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人间落叶时,飘飘行色我何之。”表达了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心中的思乡之情,从无奈漂泊到归来,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唯有用坚强化解,这句话出自于“中国最美先生”叶嘉莹。

生于军阀混战时期,心系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叶嘉莹一生历经坎坷,回国执教40年,分文不取,只为将古诗词这份美好,让更多的人看见。生活、感情的苦皆被这瑰丽的中华文化治愈,她的一生都在传道授业中度过,三尺讲台就是她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粗茶淡饭甘守清贫的叶嘉莹,却将毕生财产悉数捐给祖国,累计共3568万元。“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苦难伴随她一生,即使一生如此,叶先生不仅古典文学方面素养深厚,高风亮节之处更是无几人能及。

熟谙古诗词的少女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3岁多开始背诵古诗,6岁习《论语》。“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16岁便作此《咏荷》。

在苦海中迷失了自己,却无处寻找自己来到人世间的目的。原本是苍生中的一员,却迟迟不能度脱?在不谙世事的年龄,却苦苦思考人生目的的少女,一生的苦难也许早已命中注定。后来,父亲失联,母亲因癌症去世,那时叶嘉莹只有17岁。是诗词支撑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从此百毒不侵。

八首《哭母诗》虽写不出她失去至亲的痛楚,却也能驱散一部分哀伤。跟随伯父、伯母生活的时候,并未影响到她的学习。伯父是她踏上诗词之路的启蒙人,国学素养深厚的狷卿公待她视如己出,亦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面对家庭的不幸,叶嘉莹明白,自己唯有更加努力,出人头地才能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她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辅仁大学国学系,师随诗词大师顾随,研究古典文学。

对于写诗的兴趣,在顾随先生的激励之下更加明晰。但是叶嘉莹这个时段的诗会发现,其中有凄楚却始终带着坚强,也或许与她的人生遭遇有关,或许是“愁苦之言易工”,才成就了年轻时备受束缚却柔韧如水的词句。

经历感情创伤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外面战火连天,叶嘉莹毅然关上耳朵,将自己交付于诗词歌赋之中。天性敏感,熟谙古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却不知真正的爱情为何物,也许她的一生从未真切的感受到爱情。

大学毕业后,留在北平任教。她的先生赵东荪供职于国民政府,二人经人介绍认识。面对赵东荪的穷追不舍,叶嘉莹带着愧疚下嫁了。

很难想象,当时时局已经日渐明朗,即使再不懂政治的少女,也没有人会劝解一二吗?婚姻的开始亦是人生真正苦难的开始。婚后没多久,国民政府败退到台湾,叶嘉莹跟随丈夫到了台湾。

起初二人的相处还算融洽,直到丈夫赵东荪被关押,归来时变了另一副模样。叶嘉莹也曾因思想问题被关到警察局数日,出来之后无处可去,只得投奔亲戚。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叶嘉莹也曾衣食无忧,被父母视如珍宝,如今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地方凄苦度日。

斩断乡根,深陷白色恐怖的叶嘉莹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寄人篱下,内心的焦虑也无人倾诉。年仅20多岁的少女初为人母的喜悦还未曾褪去,却饱受风雨摧残。

“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去生活。”老师顾随的这句话也许是支撑她度过难关的关键,也许是生活的苦难激发了她的斗志,这位看似柔弱的姑娘坚强的走出阴霾,走进阳光里。

由于无法申请公立学校职位,也无法打听到丈夫的消息,为了母女生存,叶嘉莹来到台南一所私立女中代课,三年时间转眼即过。丈夫也回来了,洗脱了白色恐怖的嫌疑。

众人敬仰的先生

后来,叶先生因为教书好,许多学校来请她。事业上顺畅了,丈夫赵东荪却因为无端坐牢一事性情大变,喜怒无常,不想工作,动辄暴怒和谩骂。

直到有了小女儿,灰暗的婚姻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变。因为又生了一个女儿,丈夫更没了好心情,开始实施家暴。眼看这样的生活无边无尽,叶嘉莹也曾有过极端想法,她这才明白了古时作者在诗词中那些慷慨激昂背后的无奈与绝望。

在古诗词方面的造诣让她得以到美国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做了两年交换学者,这两年是叶嘉莹感到快乐的生活。台湾、加拿大、美国,到处教书,却唯独不能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祖国,回到北京,这对叶嘉莹来说是另一种折磨。

中国和加拿大建交之后,她随即申请回国探亲,辛苦工作半生,受尽艰辛,还要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心疾首。1976年3月24日,叶先生的长女和女婿双双死于车祸。此后她决定回国教书,将古诗中所包含的心魂和意志传给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每年加拿大停课之时,叶先生就回到南开大学教书,这一晃就是40年,在此期间,她分文不取,粗茶淡饭甘守清贫,只独自一人在国内国外奔波。2019年,叶嘉莹95岁之际,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累计共捐出3568万元,这是她变卖房产,稿费和一生教书所得。

小结:

说起心中遗憾,叶先生表示自己生活中的遗憾已经过去,小时候读的书不够是她心中最大的遗憾。面对苦难,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很难,但叶嘉莹做到了。

“古诗词这么美好的一份珍宝,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看见。”叶嘉莹倾一己之力推动了古诗词文化的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诗词中的美好。回国执教40年,分文未取,却将自己奋斗一生的财产全部交给祖国,用来推动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粗茶淡饭甘守清贫,回想过往,展望未来,这对于老先生来说,一点都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