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下跌,以纽交所原油为例,已经从高点的120美元/桶跌到了90美元/桶附近,回归到了俄乌战争之前的水平,当时战争爆发前的2月23日,NYMEX原油收报92.24美元/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通胀此起彼伏的当下,这本是个好消息,也成功冲上了微博热搜,但该话题之下,评论区和跟帖却有点“阴阳怪气”。

其实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每次国际油价不管是大涨还是大跌,微博里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国内油价真的是跟涨不跟跌吗?

我们先来看看国内成品油价的调整规则,2009年印发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

显然不是要求“涨的时候多涨,跌的时候少跌”,反而要求当油价过高之时,压低企业利润甚至进行补贴,来平缓高油价对消费和生产的不利影响。比如,当油价“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当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然而,即使国家级文件上都明文规定了,但仍有人死活不信,就是觉得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外油价的走势对比。

总体的涨跌趋势难道同步得还不够明确吗?

如果还要吹毛求疵地说没有完全一致,那也是因为国内油价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而平抑了一些波动。当然,这也完全合情合理,难道原油价格变一分,国内油价就要变一分吗?中东出来的原油又不是直接插个管子输到咱汽车里,不可能跟着大宗商品价格实时变动。再说,调整周期不是已经从22个工作日调整到10个工作日了吗?已经有所优化了,再说,周期的缩短对油企才是好事,它们承担的价格波动风险更小了。

明明波动是正常的,但就是总有人看不到油价下调,看到了也假装没看见,或许只有油免费了才合他们的心意,可惜中国是个石油匮乏的国家,中国又着力发展新能源,对石油收取了比较重的税收,所以“免费”这种愿望恐怕就算等到石油退出能源供应舞台也难以实现了。

当然,波动一致不代表调整后的价格能保持一致,有较真的网友就测算了,俄乌开战前的2月份国内92号汽油零售价7.78元,而当前零售价是8.48元,即使再降一次,估计也高于8.2元。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国内油价参考的是前10个工作日国际油价的平均水平,油价在上涨过程中,前10个工作日的油价比起油价下降过程的数据,肯定是低的。就好比,现在油价都是90美元,但下降过程中的近10个工作日平均油价可能是100美元,而上涨过程中的平均油价却可能是80美元。这就造成了这种错觉,而如果油价持续下降,最终还是会趋于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饱受诟病的就是国内油价具体参考的油种和涨跌计算方式,一直没有公布,但这不是为了暗箱操作,而是为了避免社会面提前知道油价而产生囤积投机行为。

不管怎么说,质疑油价还可以理解的,但令人费解的还有不少质疑燃油附加费的。

新闻都不看一下就出来吵合适吗?

明明当天多家国内航空公司发布公告,对燃油附加费进行了下调。媒体也报道:燃油附加费在“五连涨”后终于迎来下调,5日起,购买机票最高可省60元。

甚至还有网友表示,因为考虑燃油附加费,就放弃了坐飞机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理解,反正瓜君觉得这应该不是主要因素……

本周二(8月9日),油价将再一次迎来调整窗口,这一次国内油价大概率继续下调,而如果成行,就将是连续第4次的下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