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健康时报

8月4日,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报道了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省新发现的一种可感染人类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琅琊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的通讯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刘玮教授、方立群教授,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作者表示,目前无法确定琅琊病毒的人际传播状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该研究在中国东部近期的发热患者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琅琊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琅琊病毒基因组由18,402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结构与其他亨尼帕病毒相同,与在中国南方发现的墨江病毒亲缘关系最近。亨尼帕病毒属会感染人类并诱发致死性疾病,在蝙蝠、啮齿类动物和鼩鼱中也发现了其他相关的亨尼帕病毒。

琅琊病毒的遗传和流行病学特征。NEJM医学前沿图

研究介绍,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省发现35例急性琅琊病毒感染患者,其中26例仅感染琅琊病毒,未检测到其他病原体。这26例患者均有发热(100%)的临床症状,其他症状包括乏力(54%)、咳嗽(50%)、厌食(50%)、肌痛(46%)、恶心(38%)、头痛(35%)、呕吐(35%),并伴有血小板减少(35%)、白细胞减少(54%)、肝功能受损(35%)和肾功能受损(8%)等。

在家畜研究中,发现部分山羊(3/168 [2%])和狗(4/79 [5%])血清抗体呈阳性。在25种野生小哺乳动物中,主要在鼩鼱体内检测到琅琊病毒(71/262 [27%]),这一发现提示鼩鼱可能是琅琊病毒的天然宿主。

研究表示,虽然有报告表明尼帕病毒可发生人际传播,但未发现病例和琅琊病毒单体型在空间或时间上有明显聚集。不同患者之间无密切接触史和共同暴露史,提示人群感染可能为散发。对9例患者与15名密切接触家庭成员的追踪均未发现琅琊病毒的密切接触传播。基于目前样本量太小,无法确定病毒的人际传播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