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优设网(www.uisdc.com)陈子木

《明日战记》终于上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早注意到《明日战记》这部电影,我印象中应该是 2018 年,细节考究风格扎实的军用外骨骼的设计极为惊艳,相比于近年来漫威DC中多数的设计,《明日战机》中机能感、科幻感拉满的的机甲设计无疑是业界顶级的。但是,随着之后不断释出的信息,这部电影给人的观感就越来越不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日战记》的后期渲染和制作,主要是由香港本土的后期工作室 FATface Production 来负责的,剩下的特效由包括俄罗斯团队Main Road Post和Green Light在内的其他团队制作,总部位于北京的希娜魔夫工作室则负责物理特效,即部队的动力装甲部分的渲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atFace 工作室 2004 年就已经建立,在特效后期制作上经验非常丰富 http://www.fatface.hk/

而这类电影当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动力装甲这种核心的实体道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浪地球》剧照

之前《流浪地球》当中,主角所穿戴的宇航服,其实是新西兰顶级工作室维塔所设计和制作的史诗级道具,出于专业性的考虑而很多同类电影比如《攻壳机动队》也同样得将道具的部分托付给维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攻壳机动队》剧照,持枪的巴特

这些装备并不完全是拿来看的,包括阿汤哥的《明日边缘》在内,这些宇航服、动力装甲,都必须是可以穿戴甚至具备有实际功能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日边缘》中阿汤哥的动力装甲高达 120 磅,需要电力驱动

《明日战记》当中的军用外骨骼同样如此。自己拥有模型玩具博物馆的古天乐,同样也没有将角色用到的军用外骨骼外包出去。相比于阿汤哥的这身毛子风拉满的粗犷装甲,《明日战记》当中的装备给人的感觉「精英感」更强,细节处理更加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模块清晰的装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魄力十足的载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格独到的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堆满屏幕的机甲细节

有的电影是看剧情,有的电影是看角色,而这部电影看的是设计。能猜中剧情的部分走向又怎样?溢出屏幕的装甲线条,随着光影伸缩的动力管,国内团队的顶级后期,古天乐盯着团队亲手打造的 1:1 可穿戴可驱动的史诗级动力装甲,这些就已经值得一张电影票。

但是,这张电影票还有额外的附加价值。这部电影当中所有的这些机甲、场景、氛围都出自一位过世不久的顶级 3D 概念设计师,Mike Andrew Nash 之手,这部电影是这位被誉为业内「硬表面天花板」的设计师真正意义上的遗作。

站在「天花板」上的 3D 概念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ke Andrew Nash

绝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没听说过 Mike Andrew Nash 这个名字,这很正常。作为一名长期隐藏在幕后忙于建模渲染的 3D 艺术家,如非从业者,很大概率不会听闻他的大名。但是如果你是3D CG 行业从业者,并且经常在油管上寻找 Zbrush 等软件教程,那么你很可能知道这位被誉为「硬表面天花板」的天才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翻到 Mike 的 Artstation 介绍页面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 2015 年上映的电影《超能查派》中呆萌有趣但是科幻感十足的角色,最初的概念设计是出自他的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能查派》角色

如果你继续挖掘相关信息会知道,这位澳大利亚的3D艺术家闷不作声地创作了3A大作《地平线:黎明时分》中绝大多数的机械生物,而这款游戏也在 2016 年的时候在 E3 游戏展上获得「最佳原创奖」,而这个和他的努力分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列表上最后一个商业项目,就是今天提及的电影《明日战记》,如果你仔细阅读,会发现这部电影当中军事外骨骼、道具、机器人、室内场景的概念设计和落地,基本都是出自他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初的概念设计相当的硬核,最具标志性的硬表面设计处理,曾经让很多同行怀疑他们用的是不是同一个软件,而机甲表面的处理和他的很多早期作品有着明显的延续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因为疫情《明日战记》的上映日期一推再推,直到 2022 年 8月5日,也就是今天正式上映。可惜的是,Mike 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如此深度参与的电影在大荧幕上出现了,因为在一年半之前,2021 年 1 月,意外离世。

在磨难与努力中成长的天才

Mike 在 1985 出生于一个澳大利亚的移民家庭,是家里第三个孩子,因为早产他差点夭折,幸运的是,他的母亲本身就是一名儿科重症监护护士,成长过程中,他因早产而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在他母亲的精心照料之下,得以一一化解。

「……他好几次呼吸停止都被我抢救了过来,医院的同事都说他是奇迹男孩……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孩子将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当然你们今天看到了,他精通素描、绘画、雕刻,他成长成为你们看到的样子。」

