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和刘备的军队双方在汉中对峙已经整整两年,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军心浮动。

就在此时,曹营内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杨修被杀了。

听到消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主公曹操素来爱惜人才,杨修又才华超群,曹老大怎么会把杨修给杀了呢?

想要拉拢起一帮班底开创新王朝,就必须唯才是举,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大都爱惜人才,而曹操更是求贤若渴、爱才如命。

不信你看他写的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胸怀天下的曹操爱惜人才,可不是空喊口号。官渡之战中,许攸去投奔他的时候,曹操正在洗脚,高兴地赤脚就跑出来迎接。

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不问出身和原来的政治立场。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多半是来自敌方阵营。哪怕是骂他祖宗八代,骂得他狗血喷头的袁绍部下陈琳,也得到他的重用。

至于杨修更是奇才,连曹操自己都承认,论才思敏捷,自己差得太远。他们在江边发现一块石碑,正面有碑文,非常好懂,是纪念为寻找父亲而投江的孝女曹娥。

但是石碑背面的字却比较晦涩深奥,让人一时难以理解,碑文共有八个大字: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就连自负才思敏捷的曹操,看到这八个字也发呆了,百思不解。于是他就问旁边的杨修:“爱卿,这八个字如何解释?”

杨修早就胸有成竹,见曹操问自己,便摆开架势,打算给曹操揭开谜底。

正在此时,曹操却摆手阻止:“爱卿,你先别说答案,让我再想想,看我能不能揭开谜团。”说着,曹操骑上马,和众人继续赶路。

曹操在马上眉头紧皱,大脑开始进入搜索模式。结果走了三十里地,他茅塞顿开,感觉自己找到了答案。他蓦然回首,兴奋地对杨修说:“我想到答案了,不过爱卿先说,看跟我想的是否一致。”

杨修一听来了兴致,他得意洋洋,娓娓道来:“黄绢,自然是色丝,合在一起的话,是个‘绝’字。”

“幼妇,是小女子,即少女的意思,合起来是个‘妙’字。外孙,当然是女儿的儿子,合起来是个‘好’字。”
“齑臼,又叫受辛,合起来正是个‘辞’字。这样连起来的话,刚好是一个词:‘绝妙好辞’。”

曹操听罢,佩服得五体投地,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说:“讲得好,讲得对!是这么回事。”

嘴上这么说,曹操心里可不是滋味,心说这小子太聪明了。稍停了会儿,曹操感慨地说:“我的才智和爱卿相比,整整差了三十里地啊!”

这个情节出自《世说新语》,《三国志》里没有,《三国演义》中也没有,但杨修智商高,脑子转得快是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杨修的机敏和聪明有如下描述。

一次,曹操来视察相府的修建,他看了里面的布局后觉得很是完美,无话可说。但是他看到大门后,眉头紧皱。

设计师看到曹丞相心里不悦,就问:“是不是哪里有瑕疵,请丞相指出。”曹操没有说话,只是让人拿来笔墨,然后挥毫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转身就走。

监工、设计师和包工头面面相觑,不明白曹老大是什么意思,可是又不敢追上去问,十分郁闷也非常担心。

这时候有人提出建议:“不如我们去问问杨修吧,他在丞相身边工作,揣摩老大的心思应该不是问题。”

杨修得知详情后,摇头晃脑地说:“怎么说你们才好,丞相不过是出了一个字谜而已,门里面写一个“活”字,不是个“阔”字吗?丞相的意思是嫌这扇门太大了。”

听他这么一说,设计师恍然大悟,赶紧让人把门拆了再建。

过了几天,曹操再来视察,见大门已被缩小,连声夸赞设计师聪明。设计师不敢隐瞒:“丞相,我们哪有这样的才学,是杨修告诉我们的。”

曹操听后,对杨修之才赞不绝口。但是他心里随即掠过一丝阴影,心说这考题不是给你出的,你瞎逞什么能?

又一日,塞北那边送来一盒风味小吃——酥饼。曹操很会笼络人心,有什么好吃的不会自己独吞,往往会跟大家分享。

看到食盒之后,曹操又拿起笔,在上面写了三个字——“一合酥”,然后放在案头,啥话也没交代,又出去忙了。

大伙见了非常纳闷,心说丞相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让我们品尝,今天这是怎么了,也不让我们吃,还在食盒上面写三个字是几个意思?这时候杨修从门外进来了,他看到食盒上的字之后,嘲笑大家说:“这么美味的酥饼放在这里,你们为何不动手?”

大家说:“丞相不放话,我们谁敢吃,万一老大责怪下来怎么办?”

