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套难得的大清版画作品,为大英图书馆在1895年收购并珍藏至今,题材很震撼:甲午战争全过程!作者均是清末文人画师,有的出自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有的出自上海的知名年画店铺。

这批清人创作的时事画报,在当年就是名副其实的新闻作品,内容震撼之处,在于你今天看了后绝对会恍惚——

原来,甲午战争是一场中国百战百胜、水陆两军完爆小日本的战争啊!大清王师威武!

闲话不多说,先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图》。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首先在朝鲜打响。我们不知道的是,清军巧用火牛阵首战,击溃日军。

图二:《牙山捷报》。谁说牙山清军大败?明明是清军用盾牌挡住了子弹,接着用长矛大刀大破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三:《捉拿倭遂审问正法》。大清营帐前判官威风凛凛,勒令被俘的日军下跪受审,随后将其斩首示众。

图四:《月夜大战高丽平壤城》。勇猛善战的叶志超军门,在平壤大战中率军杀死日军无数,才主动撤离。

图五:《朝鲜水战得胜捷图》。陆战大胜,水战清军也大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六:《叶军门水陆连捷图》。谁也没想到,叶军门水陆两栖作战,竟然连战连捷!

图七:《恢复朝鲜》。在清军一连串大捷之后,朝鲜终于赶走了日军,恢复了国土,死心塌地的表示要继续做大清的属国。

图八:《鸭绿江帅水捷图》。朝鲜虽然恢复了,但日军不甘心失败,于是清军转战东北,鸭绿江水战再传捷报!

图九:《凤凰城埋伏地雷宋宫保大胜摩天岭》。怎么战线进入中国境内了?不管,反正清朝大将宋庆保用埋伏战、地雷战,取得摩天岭大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宋宫保聂军门连山关大胜捷图》。宋庆和聂士成双雄联手,豪取又一场大胜!

图十一:《击毁倭舰图》。陆战在清军连连大捷中告一段落,海战中清军大显神威。

图十二:《威海卫大战得胜图》。国人不堪回首的威海卫海战,明明是清军大胜!

图十三:《迎迓李傅相》。文字显示:因为清军一路狂胜,日本终于顶不住乞和。在各国公使的恳请下,李鸿章相国屈尊降贵去到日本谈判,安抚番邦小国。

图十四:《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李鸿章与各国钦差共审日本刺客,宽宏大度的签订了和约,日本举国感激。

图十五:《刘军门镇守台湾黑旗兵四海闻名》。与此同时,战争还在进行。驻守台湾的刘永福将军率军严阵以待,四海闻名。

图十六:《刘永福镇守台南会同生番大胜》。与无能的日军交战了,自然结局是清军大胜。

图十七:《刘大将军擒获倭督桦山审问》。看看,连日本的台湾第一任总督桦山资纪都被擒获了!刘永福不屑宝刀斩倭贼,而是痛斥后驱逐出境!

看完这些甲午战争期间的真实新闻作品,知晓真相的你是否无语到崩溃?四万万国民的观念,完全毁于此类精神鸦片。

除了官府粉饰太平,文人意淫之外,更让人瞠目的是:上图中的牙山大捷、凤凰城大捷、水战大捷等一连串辉煌之极的胜利,都是出自前线将领白纸黑字的战报!甲午战争结束后半年,还有很多内地官员甚至不知道发生过这场战争!

西方所绘甲午战争漫画:巨人杀手

前线谎报军情,官府愚弄百姓,民众浑浑噩噩,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屡屡把人间惨剧,活生生变成人间闹剧。

后世的国人一提起慈禧,几乎都认为“是她害了大清”。但事实是,她的狡诈、狠毒和眼界,恰恰就是大清本身。她也最终成了“走向共和的第二推手”。

在大清国这艘巨轮沉没之时,造就中兴盛世、败亡末世的的旷世奸雄,竟然是这样一个女政治家,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诚挚推荐传世名作《慈禧全传》——初看书名,很多人是拒绝的,以为是一套轻松解读历史的传记读物;但翻开书,进入阅读,那可能就是不期而然地撞到一座宝库。所谓人不可貌相,书不可“名”相,高阳先生的《慈禧全传》,堪称一部奇书——

◎作者打小就是钻在大清肚子里的蛔虫

高阳先生,他的高祖、叔祖都是清朝高官,《慈禧全传》里的军机大臣就是他叔祖。可以说他打小就是钻在大清肚子里的蛔虫,对里面的道道儿,门儿清。

高阳先生是一位学者型+才子型的罕见作家,华语世界中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据说为了写这部书,高阳先生曾看过几麻袋从北京运到台湾的宫廷密档。而其人,文笔史识皆称练达,细节充满文学想象,完全是中文的力与美。

◎给近代史一个完全翻转的视角

传统的近代史叙述方式很简单——是从外到内的,就是几十年来外国人不断地欺负我们,或者站在今天回顾清政府如何的腐败无能。

而《慈禧全传》是一套从内到外的书,高阳先生因为家世和对晚清历史深刻体认,有能力回到当时的那个清朝政府的决策的内部,去体察他们的人情和社交关系,从而给我们看近代史一个完全翻转的视角。

所以,这套书写的不是慈禧本人,它被誉为“晚清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官场黑幕、权力角逐、社会百态……全景展现。

◎极强的历史代入感

高阳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要改变人们看历史的格局。即,不是以善恶忠奸定是非,而是从普通人的人情世故出发,看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权力位置、人情关系中会做什么决策。

因此,这本书的历史代入感很强,书中对人物事件的观点独具特色,读来会让人体会一种关于历史的意识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