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界上什么关系是最难经营的,那亲子关系一定排在前三。光是在发生摩擦冲突时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就足以做无数个话题研究、出无数本书讨论。一个最常见,也非常容易埋雷的问题,是当我们向孩子发完火时,我们该如何处理?作为一个大人,要不要拉下面子给孩子道歉?有时候明明已经说了“对不起”,可为什么孩子反而更加生气了?

关于道歉这门学问,其实很多父母都没有弄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发生争吵,孩子做错了事被批评是再正常不过的。或许出于成年人与父母身份的尊严与权威,很多时候,尽管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做错了,也很少会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

Nina儿子今年10岁了,迄今为止,因为习惯、作业等等原因,发生的摩擦多到数不清,但他们之间认真说对不起、认真相互道歉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一次送儿子去上学,因为起晚了几分钟,她就催孩子快一点,但儿子仍然和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收拾东西。Nina看了气不打一处来,一向风风火火的她哪里忍受得了这样的场面,当即开始爆发,“你还想不想去上学了,不想去就别去了!”然后把儿子书包往沙发上一扔,站在门口盯着娃边念叨,“你要是迟到了我就不管你,我直接开会去了,被老师批评也不要来找我……”孩子只是沉默不语,一路上都没说过几句话。

‍后来自己回想起早上发的一通火,客观上来说,孩子并没有比平时慢多少,而是今天早上自己有一个会议要开,需要比平时提前到,自己的焦急莫名地转到了孩子的身上。

事后Nina也很后悔,但也并没有找儿子说清楚,抱着“孩子在学校待了一天,可能事情也过去了”的心理,事情便也过去了。在他们家,基本上都是吵完“相互冷静”,等过几天气消了就翻篇了。"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开不了说对不起。"Nina说。

《小欢喜》剧照

随着越来越多80、90后加入父母阵营后,在发生争吵或者是批评孩子过后,给孩子道歉已经成了很多现代父母的基本觉悟,但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效道歉”——可能你已经说了对不起,但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糟糕。

一次猜猜妈妈不小心把孩子的书本和废旧书一起扔掉了,孩子找书时她发现情况不对,给孩子道歉:“乖乖不好意思,好像是我不小心扔掉了你的书,但你的书也应该好好收好嘛……”没想到孩子更加生气了,大声朝她吼道:“我只是暂时放在那里!好的书和废纸你都不会先看清楚吗!”“我都好好给你道歉了,你这是什么态度?”新一轮的矛盾升级。

其实在生活中,像Nina和猜猜妈妈这样的家长并不少,有时候能意识到自己不对,但是开不了口说道歉,习惯于将矛盾冷处理;或者明明道了歉,但却引来了更多的矛盾;有的家长会在批评完孩子后给孩子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做一顿好吃的,试图用“物质补偿”直接代替道歉和沟通……

在接触过上千个家庭,做过无数咨询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蒋昱看来,将孩子的矛盾冷处理其实是一种掩盖问题的方式:孩子或许迫于压力和权威,也并不会“正面刚”,或许当下的矛盾看似解决了,但这些矛盾只是暂时被转移或者积压了。另外这种“虽然,但是”式的道歉,看似道歉了,但后面依然将责任推给了孩子:是因为你放错了地方,我才不小心扔掉了你的书。

“看似道歉的背后,其实家长们并没有真正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没有真正做到尊重。父母是正真的道歉还是虚伪地道歉,孩子是很明白的。”蒋昱老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与孩子间的摩擦冲突是多样的,有时候是因为家长本身情绪不好,将怒气撒到了孩子身上,有时候是因为孩子本身就犯了错,那家长需要就什么样的情况道歉?不同的状况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小欢喜》剧照

其实并不是要求家长们在任何的矛盾冲突中都要承担所有责任,往往发生矛盾的时候,孩子和家长处于一个关系的两端,大多时候,双方都需要道歉,但绕过这种形式,真正要解决的是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因此,关于什么时候我们应该道歉,以及区分清楚我们因为什么而道歉是非常重要的,蒋昱老师将之称为分清楚道歉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在很多学钢琴的家庭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因为钢琴练习而争吵的时刻。关于这些争吵时刻,我们是不是需要道歉,为什么而道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需要做的,首先是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钢琴。

如果孩子是因为其中遇到了某一个瓶颈而畏难、想偷懒、吵闹,因为技术练习不好产生的批评,那么,家长是需要道歉的,这种时候,家长需要道歉的是沟通的形式——是不是自己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但是,如果原本孩子就不喜欢钢琴,一想到要弹钢琴就产生抗拒感,那么家长应该要考虑是学钢琴这件事内容本身,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这些矛盾冲突背后,恐怕也不是换一种练琴方式、换一种沟通交流方式能够解决的。这时候,有意识的家长可能需要给孩子道歉的是逼他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件事本身,是为内容而道歉。“就像你让一个吃草的小兔子去吃肉一样,孩子本身是不应该为家长的错误行为买单。”

