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每周六晚上8点,赵老师准时在旧京图说读者群开讲老北京。

我今天还接着上期,继续介绍阜成门的老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在解放后的1953年至1954年之间,在阜成门城楼上朝西北方向拍摄的阜成门外的景象,看照片的下部,阜成门的瓮城已经拆除了,在城楼的两侧也扒开了豁口,只是豁口处的路面还没有来得及铺设沥青,豁口的两侧还有不少的民房,在照片的左侧能隐约的看到城外的护城河,河里还有不少的水。

这是在 1 955 年,从西向东拍摄的阜成门城楼,这时候,拆除了瓮城的阜成门显得孤零零的,但是看着城楼还是不错的很完整的,这是因为 在 1951 年 4 月中旬国家政务院拨给北京市 15 亿元(旧币)城楼修缮专款,相当于货币改革之后的 1 5 万元,维修的 6 个项目包括了阜成门城楼,维修刚刚过去 4 年,所以这时候的阜成门城楼是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1955年,在阜成门外的护城河的西岸,从西向东拍摄的阜成门城楼,在这张照片上对于已经没有了瓮城的阜成门,就看的很清楚了,城楼的两侧把城墙拆了两个豁口供人员与车辆通行,看来来往往的车辆还是挺多的,在护城河上建有一座木桥,桥面上已经铺设了柏油,桥下的水并不多。

1956年,拍摄的位置从护城河木桥桥下的南侧改为了桥上的西侧,还是朝东拍摄的阜成门城楼,看护城河的东边,比上一张照片又多了好几根木头的电线杆子,每根电线杆子上面都安了路灯,改善了这里的照明条件,减少了夜晚交通事故的发生。

还是在1956年,在原来阜成门箭楼的位置,朝东拍摄的阜成门城楼,这时候在城楼下面的城门洞已经禁止车辆通行了,在城楼西侧的民房已经搬迁走了,种植了不少的松树,开辟了一个小公园,我记得小时候曾经到小公园里爬树玩儿、摘松塔。当然也多次登上过阜成门城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拍摄者站在阜成门外的北礼士路南口的外面朝东拍摄的阜成门城楼,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到阜成门西侧护城河上的桥并不在阜成门城楼的正西方向,而是往南偏了不少,通过照片还可以看到阜成门外大街已经为无轨电车架设了供电线路,马上就要通无轨电车或是刚刚开通了无轨电车了。

阜成门外往北的一条街叫北礼士路,往南的一条街叫南礼士路,这是解放后北京道路名称雅化的结果。原来叫什么呢?有人说是驴屎路,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老北京人根本就不管驴拉的大便叫驴屎,而是叫驴粪。比如我们小时候看到哪个邻居小孩或者同班的学生穿了一件新衣服,就说这个孩子是驴粪球,外面光。

可能年轻一点的朋友觉得穿新衣服是常有的事情,至于挖苦、讽刺和驴粪球联系起来吗?可是我们小时候平时都是穿旧衣裳的,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的剩衣服,穿有补丁的衣裳是常事儿,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穿上新衣服,所以如果平时谁穿一件新衣服,那是相当特殊、扎眼的,才受到大家的讽刺、取笑。

还是说礼士路,如果不是叫驴屎路,那是叫什么呢,叫驴市路,为什么叫驴市路呢?这是因为过去北京城里的人们在春节期间,出阜成门去白云观的人特别多,都是在阜成门外雇一头毛驴骑着去,因为这里有大量等待雇用的毛驴和行走的毛驴,所以叫驴市路。

其实这么说是不准确的,确实过去的春节期间,出阜成门骑驴去白云观的人特别多,但是在老北京的很多地方都有等待雇用的毛驴的地方,都是叫驴口,不叫驴市。这和过去拉洋车的等生意的地方叫车口是一样的,老北京对于交通工具聚集在一起,等待雇用的地方都叫口,老北京只有买卖活驴的市场才叫驴市呢。

买卖马的地方叫马市,在阜成门里就有一处专门买卖马的市场,在西四东边,西四往东的街道曾经就叫马市大街,白塔寺路口的那座石桥就叫马市桥,像老北京西四卖活羊的羊市大街,东四卖活猪的猪市大街,也就是说老北京对于买卖活动物、牲口的地方才叫市。比如在老北京的德胜门外的晓市旁边有一处活驴的交易市场,在全北京都很有名,所以老北京有一句歇后语,叫德胜门的驴——不配你,我卖你。

