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当时的台山县委、县政府开展老区评划工作,共确定10个镇218条行政村为老区镇和老区村。今年为台山撤县设市30周年,为全面展现台山市革命老区的沧桑巨变,台山市融媒体中心推出《老区焕新颜 发展谱新篇》系列报道,走进我市各老区镇和老区村,记录其从“老、少、边、穷”到“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风貌大气”的精彩蝶变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台山 老城焕新

近年来,都斛镇聚焦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振兴使命担当,凝聚干事创业合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斛镇作为革命烈士林基路的故乡,红色内涵厚重深邃,革命基因源远流长,具备打造红色乡土课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资质与潜力。为此,都斛镇以“红色引擎”带动优质生活圈,重点打造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培训阵地,不断完善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的整体功能和配套设施,投入约1700万元修建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初心大讲堂、林基路故居巷道石板路、“四小园”建设和红色长廊,开展河岸风貌提升、绿化改造、林基路纪念公园亮化等一系列红色工程。“红色教育基地的打造,有利于发挥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引导功能和侨乡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红色教育基地能够促进我们村的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和村经济共同发展。”大纲村党总支组织委员麦绍光介绍,得益于各项建设提升改造项目的不断落地,大纲村经过一系列建设,换上了亮丽的“外衣”,生活环境大大改善,群众生活富足美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斛是台山的农业大镇,2021年全年种植面积约5607.27公顷,全镇机耕率和机收率均达到100%,机插率98%,莘村、下莘村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拥有“广东第一田”之称。“以前插秧、收割都是人力,现在插秧、收割、打田、杀虫都可以用机械。”来自革命老区村莘村的种粮大户和耕作能手李胜业,从16岁开始与水稻、农业打交道,深耕水稻种植领域30多年,亲身经历了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到全程机械化耕作的现代农业转变。

乘着农机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支撑等东风,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李胜业成功获评“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以前都斛很多路和楼都很旧,路还未硬底化,现在建了很多新楼,道路全部硬底化,环境也优美了许多。30年前的农民都是骑自行车去干农活,30年后的农民基本开着小汽车,有些大户还去城里买了商品房。”他感慨30年间,农业飞速发展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老区镇,都斛共有17个行政村、94条自然村被评为老区村。近年来,都斛镇围绕“项目强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智慧农耕项目、打造农村电商产业、培育农村新业态等方式推动全镇新型数字化农业、乡村数字化治理、信息惠民服务发展;积极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上游资源供应基地,建设下游销售网络,创新延伸特色产业链、价值链,以“台山大米”“台山青蟹”“台山鳗鱼”“台山蚝”等国字号特色农产品,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等联动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强公共服务投入,打造宜居宜游多彩都斛,通过串联东滘口“胜利大营救”登陆纪念地、农业公园等文旅资源,丰富红色旅游线路文化内涵……都斛正以更加美丽的画卷缓缓铺开,谱写发展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