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这个荣誉非常激动,这是对我们手艺人最高的认可和认定。这也是我们琉璃工匠,首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8月7日,在位于博山琉璃园的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博物馆内,孙云毅跟记者解释这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对于博山琉璃行业而言非凡的意义。

8月5日,五年一届的评选终于结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公告,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中,淄博孙云毅与李慧同两位大师赫然在列,而全省仅三人,全国也仅108人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廷御品成为人间美物

“这个荣誉也给了我很大的督促和动力,以后要继续努力提升。”孙云毅说,这个荣誉不但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琉璃行业的认定和认可。

淄博市博山区是陶瓷琉璃的发源地,每一时期,博山琉璃都会有大量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涌现,孙云毅和他的鸡油黄、鸡肝石系列琉璃产品,是今天博山琉璃的一个典型代表。

一直以来,原料配方是决定鸡油黄最终成品率的核心技术和秘密。鸡油黄作为宫廷御品只有皇帝才能享有,在几百年的烧制历史中,一直没有成熟稳定的配方流传下来,这成为困扰琉璃匠人的难题。中国手工艺人大多依靠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但鸡油黄的制作,从来就没有留下一份精确的配方或者成功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过去鸡油黄有“十缸九不成”之说,意思是,制造十次,有九次失败。由于鸡油黄需要用到黄金等珍贵原材料,好多人为了做一缸纯正的鸡油黄而倾家荡产。

孙氏家族历经十多年反复试验,于2007年复活了“鸡油黄”。孙云毅在父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材料、工艺、技术、器型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系统改良了鸡油黄、鸡肝石的技术和配方,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及产品颜色的纯正度。

孙云毅邀请记者拿起一件鸡油黄作品,记者感觉这件作品意外沉重。

“这是我们的鸡油黄与其他最大的不同,这些作品因为用的是真材实料,所以十分坠手。”孙云毅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提高了鸡油黄的成品率,基本上能达到四成成品的水平。

“制作鸡油黄工艺要求很高,用料、火候必须恰到好处,稍有不慎就废了。”孙云毅对记者说,每年他要砸掉价值近200万元的鸡油黄瓶次品,即使是肉眼难辨的颜色稍有偏差,或者一丝丝气泡,也要坚决毁掉,以保证品质。

一代代手艺人的心手相传,终于让鸡油黄这一宫廷御品,成为流传人间的美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虽然如今的鸡油黄提高了成品率,但是原材料的损失如何弥补?

琉璃可以反复利用,但是鸡油黄不同。只要失败一次,材料就无法继续回炉,因为原料的颜色会变深,就没法加工出颜色纯正的鸡油黄产品。

孙云毅利用失败的鸡油黄来制作鸡肝石,这样生产出来的鸡肝石,形成了更加天然和飘逸的纹路,提升了原材料的利用率。

鸡肝石作为一种古朴典雅的不透明的深紫红色料,美观绮丽的花纹形成变幻莫测的图像,如重峦叠嶂或水墨晕染,变化万千,适合制作格调高雅的器物,历来深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珍爱。

“我经常说画必有意,意必吉祥。”孙云毅表示,作为一名手艺人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不能曲高和寡,时代在变,需求在变,多跟年轻人合作,多创作一些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艺术品。

“我们不但在原材料上进行研究,还在器型上进行改进。”孙云毅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八棱瓶,器型取材于故宫藏品。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用硬杂木来做模具。孙云毅发现木质模具导热性不好,因此成型更稳定,得到的成品更加规整。虽然一个木质模具只能生产四五件产品,很快就会因为高温而烧毁,但是这样的模具做出来的产品跟金属模具确实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次参与评选,感觉到压力非常大,在评选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品迭出。”记者通过孙云毅了解到,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竞争激烈,含金量非常高,孙云毅与李慧同两位大师能够同时获此殊荣,反映出近年来淄博市文化产业、山东手造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但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国也处于一流水平。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刘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