就是说,去往德胜门的驴往往不是用于交配只为买卖的,对于牲口的交配在老北京还真有专门的场所,为驴配种、为马的配种的地方,这些地方既不称为市,也不称为口,都称为站。

咱们还是说阜成门外的这两条路,我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并不是单纯因为这里有供人们骑驴去白云观的驴口才叫的驴市路。下面我发张照片是解放前北京地图的一个局部,主要是阜成门外。通过地图可以看到这两条路本来并不是驴市路,是叫南驴市口、北驴市口,这也是阜成门一带,包括西直门地区的老北京人管中两条路的称谓,这个名称里既包含了驴市,也包含了驴口,充分体现了这两条路的特点,确实这两条路上曾经既有买卖毛驴的市场,也有出租毛驴供人骑乘的驴口。

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讲,驴口在南驴市口,解放前在南驴市口往南进口不远,道路略微往东兜了弯儿,道路东边是一个大空场,这就是驴口所在地,是供出行的人们雇用驴的地方,骑驴省了人的脚力,所以人们管这种驴叫脚驴,管赶驴的人叫赶脚的,城里的人要去白云观的,基本上是在这里雇驴。

这处驴口到了上世纪4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鬼子在北京内城的西侧扒了个豁子,起了个名称叫长安门,就是后来的复兴门。原来的城里人是出阜成门在这里雇驴去白云观的,结果大部分人改走复兴门了,这里的驴口就萎缩了很多,到解放初期就逐渐消失了。

而买卖活驴的驴市呢?驴市是在北驴市口的路上,是从北驴市口的南口往北走200米才是驴市,听老人们说,在北驴市口的南把口是一家饭馆,是清真宛记饭馆,在饭馆以北有十来个院子,都是老百姓住家户,只有中间的一座院子是个制作豆腐脑的作坊,这个作坊既没门面又没字号除了做豆腐脑还制作面茶,赶上春节还制作关东糖、糖瓜儿、芝麻糖、花生糖等。

在这个院子里做,可不在这里卖,每天半夜就起来用黄豆磨豆浆制作豆腐脑、还要熬豆腐脑卤,早晨天一亮,就推着面茶、豆腐脑的车,去月坛早市卖。

走过这家作坊再往北过了四五个院子后,就是驴市了,驴市是一大片空场,空场的东头一直到护城河岸边。这个驴市早先只买卖活驴,后来成为各种大牲口交易市场。一直到解放初期,政府才把这个牲口市场迁到德胜门外的牲口市去了,把这个地方腾出来安置原来的月坛菜市,而原来的月坛菜市改为了一些企业的家属宿舍。

这还是在1957年,在阜成门外的城门洞下面,从西向东拍摄的照片。照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阜成门城楼下面的门洞与牌匾,在门洞外面,有很多人观看打把式卖艺的。卖的是什么艺呢?是练硬气功的。一个人躺在地上,身上垫块布,上面放上一块大石头,脑袋下面枕着一块小石头,是为了舒服一些,脸上搭着一块毛巾,是避免石头碎渣溅到脸上,看另一个人抡起十几磅的大铁锤,咬牙切齿的就往下砸,他是要砸好几下甚至砸十几下的,直到把这块大石头砸为两截才算结束,这可是真功夫,真不容易。可是大家再看照片上围观都是些什么人,基本上是小孩儿,所以他们表演这一场是挣不了几个钱的,看地下有几块零散的石头,很可能是他们已经砸碎的。

这是上世纪50、60年代走街串巷的卖艺人员,我记得在那个年代,我经常在北京展览馆西南侧的广场里看到这类卖艺人,除了在身上开石头,还有吞铁球的、吞宝剑的,表演骑自行车的车技的,这些都是真功夫。还有的时候能看到一些变戏法的,这玩意儿的就是技巧了,我当时作为一个小孩子,只看不掏钱的,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凭数十年练成的本事,所挣之钱,都不一定能够养家糊口的,真是很不容易。再后来政府就禁止私人卖艺了,说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些人只好收起这些绝活儿、绝技,回老家务农去了。

想听更多故事,欢迎您来旧京图说读者群讲座——

来了您呐!我们《旧京图说》成立了读者群,有关北京的掌故、照片可以发到群里大家一起讨论。有什么不认识的老照片,疑难北京史地民俗问题也来讨论!

每周六晚,群里还有专家讲座,分享有趣的知识。总之呢,凡是有关老北京的人和事儿,都能在群里交流!欢迎扫码入群。

本期主讲人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音频整理 | 亮亮

图片 | 赵振华

编辑 | 孙文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