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知识分子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过去十年的互联网变成现在这样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复杂。这都是王家卫玩儿剩的。90年代就有影评人评价王家卫,说他的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浅薄的人觉得自己深刻」。
如果把这句话里的褒贬义去掉,就会发现它是适合描述社交网络时代的。在这个时代,全球范围内开始抛弃艰涩难懂的术语和理论,无论你是正儿八经去刷coursera的北美名校课程,还是去听李永乐老师的科普,都是如此。
实际上在教育市场大规模膨胀之后,基础理论的教育,从「受扎实基础教育人口」的绝对数量上看未必比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前时代少了,很有可能还增加了不少,但是很多领域的「总受教育人口」,它膨胀的太多了。这就意味着教科书不能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么难,要简化,要写多一些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更贴近的,而不是先把数学和其他专业理论的基础打好,让学生到社会上再去慢慢适应他的工作需求。
这个教育方式没什么问题,全球一年毕业一万PhD的时代和毕业一百万PhD的时代肯定不同。但是这种变化对社会群体的心理影响是微妙的,比如一个在国外什么科学机构做过Postdoc的人,它对自己的心理定位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认知上,以为这是很少的人才能获得成就,有科学家的头衔和光环,但实际上有同样成就和光环的人已经摩肩接踵了。
这个还是高层次人才的情况,即使出现几个在互联网上自以为是什么都当自己是专家敢大谈特谈的Postdoc也不算多大的事情。但往下一个层次,你会发现李永乐老师这种视频,也给很多人带来了我学会了我理解了我读懂了的幻觉。
我没有对李老师不敬的意思,问题不在老师身上在学生那里。如果看李老师的视频就把那么多物理化学甚至经济学货币学的知识都能掌握了,那全球那么多大学算什么?教授们不都去吃屎去了。费曼物理学和朗道十卷都拿去擦屁股不好么。
但是你知道人类永远是底下有底的,无论是道德还是堕落。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在他把流行内容都快做到枯竭之后,视频网络上崛起的新知视频就完全没有下限了,错漏百出的胡扯比比皆是。但是这仍然不妨碍它获得流量,让浏览者获得自我提升了的感觉。而且更有欺骗性的是所谓知识付费,人们很难分辨付费得到的是知识还是垃圾信息。
++++
这可能是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始料不及的。就是信息时代它真的到来了,但是信息垃圾比信息营养跑得快多了,快速占领着人类个体的脑袋。人们以自由言论的名义和新知科普的高尚招牌堂而皇之发表垃圾,整个互联网就是没有城市卫生系统满街都是狗屎的巴黎(十六世纪。
能在狗屎堆里survive的人需要更多的定力和专注力,不能每天像我这样打开电脑写代码,写着写着就先来这么一篇。这就是一个缺乏定力浪费时间和智力的典型反面例子。互联网害了我。我已经忘了刚刚想写什么了,无论是微博还是代码。brain damaged。
我去写代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