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末,有消息称“欧莱雅旗下美妆品牌美宝莲将陆续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消息随后登上热搜,很多人感叹“青春消失”的同时,也在思考,曾经的业界大佬,为啥“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宝莲折戟原罪

首批美妆大牌的傲慢

说起来,美宝莲到底是什么呢?它是80后的美妆回忆,是国际美妆品牌的排头兵,可能,也是快消品消费理念的记录仪。

怎么形容当年美宝莲的火爆程度呢?用我的话来形容就是,当年的美宝莲,现在的香奈儿,我真的怀疑现在香奈儿的柜哥柜姐都是之前美宝莲专柜跳槽过去的。

没错你没看错,当年的美宝莲柜哥柜姐真的比现在的香奈儿还要强,你去买东西10秒之内不下单绝对会被冠以“穷鬼”之名,下单之后敢要赠品?那你一定是“农村土鳖”!

但是对于初入美妆界的愣头青,这些委屈当然不算委屈,妹妹对美宝莲的爱甚至超越一切,除非你不支持一个中国,不然真的放个屁都带着时尚的味道。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品牌调性”吧。

后来为啥渐渐不买了呢?

我以为是受不了柜哥柜姐的冷嘲热讽,但是后来看着大家点头哈腰的去买香奈儿,我才发现,柜哥柜姐的态度不是原罪,产品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宝莲给了我更成熟的消费观

说实话,国际大牌,尤其是奢侈品的傲慢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这种傲慢戴上了“品牌调性”的面具之后会让更多的人趋之若鹜,马面裙之于迪奥,之于中国消费者,就把这种傲慢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傲慢并不会让一个品牌折戟。

那么,到底是什么杀了美宝莲呢?也许这就要从产品说起了。

美宝莲给了我什么?它带我打开了美妆界的大门,什么粉底液粉饼BB霜,唇膏唇彩腮红液,这些都是美宝莲给我带来的新鲜世界,甚至,我是从美宝莲,了解了什么是卸妆。

而就是这样一个带给我无数新鲜感的国际美妆大牌,它给了我什么呢?也许是眼角鼻梁上永远去不掉的斑痕吧。

没错,在我的世界里只有美宝莲和蜜丝佛陀可以选的时候,我以为粉底就应该是这样的,又厚,又推不开,抹上容易长斑,有时候抹上点防晒再用还会搓泥,抹脸上时间长了,就会这一块那一块的开始斑驳,对了,脸还会变黑。

后来呢,哦,对了,后来我的美妆世界里有了迪奥、香奈儿、阿玛尼、纪梵希,我的天,我终于知道了原来粉底也可以是很轻薄的,也是可以不暗沉,不闷痘的,原来粉底是可以让人美上一天的,什么?美宝莲一二百,迪奥六七百?为了美,两三倍的差价算事儿吗?

再后来呢?哦,我的世界又出现了nars、玫珂菲、植村秀,我终于明白了老祖宗的智慧,性价比才是王道啊!同样的粉质,同样的品控,三四百足够了,多出来的那二三百,那都是纯纯的品牌溢价啊!

哦,对了,还有一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综合类品牌不是不好,但是在拼单品这一步,你的常规产品和人家的主攻产品,肯定是没法比的。

蓦然回首,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消费观,而令我意外的是,这个消费观竟然会影响到我的置业理念。

美宝莲折戟 折射沈阳楼市“原罪”

本土房企必将瓜分刚需份额

说起来,小小的一个化妆品,为什么会影响到我买房的选择?这还要从专业人士的分析入手。

有分析称,美宝莲的折戟并非孤例,在中国销售的很多外资平价类美妆品牌都和美宝莲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曾经风靡一时的kate、悦诗风吟、菲诗小铺有的已经先一步撤柜,有的甚至消失的无声无息,甚至早年的热门品牌露华浓在退出中国市场8年后以破产告终。

而这些外资平价美妆品牌的衰落也伴随着国货美妆的崛起,近年来,随着花西子、完美日记、橘朵等国货美妆品牌的崛起,中国的美妆市场正在经历着一次行业迭代。

我回想了一下沈阳的房地产市场,又何尝不是经历着这样的行业迭代呢?这几年,随着全国性房企的动荡,资金稳健、根基牢固的本土房企趁势而起,成为沈阳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的排头兵,虽然在高端市场上,与大品牌博弈略显不足,但是在平价市场,也就是刚需市场中,本土房企甚至有着绝对优势。

正如这位美妆人士的点评一样,与一些同样主打刚需产品的全国性房企相比,本土房企更懂沈阳的消费者,当下市场环境,对于本土房企而言,是一个利好,毕竟品牌抢占的市场份额越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就会越稳固,认知度也会更容易打开。

品牌溢价可能不再“万试万灵”

另一个相似之处,就是我说的消费理念的问题。过去的我其实很是迷恋大牌,越贵越好甚至已经根植于我的消费基因之中。而随着nars、玫珂菲等专业彩妆陆续进入我的美妆世界中,我才发现,其实过于浮夸的“美妆界奢侈品”对于我这个消费层级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装B”没有任何实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在品质上,最次和普通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也是“肉眼可见”的,但是最好和最好之间的差距,就不是普通肉眼可以分辨的了,也就是说,对于我们中产阶级的朋友而言,买房子也好,买日用品、美妆护肤品也好,中档或者中档偏上一些的产品已经足够了,至于更高一个层级,其实对于我们而言,作用并不大。

尤其是对于住房而言,普宅与豪宅之间的差距,其实更多的还是局限在一些细节的升级上,这些细节说实话对于我们而言,虽然有用,但是显然并不符合“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这个性价比定义,甚至可能会因为月供等其他因素,反而使我们的生活品质下降。

综合来说,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并且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产品,才能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