杨修笑答:“丞相明明给你们下达指令了,你们还不解其意,真是笨到家了。”

说着,打开食盒,拿起餐具,给大家分享起来。众人边吃边问:“杨修,你从拿看出丞相要我们分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修说:“盒上的‘一合酥”,玄机在中间的一个‘合’字,将其拆开,再和前后字相连就是谜底。”

大家一听可不是嘛,谜底是“一人一口酥”啊。

就在大家津津有味吃酥饼的时候,曹操来了,他故作生气地说:“谁让你们吃的?”

大家赶紧回:“杨主簿说了,丞相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大家不敢抗命啊。”

曹操听了面带笑容,但是心里愈发不悦。不管自己嘴上怎么说,心里如何想,杨修都能看透,他岂不是就像我曹操肚子里的蛔虫,曹操有自己被人剥光了的感觉。

为什么杨修如此聪明?

杨修之所以观察力敏锐,跟他的基因有关。他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说得虽然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环境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上不起学的孩子跟先辈都是文人的孩子的成长环境,能一样吗?

虽然名门也出废物,穷人家也出人才,那是例外,在多数情况下,出身非常重要。袁绍祖上就是四世三公,即使是基因退化,他也不是泛泛之辈。而杨修为人好学,加上成长环境优越,肚里的学问可想而知。

建安年间,满腹经纶的杨修被举孝廉,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不久杨修就脱颖而出,被曹操看中,担任丞相的主簿。

主簿类似于今天的秘书、秘书长,负责起草文件,管理档案,有时候还参与决策,给上司出谋划策。从这一点讲,三国时的主簿还带有参谋长的性质。

三国风云人物吕布,担任过丁原的主簿;牛人司马懿,就担任过曹操的主簿;蜀汉大将廖化,担任过关羽的主簿。能担任主簿的,都是上司最信任的自家人。

由此可见,曹操对杨修十分赏识,也非常信任。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在用人之际,杀了自己的智囊杨修?背后有何隐情?

是不是杨修名不副实,或者江郎才尽、尸位素餐让曹操失望,才遭遇横祸?答案是否定的。

杨修正是因为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本来,曹操是非常赏识杨修才华的,并时常赞赏杨修的聪明机智。如若不然,曹操是不会让杨修担任主簿的。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曹操之所以转变了赞赏的态度,对杨修由欣赏变成憎恶,背后大有隐情。

总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杨修太高调,用俗话说是不谦虚,太“卖弄”。

不卖弄,你就会永远被埋没,永远默默无闻,没有出头之日。

但是过于卖弄,就会招来上司不满,对你产生厌恶,恨不得你从他身边消失。

封建统治者皇帝(丞相)是最难相处的,他的心思你最好永远也猜不透。杨修多次领会了曹操的意思,曹操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原来明君也好,昏君也罢,都想听好听的。他本人认为自己是英明神武的,部下都是低智商,只配给自己打工。曹操每次出“谜语”的时候,他内心深处是不希望任何人能猜出谜底的。

他要的结果是,自己揭开谜底。

这样的话,就显得只有曹操才是最英明的,别人都是笨蛋。

真正情商高的大臣,哪怕是看透了,也不说出来,反而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瞎猜,就是不往点子上说。

当曹操说出答案的时候,大臣们赶紧拍马屁奉承:“还是主公伟大啊,是天纵之才,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会猜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跟皇帝跟大臣下棋一样,也有诀窍在里面,无论皇帝怎么要求你认真下,你始终要假装棋力有限,必须下不过皇帝,不能让人家输。

当然这里头的难度也很大,让棋还不能让皇帝看出来自己在让,要恰到好处,不然皇帝会觉得你草包,觉得跟你下棋没劲,也会瞧不起你。或者皇帝看出你在让棋,他也会勃然大怒,觉得你瞧不起他。

总之,跟皇帝相处是一门艺术,只有智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具备情商。而杨修却反其道而行,不知道收敛自己,恃才放旷,每次都自作聪明,非要去揭开曹操的谜底。

其实并非那些大臣都那么笨,只是大家知道怎么做人,装糊涂罢了。杨修以为,我只要对曹丞相忠心耿耿,就不必考虑小节,不必揣摩曹操的心思。

曹操胸怀是比较宽广不假,那也只是相对来说。

杨修卖弄聪明,只是被杀的一个次要原因。曹操杀杨修的主要原因是,杨修介入曹操的接班人之争,打乱了曹操对接班人的考察。

曹操一共活了65岁,他是在64岁杀杨修的,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值得思考。为什么早不杀,晚不杀,在自己将要辞世之前动手?