《小欢喜》剧照

回到具体的道歉形式中,我们也要避免“无效道歉”和错误道歉的出现。我们可以将道歉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 ▼

第一步,先描述自己错误的行为。比如说在孩子练琴的时候:家长可以说,“对不起,刚才是我太着急了,一时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骂了你。”聚焦到单次的具体事件中,简单的对行为的描述,不要上纲上线扩大化,对孩子的批评以及对自己的错误归因都应如此。

比如不要说:“对不起,宝贝,我真是个坏妈妈”,或者“哎呀,你看我记性总是这么差,总是忘记给你带零食”。如果一直这样说,无意中也会让孩子觉得你就是一个坏妈妈,你将来还会再犯这个错误。所以不能把暂时的、特定的、受环境影响的错误说成是永久的、全面的、本质性的问题。

▼ ▼▼

第二步,和孩子交流他的情绪,给他一个陈述的空间。比如说,“刚才我吼的太大声,说了很过分的话,是不是让你很难受?”或者“刚才我发那么大火,是不是吓到你了,你现在对我很生气吧?”

我们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可以被理解的,可能孩子对你的怒气一大半就已经转化为委屈了,这时候也可以进一步打开你们沟通的可能性,孩子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 ▼▼

第三步、和孩子商量沟通,以后怎么改进,避免类似错误,这也是最重要的。经过第二点的情绪接纳,其实孩子是愿意和你沟通的,你可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询问孩子的意见。

比如:在练琴时,如果遇到一直错的问题发火,就问孩子,以后遇到这种问题你希望我怎么做?是不是可以商量一些信号小约定?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说,下次我练琴的时候你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在旁边盯着我,我下次弹错了你再多给我两次机会……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建立起和孩子的有效道歉和沟通,更重要的是,在协商中解决了问题,又亲身给他示范了“犯错误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改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摄图网

另外,家长们也一定要注意,当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的时候,就先让双方情绪冷静下来时,再去沟通问题,不要逼孩子在当下接受你的道歉。比如说:“我都给你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你觉得自己一点错都没有吗?是不是应该反省反省自己。”

想一想我们自己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也不可能马上就能放下所有情绪完全接受道歉,适当给孩子一些缓和空间,否则只会造成“战况升级”。

道歉的时候也一定要真诚,不要带着要求和目的。比如:“对不起,是我不好,不该向你发火,妈妈向你道歉,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继续把这首曲子练了……”

很多时候家长的道歉,本质上是给孩子提了一个更高的需求——我已经给你道歉了,所以你要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样的道歉实则是非常不真诚的,还是在用父母的权威去架住孩子,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蒋昱老师发现,有不少家长都会谈到一个问题。孩子就是犯浑,宁愿说十句狡辩的话也不愿给别人道歉,除了特定的环境与事件(比如真的被冤枉),其实背后透露的往往是成长家庭中人们的行为所带来的反应。

我们经常听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折射出来的特点,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比如被家长们沿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家长的某些刻板观念——自己是成年人,是父母,就不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否则权威性会逐丧失。

《小欢喜》剧照

其实,当人们被这样的想法支配的时候,反而是给自己带上了一个枷锁,认为父母不应该犯错,不应该表露自己的情绪,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父母。

“这样既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也没有真正认可和尊重自己。”蒋老师说。让孩子知道自己会有情绪,会犯错误,是彼此建立信任和真正相互尊重的时机,你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孩子也会明白,爸爸妈妈也是一个会犯错误的普通人。“不必给自己贴上完美父母的标签,其实孩子更喜欢真实的父母。”

《小欢喜》剧照

有时候人们不愿意道歉,大多时候是害怕承担责任。蒋老师表示:让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出现的问题与自己有关,这并不是让家长们承担起养育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是当我们发现问题时,能够找到方向去和根源去解决问题。

如果父母犯错了不道歉,害怕道歉,那么孩子也很难会对别人真诚地道歉,甚至会为了逃避责任而开始说谎。

做一个会道歉、正确道歉的父母,是对自己作为父母成长性的一种认可,也有助于帮孩子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真诚善良的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与其寻找指南式的育儿方法,倒不如充分发挥父母的“个性”,与孩子的“个性”碰撞出新的火花。成都儿童团父母读书会(直播版)8月回归,8月11日-9月1日,与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蒋昱共读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经典养育著作——《什么是最好的父母》,一个月社群共读+4次直播解说+专业导师实时引导,抱团养娃,撞出更理想的育儿方式。(点击下方海报即可报名)

排版丨阿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