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时间7月28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2.25%至2.50%区间,这使得6-7月累计加息达到150个基点,幅度为1980年代初保罗-沃尔克执掌美联储以来最大。FOMC声明表示,美国通胀仍然居高不下,反映出与疫情有关的供需失衡、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物价压力。委员会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坚定致力于让通胀回归其2%的目标。

此次美联储再次加息对全球经济影响几何?这对中国货币政策有何影响?中国央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导向是什么?就此,中国新闻网记者对安邦智库(ANBOUND)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宏旭等专家学者进行了连线访谈。

中国新闻网:北京时间7月28日,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75个基点,将利率上调至2.25%-2.5%。美联储再次加息对全球经济影响几何?

魏宏旭:第一,(美联储加息)肯定是抑制通胀,通胀都到9.1%了,加息以后会抑制需求,这样会反过来对价格产生影响。不只是对美国,对全球的需求情况都会有所压制,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这是个跷跷板,它既然抑制需求,那么整个经济增长都会受到压制,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增长都会受到影响。加息的幅度越大,频次越多,这个影响也慢慢就会越大。

中国新闻网:美国的高通胀促使美联储加息速度快、密度高。据相关数据显示,3月至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6月CPI同比增长9.1%,涨幅创近41年新高。

魏宏旭:是的。这一次是第四次加息,也是75个基点。美联储加息一次比一次快,而且密度会越来越强,显现出它是“急于要把通胀压下去”这么一个思路,或者说这么一个态度。当然从通胀的情况来看,也确实6月份已经达到了9.1%,因此美联储作为政策部门压力会非常大。

中国新闻网:那么此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魏宏旭:美联储不断在加息,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之间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中美之间的利差在快速缩小。这对我们外部影响会比较大,特别是人民币汇率。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央行会承受更大的外部压力,也就是说,国内货币政策的空间也在收窄,这是受外部影响的结果。

中国新闻网:近期,全球多国央行紧随美联储步伐选择加息以应对通胀,中国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导向引人关注。您怎么看?

经济学家万喆:中国因为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应该说在(2021年)第一季度影响是最为明显的,但是实际上第二季度之后GDP走出了一个“V字形”的态势,而且在2020年就已经实现了全球唯一重要经济体的正增长,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当时我们其实没有陷入到像美国或者说像其它国家和地区那样的,这样一种货币大放水的情况。本身我们的利率就是正常的,所以不存在又重新要利率正常化再加息。至于从总体的通胀的形式来看,应该说目前在全球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胀控制从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正常的,当然我们还是要警惕输入性的通货膨胀。我觉得我们是不太可能跟它保持同步或者跟随它,而且没有这个必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