但是即便如此,Mike 最终还是确诊了多动症和焦虑症,并终其一生都在和这两种疾病持续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 14 岁的时候,有一家德国公司曾经通过网络请他帮忙做一个手部建模,而他仅仅只用了 20 分钟就完成了整个设计,并借此获得了 600 刀的佣金,那家德国公司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对面的屏幕后是一个 14 岁的孩子。

沿着这条道路,15岁的时候 Mike 像年轻时的米开朗基罗一样,开始沉迷于生物的结构,钻研解剖——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设计与建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岁的时候因为体重超过 100kg,母亲开始表示忧虑,于是 Mike 将卧室改造成健身房,阅读偶像施瓦辛格的传记,并且立刻变得自律起来:「如果有人说我做不到(减肥成功),我死也要证明我可以做到」。

「施瓦辛格是他的偶像……Mike(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基本上是让他的作品表现卓越的真正原因,一切都必须做到精准而完美,他从来都不会接受勉强和凑合,而这大概也是他一直处于焦虑的原因。」

回忆起当时的细节,Mike 的母亲潸然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很多层面上来说,他可能比很多普通人都来的有天赋,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他比绝大多数人都来得自律和努力。

「……在一份工作结束之后,我必须做点什么项目(提升一下),否则我没可能接到下一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ke 的 Artstation 页面 artstation.com/mikeanash

事实上,你确实会在不同平台上看到 Mike 大量的非正式的设计项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练习和概念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作品并不全在 Artstation,有的发布在 Facebook 上,有的放在 Instagram,还有很多仅仅只在他的个人网站上,不过如今个人网站已经无法访问,好在你还可以通过 Web Archive 来进行访问:

  • web.archive.org/web/20201101064659/http://mikeandrewnash.com/read-me

另外,你还可以在他的推特和 Facebook 上看到很多往期的作品:

  • twitter.com/mikeandrewnash1
  • facebook.com/michaelandrewnash/photos

值得注意的是,他又不仅仅只关注自身的成长,他还有好几个视频频道专门分享的建模渲染的教程,和业内高手连线分享设计经验。比如下面这个频道,就是 Mike 非常早期的一些视频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ke 的早期油管频道 youtube.com/user/MikeAndrewNash/videos

后来他以自己工作室的名义,新建了一个 Youtube 频道,其中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视频系列《Getting Personal》,分享他自己的生活、感悟、焦虑和对抗所有这一切的心路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ke 后期的油管频道

youtube.com/channel/UCwnAwPuj1wCY0a09QoXVauw/videos

Mike Nash 在作品履历上,商业作品似乎还「不够丰富」,但是他的各种习作和概念设计的量,用「丰富」来形容似乎还稍显不足。他的教程和作品在过去的10年间,对于整个 3D 概念设计行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目前很多活跃在一线的概念设计师多少都学习过 Mike 的教程和作品,你会在很多游戏和影视作品中观察到 Mike 式的「硬表面」处理。

在 Mike 的母亲看来,快速发展的 3D 行业给从业者所带来的压力是 Mike 焦虑感的源头,也是大型工作室「压榨」独立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原罪」。

2020 年新冠疫情在澳大利亚流行开来,一直在和焦虑症对抗的 Mike 病情加重。圣诞节前夕,想念父母的 Mike 打算从澳大利亚南部回到西部的家,但是因为隔离政策他始终无法和父母见面。被迫滞留酒店的 Mike 的焦虑症进一步加重,周围朋友也无法时刻陪伴,疫情期间医疗系统的挤兑,加上精神科医生也无法在治疗上给予即时的帮助,出于自救的目的,Mike 不知从哪里获得了有抗焦虑效果但是副作用极大的普萘洛尔,最后因用药不当而过世。

由于 Mike 在隔离期间一直和母亲在电话里保持密切的联系,他的母亲非常确信他没有自杀倾向,排除了 OD 自杀的可能性。这一信息最后在 Mike 父母和 3D 艺术家 Siamak 连线时,做了详细的分享,也希望国内 Mike Nash 的粉丝不要相信部分早期的不实新闻。关于 Mike 的过往,下面有他父母完整的回忆和澄清:

视频地址:youtube.com/watch?v=6C2AIRtHzv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定值得一看的《明日战记》

《明日战记》在最早立项的阶段,古天乐考虑过拍摄过《扫毒》系列的导演陈木胜,以及执导过《枪王》和《异度空间》的导演罗志良,但是最终确定的导演,是有着电脑特效制作背景的导演吴炫辉。再搭配着有着机甲梦的制作人古天乐,本土后期工作室 FatFace 和 希娜魔夫,顶级概念设计师 Mike Nash,这部电影几乎将所有的技能点都加到了设计和后期上了,而它在这些部分,也实现了国内电影工业上的突破。

起码在这些人身上,能看到他们超出常人的禀赋,并且还付出了超出多数人的努力在突破和前进,在这一点上,我目前唯一能表达敬意的方式,就是走进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