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不屈服的俾斯麦用铁血给当时的世界上了一堂课,由此让他成为普鲁士王国最霸气的人。

1815年4月1日的一个下午,被后人称之为“伟大年代的英雄”的俾斯麦在普鲁士一个庄园家庭出生。成长经历无疑让俾斯麦一直走在叛逆的道路上,他爱打赌,更爱打架,甚至在大学期间的三个学期,一共进行了25次决斗,几乎因此差点没能毕业。他身材魁梧、桀骜不驯、刚愎自用、飞扬跋扈,甚至性格上还有一点粗俗和暴力倾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俾斯麦

1830年,欧洲连续发生大规模革命,这一时期对俾斯麦影响极大,作为一个德国人,他痛苦感到国家被撕成四分五裂的耻辱,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了统一德国的雄心。从1846年开始,俾斯走上政界出任负责堤坝事务的官员。到了35岁时,由于工作出色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士,这是他仕途重要的转折点,此后一年俾斯麦进入法兰克福联邦议会,由此产生了强烈击败奥地利的雄心。1862年,他当选首相后,立即对德国公民发表宣言:“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由此务实和强悍的作风让他立即想方设法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在不到十年间发动了三次大战,完成了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

俾斯麦

1866这一年,是俾斯麦人生事业的关键节点,在同意大利结成同盟后,他随时准备向奥地利开战。但俾斯麦的战争政策遭到宫廷和许多民众的反对,大家指责俾斯麦如果推行武力政策失败,则将国家引向灭亡道路。俾斯麦在御前会议上坚定地说:“我知道,我被普遍咒骂,正像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我拿脑袋做赌注,哪怕我上断头台,也要赌到底。普鲁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状,两者都必须走(武力)这条路,别无他途!”反对他的人甚至对其进行刺杀到几乎成功,但依旧没能阻挡住俾斯麦统一德国的步子。同年九月,在普鲁士议会预算委员会上的一篇演说,让他获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他情绪激动地慷慨陈词,认为统一问题绝不可能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普鲁士期待的不是普鲁士自由主义,而是其强力。……时代的重大问题是不可能通过演说、多数派的决议来解决的——这是一八四八年和一八四九年的重大失误——而是只有通过铁与血。”由此全方位开启了俾斯麦的铁血时代。在他成功的外交和强悍的武力推进下,普奥战争开始,同盟的意大利也开始攻打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两线作战。1866年7月,毛奇在指挥普鲁士军队快速集结部署之后,主动向奥地利元帅贝内德克在萨多瓦城下发起交战,并最终使奥军遭到毁灭性的的打击。

普鲁士元帅毛奇

战争这个放大器,全面展示了俾斯麦不同寻常的能力。威廉一世国王及身边将军已经被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希望一鼓作气,夺取维也纳并最终摧毁奥地利。俾斯麦却反对这么做,要求浅尝辄止,与奥地利议和。这样做就是避免奥地利全面成为普鲁士死敌彻底投入法国怀抱。此后不到一年时间,俾斯麦就坚持对法国先发制人,不久战争正式打响,让俾斯麦逐渐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后统一了德意志帝国,并扶植威廉一世为皇帝,由此让他成了德意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霸气的人。

二、俾斯麦对东方来客李鸿章的启示,由此展开了历史性的对话,俾斯麦对号称“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颇为不屑。

1896年的6月,已经赋闲在家的俾斯麦迎来了一位东方来客,此人名叫李鸿章,是职务与其对等,年龄相仿的人。二人的历史性会晤,对中西方来说在当时都是一件重大新闻。而李鸿章的目的绝非走马观花,他带着无限的疑问,想要在俾斯麦这位成功的首相处请教如何在大清实现富国强兵。

俾斯麦会晤李鸿章

二人坐在会客厅内借助翻译开始对话。李鸿章开口就对俾斯麦进行夸赞,大意是说:“早就听说您的大名和伟大功绩,今天能见到您,看到您的眼神,更觉您的伟大。”俾斯麦礼节回答说:“也很高兴能招待一个建立伟大功勋的总督。李鸿章谦逊表示:“不能与阁下相比,您的贡献有世界意义。李鸿章进一步说,30年前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就仰望俾斯麦大名,如今总算如愿以偿。”俾斯麦开始有点不耐烦这种过于恭维套话,于是就转换话题说:“我已不如前,我已经老了。”李鸿章关切问他身体情况,平日做什么?俾斯麦说:“什么都不做,不愿再找气受。我目前一身轻,只是一个村夫,喜欢到森林和田野去散步,不再问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访问德国

