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科院老科学家,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竟然蜗居13平方“老破小”,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思之令人唏嘘:讽刺了谁?打了谁的脸?

科学家是高地,科学家是未来,科学家是长期的回报!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的名言至今犹在耳边,遗憾的是,不少科学家、科研人才的境遇,并不令人满意,比如今天这位科学家,堂堂中科院老科学家,生活水平竟然不如那些不学无术,靠卖骚露肉的网红戏子之流。

曾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屠老,据说当年多次入选院士的评选。北方某国家级科研单位的博士,月薪才区区9000元,穷其一生奋斗连一套住房都买不到。与这些科学家、科研人才待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不学无术的网红戏子之流,动不动就进账百万千万甚至过亿,住房也是几百平甚至上千平方豪宅,座驾动不动就是劳斯莱斯等顶级豪车。

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不能一味地苛求科学家、科研人员去奉献,当然热爱国家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思想、应尽的义务,我们也要考虑他们的生活,安居才能乐业。这些年不少人才外流,有些喷子还以爱国为理由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我们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顾一切涌向外国,真的是为了钱吗?我看未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新中国立国伊始百废待兴,钱学森钱老、邓稼先邓老等科学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义无反顾回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要知道当时的钱学森钱老,在美国可是住着大别墅,且拥有出入白宫的特权。他们愿意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国奉献,说明当时的人才发展机制,是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的。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很多领域都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人才机制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只有改革不合理的人才机制,让人才能够在相应的领域和平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在物质条件上给予他们合理的保障,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