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提起北大父亲,可能下意识会以为:

“他的孩子应该很会念书吧?”

这是人的惯性思维,在学校里普通老师的孩子,成绩大多都会比普通学生来得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言传身教!

家里有一座“移动书库”,只要孩子愿意学,那么总不至于太差。

普通老师都如此,更遑论学历更高的北大父亲?

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但我发现我想当然了。

今天要说的这位北大父亲,她的留学生女儿,大专辍学,到西班牙读的本科。

挂着留学生的名头,但这其中有多少含金量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即便同样是海归,也分强与弱,有的人只是去镀金罢了。

这对父女在视频中的矛盾点在于生活费。

每个月父亲都会给远在西班牙的女儿打1万元作为生活费,但有一次父亲发现自己的女儿居然动用了应急的信用卡,父女间的矛盾也就此展开。

这位北大父亲的家境不算很好,收入也算不上很高,为了供女儿在国外读书,他缩衣节食,五十来岁还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可她的女儿不仅不体谅他的辛苦,花钱总是大手大脚,钱不够就开口要,拿不到就动用应急信用卡,颇有一种“你把我生下来,就必须得养我”的架势。

哪怕他情真意切的表示:

“爸爸51岁了,已经老了,没有能力一直养你。”

如此卑微依旧得不到理解,女儿反而觉得他在为了一点钱斤斤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希望她体谅自己的不易,但女儿却左顾而言他,找理由辩解自己为什么动用应急信用卡,也刻意回避着节省的话题。

父女俩最终不欢而散。

说起来这只是他们家中的一个小插曲,亦或者说很多家庭都会有这类的小矛盾,大多只是金额上的差异,在生活中也并不算罕见。

但女儿在结束对话之后却愤愤不平,她在网络上抛出自己与父亲的聊天记录,大肆抨击自己的父亲。

如此她还觉得不解气,号召网友一起来网暴他的北大父亲。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她发帖丑化自己的父亲,称父亲在她读大专的时候不仅不给生活费,后来自己要留学的时候也千方百计的削减她的开销,不想供她念书,大打悲情牌。

她把一个不辞辛劳供她念书的父亲,丑化成了一个尖酸刻薄不顾亲情,泯灭人性的吝啬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她在网络上公开了自己父亲的电话和真实姓名,公开说凭借辱骂她父亲的短信截图,可以换取她的私密照。

最终,这位北大父亲遭受到了来自网络上的恶意,但事情的发展却没有如她所愿。

确实有不少人如她所愿半夜去骚扰她的父亲,但所有骚扰过的人最终都破防了。

因为那位父亲在收到骚扰电话的时候不仅没有生气,还打电话过去解释前因后果,过程中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直接令骚扰者语塞。

甚至有人因此痛哭,感叹:“这为什么不是我爹。”

可想而知,这位父亲无论是学识还是涵养都不算差,只是“虎父出犬女”。

事情越闹越大,但舆论方向却逐渐站在了父亲的一方,想要网暴他的女儿,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最终不得不站出来道歉:

“这是一个误会,我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该把父女问题发到网上,以后也愿意降低生活费。”

一个道歉声明看的我窒息无比,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

或许让她跟自己的父亲角色转换一下,她才能意识到自己真正错在哪。

这一位51岁的北大父亲每天都要出门跑步,不排除是兴趣使然,但在我看来,他是不想让自己倒下,亦或者说他有不能倒下的理由。

这个理由,可能就是“还没长大的女儿”。

一个月挣一万多块钱,他绝大部分都给了自己的宝贝女儿,自己则是应付了事。

一碗小米粥,一碟小菜,成了他的日常。

他想尽办法省钱,只为了让远在他国的女儿能过的更舒心,但他发现自己拼尽全力也扛不住女儿的不断索取。

他也想多挣钱,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51岁的年纪也令他有心无力,苦口婆心劝说女儿省着点花,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但换来的却是对方的蛮横无理:

“我只买了生活的必需品,饭都吃的营养很不均衡。”

“我也很不容易,我不可能不吃饭。”

一万元生活费在国外真的会生活的这么惨吗?

当然不是,我想作为北大的高材生他应该不会不懂这些,只是他清楚自己女儿大手大脚惯了。

在网络上无数人在讨论1万元在西班牙能过怎样的生活时,他没有去多说和计较,毕竟那是自己的女儿。

反倒是一个留学生给大家解了疑惑:“每个月10000人民币足够中产家庭一家子的开销了。”

买生活必需品、营养不均、吃不上饭...或许是建立在奢靡消费上,亦或者被某些上瘾性的东西毒害了。

他一直想让自己的女儿独立,但好像以前太过于宠溺,导致现在不得不为之前的行为买单,毕竟再怎么样也是亲生骨肉,不能弃之不理。

一方面拿不出钱,一方面女儿又不理解,他夹杂在中间进退两难。

罢了,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等哪天女儿醒悟了,或许自己也就能轻松一点。

多劝劝吧,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好希望,她能快些长大,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能撑到什么时候。

“如果我走了,她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想到这,他看了看钟表,该健身了,我还不能倒下。

这是我看完视频的聊天记录后,对这位父亲的印象,卑微且伟大着。

很多父母都是如此,但本不该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错了!

无数父母把“再苦不能穷教育”跟“再苦不能穷孩子”划上了等号,所以就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

人均“富二代”?或许金钱上不一定,但在生活的关照上,很多人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

什么事情都替他们做好,替他们想好,甚至人生的路途都为她们规划好,从来不去想自己这般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一句“我为你好”,变成了喂给孩子最毒的毒药。

还记得我之前写过一篇29岁男子啃老被赶出家门,却状告父母“不养之罪”吗?

“希望国家出台法律,不要说孩子成年就不管了,如果其没能力,父母就应该一直抚养。”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三观都差点被颠覆。

中国式父母大多都会为孩子打算,但有些人的打算都是保证了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却令他的精神世界异常贫瘠。

一句“孩子就是孩子,他会懂什么?”,成了破坏他们精神世界的罪魁祸首,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好,从小还懂得帮助父母干活,理解父母的不易,而有的孩子只懂得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

有人想过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吗?

我觉得这是因为有的父母,一开始就牵着孩子一起走生活路,用现实告诉他,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而有的父母则是把孩子扛在肩膀上看生活的风景,告诉他生活长这样,只要听话读好书,就能生活的好。

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操控与尊重的差异!

哪怕再细微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尊重与实践的基础上。

最好的父母,从来不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而是后盾。

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看,允许你申请帮助,但路要自己走。

在他不懂的时候引导,在懂得时候放手。

真的该醒悟了,一根线太松或太紧,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只有恰到好处的干涉,才把弦上的箭,射向九天。

参考资料:

央视网:留学生嫌生活费少辱骂父亲,书真是白念了!

九派新闻:23岁巨婴女留学生 嫌弃一万生活费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