当然,曹操不知道怎么什么时候死,但是他的身体会预警,发出信号,告诉曹操你身体不行了,要尽快确定接班人了。

曹操非常纠结,按照老规矩,嫡长子继承,直接传位给曹丕就是。但是曹操更欣赏小儿子曹植,觉得曹丕能力不行,把王位交给曹丕有点不放心。

不过两个儿子的能力差距不大,到底哪个优秀,更能胜任,曹操心里也在打鼓,吃不准。于是曹操就给两人出题,看看谁的能力更强。

一日,曹操给两个儿子出了一个智力测试题,让他们到城门外去,但是又交代士兵不要放他们出去。

曹丕先到城门,士兵立即上前阻止:“我们奉命守城,任何人不能出去!”

曹丕一听,转身回去。

这时候曹植来了,士兵阻止的时候,他大声说:“是魏王(曹操)让我出城的,谁敢阻挡?”说着挥刀将士兵斩首。

曹操一看,觉得曹植比哥哥厉害,给了小儿子一个满分。马上就有人打小报告,说曹植这样做,全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就不高兴了,我是考察接班人,你掺和什么?你这样做会误导我,让我做出错误选择的。

后来曹操又当面出题,对曹植进行考试,曹植对答如流。曹操感到诧异,知子莫若父,曹植这小子不可能有这么大能耐。

不久曹丕提供了一个可靠消息,是杨修搞的鬼,那家伙押题能力太秀了。

曹操大怒,好你个杨修,竟敢糊弄我。——操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

注意,此刻的曹操不光是愤怒,还有恐惧。如果让曹植接班,那不是要受杨修摆布,成为傀儡吗?因为杨修太聪明了,这样的人留着是祸害,即使自己让曹丕接班,杨修也会支持曹植争权,影响江山稳定。

当然,杨修也曾经揭过丞相的短,惹怒了曹操。

这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睡不着觉,好不容易迷糊了一会,被子却掉地上了,内侍怕他着凉,就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有起床气的曹操当成刺客杀掉。

曹操醒来也有点后悔,但是不能直说,就对大家解释说自己做梦杀人。杨修在背后悄悄地嘀咕,丞相并非在梦中啊,哥们你太惨了,你才是懵懵懂懂在梦中呢。

还有,曹操在汉中之战骑虎难下的时候,杨修从“鸡肋”的口令看出曹操要撤军,并告诉了别人,泄露了军事机密。

其实这只是导火索,真正让曹操下决心杀杨修的,是他跟曹植走得太近,介入了接班人之争,这才惹祸上身。

当然,在曹丕兄弟的明争暗斗中,曹丕也得到了司马懿等人的支持,但是司马懿老谋深算,深藏不露,成功地骗过了曹操。

贾诩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的立场也值得赞许,当曹操问他谁适合做接班人的时候,贾诩沉默不语。逼问之下贾诩也不明说,而是拐弯抹角地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故事呢。这二人都偏爱小儿子,结果都吃了亏。

言下之意是,废长立幼不可取,您看着办。看看,贾诩的话说得比较含蓄,这就叫政治成熟。

其实杨修并不是阴谋家,他的致命缺陷就是政治上不成熟,和曹植一样书生气十足,不适合搞政治,两人经常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就是明证。

杨修的父亲杨彪在汉献帝时期也是位列三公,关键时刻敢跟董卓叫板,但这时候因为已经看不惯曹操欺负汉献帝的做派,已经隐退。

杨修死后,曹操见到杨彪时就笑着明知故问,老头子你为何如此那么憔悴,身形消瘦呢?

这时候的杨彪,已经七十多岁了,老来失子,能高兴的起来嘛?这要换了其他有血性的大臣,大概率会失态,不是当面怒骂曹操,就是被曹操气晕过去。但是杨彪毕竟在官场闯荡多年,很有城府,他并没有冲动,而是叹了一口气,回答了曹操16个字:

“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我没有把儿子管教好,给丞相添麻烦啦,但是他毕竟是我的亲生骨肉,老来丧子,我肯定会悲伤的呀。(金日磾是汉武帝身边大臣,因为儿子跟宫女乱搞,亲手杀了他。)

曹操虽然心狠手辣,但也是父亲,能体会到杨彪的失子之痛,便也不再为难杨彪,除了“先见之明”这个成语之外,“舐犊之爱”与“舐犊情深”一样,也成为了一句经典成语。

杨修的遭遇告诉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会有麻烦;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放到很多时候都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