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凉爽,虽然现在还处在三伏天,但已不能再用夏天的养生方法来保护身体健康了。所以,也得改变一下养生的准则了。在这个落叶知秋的节气里,小编精心给各位推荐立秋养生小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立秋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2、立秋要祛暑降温

立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其次,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幼儿,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最后,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

3、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效果。

4、立秋后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5、立秋要预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凉爽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所以,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防止着凉。

6、立秋谨防“空调病”

夏季炎热,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立秋起居要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8、立秋运动要适量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还要注意以下饮食调养: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等。

 2、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秋燥时节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

3、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类等。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的天气,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4、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等。

暑热未退,秋凉将至,

季节交替时最难保养,

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