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一年多来,全市各区县积极行动,围绕“规范与倡导”实施相关举措,扎实推动《条例》落实落地。

北碚区

实施“法治点亮生活”行动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在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高校青年分中心,一场关于学习贯彻《条例》的专家面对面活动在此展开。宣讲中,法学博士、西南大学法学院讲师杜志红从维护公共秩序、维护社区文明、讲究公共卫生、提倡文明出行、倡导文明用餐、文明使用网络等14个方面,对《条例》进行解读。

同时,杜志红还向居民宣传违反《条例》将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社会影响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群众做知法守法、文明有礼的好市民。

为了让市民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相关知识,通过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的方式强化文明意识,主办方还组织了有奖知识问答,增强互动性。宣讲结束后,志愿者们还走进社区,向居民们进一步讲解《条例》相关内容。

《条例》实施以来,北碚区委宣传部与西南大学法学院联合实施“法治点亮生活”行动计划,邀请西南大学法学院师生到镇街、村社宣传解读《条例》86场次。

黔江区

将《条例》融入《养成教育读本》

为推动《条例》更好宣传推广和落地施行,黔江区以武陵初级中学为试点,推动《条例》进校园。

据了解,当地指导武陵初级中学结合实际创编校本教材《学生养成教育读本》,将《条例》内容融入其中。以“养成良好习惯”作为立德树人落脚点,在读本中纳入学校常态化规章制度,如升旗仪式程序、卫生检查细则、学生评优制度等。

据悉,《养成教育读本》面向学生及家长,已实现在校师生356人全覆盖。

除了将《条例》融入教材,当地还以课堂为阵地加强《条例》解读学习,推动文明理念内化于心。一方面,邀请区内司法专家到校,对教师开展《条例》阐释解读专题培训5次。另一方面,通过道德与法制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集中开展《条例》解读学习,将《条例》学习作为开学第一课必学内容。

此外,黔江区还在学校开展“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重点从“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守时惜时、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涪陵区

打造“五个一”志愿服务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涪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墙上生动地展示着一幅幅文明实践活动的现场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当地推进《条例》落地落实的最好见证。

“按照《条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塑造能持续、叫得响、有特色、重惠民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涪陵区文明办工作人员刘玢玥介绍说。

目前,涪陵区已形成促进文明行为特色活动“五个一”志愿服务品牌,即:“一万名志愿者助农收砍青菜头”助耕支农志愿服务活动、“一碗豆花饭·温暖一座城”关爱环卫工人志愿服务活动、“下班奉献一小时” 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一杯绿豆汤·一线送清凉”关心夏日一线劳动者志愿服务活动、“一场心灵的相约·温暖你我他”关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通过活动引导,广大‘小红帽’志愿者如同一粒粒‘文明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主力军和最靓丽的‘风景线’。”涪陵区文明建设事务中心主任郭金坤说道。

巫溪县

“宁河金喇叭”送来文明之声

在巫溪县,要说弘扬文明新风的“先锋号”,那一定是深入基层、走街串巷的“宁河金喇叭”。

作为面向全县的志愿服务队伍,当地招募750余名社区干部、网格员、党校教师、学生、本土乡贤组成宣讲队,每人配备一个小喇叭,按照“人到、口到、心到”的三到要求,开展文明促进条例、疫情防控、文明创建、防诈骗知识等社会宣传活动。

志愿者们开展活动往往采用固定+流动的方式进行。在社区重点地段、院坝设置“宁河小喇叭”院坝讲堂72个,召开政策宣讲、时事宣传、道德讲堂等群众宣讲活动。

通过“宁河金喇叭”,志愿者们用接地气、贴民心的话,入户发放各类宣传折页5万余份,群众调查问卷8000余份,耐心向群众宣传日常生活中参与社会事务的途径。

除此之外,当地还通过组建文艺宣传队,以文艺表演的方式、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的方式为老人免费理发,组建爱心流动超市,为乡镇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