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职场上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一边是组织、机构哀叹找不到满意的人才,你问十个老板,九个说人才不够。

另一边是求职者的年龄焦虑,叫“35岁现象”,意思是自己过了35岁就没有公司要了。

尤其是今年,我们听到好多关于这个35岁的焦虑和担心。什么招聘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35岁失业、35岁职场天花板,等等。

甚至,有位人力资源专家还断言:“人到了35岁,就不应该再找工作了。”他解释说,那些写在招聘启事上的条件,都是最最基本的入门门槛。

35岁,如果一个人还拿着简历找工作,把简历上的那些标准化的硬技能当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那确实就说明他出问题了。

那些能从35岁困境里走出来的人,可能是因为人格魅力,能团结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勤于输出,在同行中有声望了;可能是个人视野超出行业本身,可以应对更多新挑战了。

总之,这样的人即使要找工作,要么有猎头来挖,要么有朋友介绍。他确实不需要四处投简历了。

35岁的人,有了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了对他人处境更细腻的体察,发展出了更大的社会网络,还有就是,更柔软的心灵。

这种能力就是软技能。

概括一下的话,这种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连接能力。

软技能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

它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我们变成“接口”,能和其他人、和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