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点,退休后发放的是养老金,而非工资。步入正题:事业编制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要明显低于在职时的工资,大概只有70%-90%的样子,甚至更低的只有5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可能不理解,在职时工资要缴纳社保、公积金和职业年金,同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杂七杂八的扣完,实际到手工资十分有限;而退休后的养老金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且是免个税的,为什么待遇会低于在职时呢?

针对这一疑惑,我们不妨简单来分析一下:

首先,事业编制在职人员的工资构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比较简单,整体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各类津贴补贴:

1,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构成,不同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专业技术岗分为13个等级,工资标准也就有13种;同样,管理岗和工勤技能岗分别有10个和5个等级,工资标准也不尽相同;同样的道理,薪级工资标准也与薪级有关,且划分更为细致,比如专技和管理人员设65个薪级、工人设40个薪级。

2,绩效工资就不做过多介绍了,从名字也能看出跟个人工作成绩与个人贡献有关。在绩效总量的基础上,依据个人成绩和贡献分配,有多有少但相差不大。

以上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是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主要工资构成,刨除代扣代缴的“五险一金”后,所占的比例约在60%左右。

3,剩余的40%就与各类的津贴和补贴有关了,比如在边远地区工作的人员能拿到相应的补助、“脏、苦、累、险”等特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也有相关补贴,再就是之前还有精神文明奖,少则几千元、多则一两万元,还有年终奖金、奖励工资、取暖补贴等名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就是在职时工资待遇的构成和大概所占的比例。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正是因为各类津贴和补贴的存在,因此每月实际发到手的工资并非最终的到手工资,实际上年收入还要算上津贴和补贴,而占比40%的津贴和补贴,实际已经能完全覆盖社保、公积金、年金的代扣代缴了。

举个例子讲,比如某工龄40年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每月打卡工资8000元,看似年收入应该是9.6万元,但其实算上津贴和补贴以及名目繁多的奖金、奖励,年综合收入约在9.6万/60%=16万元左右。

再者,退休后的“工资”构成:

一旦退休,事实上所谓的“工资”也就只剩下养老金了。

对于现阶段退休的职工而言,基本都是1992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人,也就是退休后属于“中人”。

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应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之所以退休后的待遇比在职时低,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退休中人按中人待遇发放养老金,即新旧办法相结合的方式,取高保低,增发金额在10年过渡期内从10%-100%不等,只相当于保留了基本工资的大部分和为数不多的补贴;

二是一旦退休,那么所谓的绩效、年终奖,以及各类形式的津贴和补贴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实际上这部分能占到在职时候的40%左右。

综上,鉴于退休后养老金的计发方式,以及退休后不再享受津贴、补贴等各种待遇,实际上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能达到在职工资待遇的60%以上就不错了。

事实上,刚退休的时候,身边不少人养老金的实际发放标准只有在职时的50%,后期随着连年参与养老金调整,比例才有所上升了。

不到50%的“养老金替代率”也能印证以上猜测:

上文是从在职和退休后的“工资”名类以及占比来考虑问题,其实不用这么复杂,“养老金替代率”足以说明问题:

所谓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比如退休时养老金是6000元,而在职时的工资是1万元,那么替代率就是60%。

我国养老金的替代率是多少?粗略计算一下,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6654元,当年人社部门所公布的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不到3000元,也就是说2020年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平均约为3000元/6654元=45%。

从45%的养老金替代率来看,退休时养老金待遇低于在职时工资的一半是非常正常的,部分事退人员养老金能拿到在职工资的70%以上就算是很可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一是鉴于事退人员在退休后相关的绩效、津贴和补贴就停止发放了,所发放的养老金只是在职时基本工资的大部分,所以实际养老金待遇是要比在职工资低的,这是正常现象。

再者,从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的水平来看,其实不止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普遍低于退休前的工资水平。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