着今儿召唤这个,明儿吸引那个——我们真要有了尊重人才的氛围和一流的科研环境,那些科学家你让他去国外他都不去,正所谓“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是不是这个道理?

类似那样的读者,不明白一个道理:明明在自己家后院种满荆棘从,还指望凤凰来栖?

只有知道了钱老回国的真正原因才能知道我们和西方相比差距在哪里,怎样才能缩小这种差距,培养更多的钱学森,才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