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风拂落叶,天地藏秋意。

北京时间8月7日20时29分,我们将迎来立秋,“秋老虎”依然发威,暑气一时难消。

01

立秋

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标志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将会迎来一年中的转折点,但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此时虽立秋,但我国多数地区还处在暑热阶段,尚未出暑,需等到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时才算差不多完全出暑。

气象资料表明,往往要到9月中下旬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

立秋时节,雨天行将结束,凉风渐渐来,就在这段时间,高高的梧桐树开始落叶了。

南宋诗人刘翰说,“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意思是秋来无声,无处可寻,只是屋前台阶上落满大片、泛黄的梧桐树叶,像是一夜之间匆匆掉下的。

可谓来不及告别,夏日已去;来不及相拥,秋天已至。

02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那般盛气逼人。热气蛰伏,凉意日增。

二候:白露生

由于午热夜凉,形成了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的大地和植物上,常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产生。

三候:寒蝉鸣

立秋时节,暑气渐消,秋风送来丝丝凉意,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将开始鸣叫。

03

立秋天气

太阳当头照,热气到处冒。

  • 7日,河南省大部分县市持续37度以上的高温闷热天气,西南部部分县市达40度。

  • 8日,黄河以南大部分县市,持续37度以上的高温闷热天气,西南部部分县市达40度。

  • 9到10日,南部仍有37到39度的高温闷热天气。

  • 11到12日,黄河以南大部分县市,将出现37到39度的高温闷热天气,部分县市达40度。

04

降雨预测

8日河南省西部、北中部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局部大到暴雨。

9日河南省北部、西部部分县市有阵雨、雷阵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8-9日降水过程以及弱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大范围高温将会在8日开始得到缓解。

9日河南省北中部大部迎来30℃以下的凉爽,不过南部依旧是炎热在线。

具体预报

7日,西部、西北部多云,

局部有阵雨、雷阵雨;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

8月8日~12日

8日

西部、北中部多云到阴天,

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局部大到暴雨;

其他县市多云。

9日

北部、西部阴天间多云,

部分县市有阵雨、雷阵雨;其他县市多云。

10到11日

北部、西部多云,部分县市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

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

12日

全省晴天间多云。

省会郑州7日,晴天到多云

8日,多云到阴天

傍晚到夜里有阵雨、雷阵雨。

05

立秋习俗

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

民俗学者介绍,古代南北方立秋的习俗有很大不同。南方讲究用秋水服食赤小豆,据说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这天还有“咬秋”的习俗,咬秋或者叫“啃秋”,比如立秋日一家人凑在一起吃点西瓜,便算作啃秋了。清代北京人还会吃茄脯,饮香薷汁,希望在秋后可以免除暑热痢疾之害。

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古代的天津人,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

民谚说“秋瓜坏肚”。西瓜本身性凉,加上立秋后人的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力下降,立秋后的西瓜应少吃,尤其是冰冻的西瓜,更不能像盛夏那样大快朵颐,否则易伤脾胃和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儿童和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忌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立秋饮食

立秋到,贴秋膘。编辑提醒大家,均衡膳食、荤素搭配、多吃绿叶蔬菜、补充优质蛋白,忌暴饮暴食、大油大荤,就能健康进补、增强体质,健康“贴秋膘”。

1.清淡饮食

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等方式,忌用重油重盐等调料对肉进行再次加工,吃的过于油腻,还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适得其反。

2.少吃肥肉

肥肉中甘油三酯含量较高,如果食用过多,可能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应尽量选择瘦肉、水产品,补充优质蛋白,增强抵抗力。

3.均衡搭配

食用肉类时,可搭配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薯类等,既解油腻、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

进补的同时也别忘记运动喔~

4.强身健体

中医认为,暑热既伤阴又伤气,容易导致人体气阴两虚,对不良刺激的耐受力下降,要适时调整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早睡早起,增加户外运动,以增强体能。

愿我们在这个秋天,

收获累累硕果。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 新华社 工人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