进入正题后,李鸿章说:“我这次很高兴来到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怎么样才能在中国进行改革?”对此,俾斯麦未给出明确回答。相反,当听到李鸿章问如何让大清富强时,俾斯麦略说要练兵后,又带嘲讽的口气说:“我们欧洲人以同异种人作战为荣,以同种相残兄弟为耻,这显然在嘲笑李鸿章剿灭太平军和捻军问题,一时之间,让李鸿章颇为难堪。多年后,梁启超对俾斯麦为何要嘲笑李鸿章给出了解释:“李鸿章何足以望俾斯麦。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章所夷者同胞也;以内政论,俾斯麦能合向来散漫之列国而为一大联邦,李鸿章乃使庞然硕大支那降为二等国;以外交论,俾斯麦联奥意而使为我用,李鸿章联俄而反堕彼谋。三者相较,其宵壤何如也。”而问题原因就处在李鸿章“东方俾斯麦”的称号上,俾斯麦觉得李鸿章根本就不配和他相提并论。李鸿章告辞时,两人凝视不语,最后,李鸿章说完“我希望能来祝贺您90岁生日”做为最后话别。

三、俾斯麦的侧面非常有趣,为人幽默,颠覆了冷面孔的印象,自封树痴,

俾斯麦最为人所不知的,大概当数他的幽默感,这似乎与“铁血宰相“的风格相悖,然而事实却是如此。似乎所有人早已经将俾斯麦看做一个政治强人,甚至是战争狂人。俾斯麦大多被定格在“铁血宰相”的名词上来。只要一看到俾斯麦,就会想到普法战争,想到“糖面包加鞭子”。此外,连同俾斯麦的画像也是头戴尖顶头盔,满脸严肃、坚毅,他给历史总是留下铁腕、好战、冷酷等等印象。诚然,俾斯麦确实是“铁血宰相”,在德意志的关键时刻他表现出了巨大的硬汉魄力,甚至当他冷酷镇压反对势力,威廉一世感到压力和恐惧时对他说:“这一切将会怎样结束,我完全精确地预料到了。

威廉一世加冕

有朝一日,有歌剧院广场上,在我的窗户下面,有人先把您的头砍下来,稍后就轮到我了。”《俾斯麦回忆录》。俾斯麦却毫无惧色,他颇不以为然地说:“是呀,我们都得死,可是我们迟早得死,难道我们就不能死得更庄严些吗?是在断头台上还是在战场上,为上帝恩赐的权利而英勇地献身,不同样是光荣的吗?”《俾斯麦回忆录》当然,这种“铁血”只是与国家与战争之间的特质,其实在生活中,俾斯麦相当有趣,甚至还有文人气息的柔情。他对自然和森林非常痴迷,自己叫自己为“树痴”。他被解职归隐后内心倒也平静,但对政治对手下令看法首相官邸百年老树时则不能容忍。他在《自传》中说:“我不能否认,从得知我的继任者让人砍光在他的住宅,即以前我的住宅庭院前面的那些古树之后,我对他的人品的信任忍受了一次打击。……我宁可谅解卡普里维先生的一些政治上的意见分歧,但不能饶恕他毁坏这些古树的恶劣行为,他滥用自己对国家地产权力来对待这些古树而使田园荒芜。”

俾斯麦

此外,在生活中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再说笑调侃。当时的作家弗里戴尔在其著作中形象地记录了俾斯麦的幽默:“他是个性情中人,也喜爱幽默,与他的幽默相一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的当权者中,他是最不尚虚荣的人之一。需要补充的是,俾斯麦同样不是一个严肃的人。”并在书中列举了俾斯麦式的幽默段子。

四、俾斯麦晚年的反思,开始找到自己真正的成功原因和要扮演好的角色。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一下子成了最有威望的人,甚至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步宪法,把宰相规定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人物。他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对议会两院低头,议会不能提出对宰相的信任或不信任的决议案。然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他的地位呼风唤雨二十年,最根本的是靠威廉一世的信任,由此也让他不断膨胀。每当威廉一世不听俾斯麦的意见时,他就以辞职相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威廉二世

事后他对人夸耀说:“当我以辞职恐吓的时候,老头子就会呜咽流泪地说:现在连你也不理我了,我怎么办呀?”但是到了1889年30岁的威廉二世继位后,年轻气盛的新皇帝不能忍受俾斯麦的趾高气扬,由此导致俾斯麦被迫辞职。以为新皇帝会挽留他,没想到,威廉二世派人追到家里叫他赶紧递交辞职书。为此俾斯麦颇为伤感地说:“我做了28年的官,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我要在历史的审判台前表白我的自己!”新皇帝收到辞职信后,立即予以批复同意。就这样,曾经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彻底黯然告别了历史舞台。晚年的他终于明白,离开了皇帝的支撑,他什么也不是,在其回忆录中,他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骨气的原因。”晚年的俾斯麦经常在森林小道散步,他酷爱森林,经常会带着微笑与路人打招呼。曾经不可一世的俾斯麦后来最大的愿望是“森林里有自由的空气、温暖的杨广以及和煦的春风,那时就是我最后的休憩之所。”

参考史料《俾斯麦传》、《李鸿章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