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中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以后,许多大陆以外的投资商都纷纷涌入了进来,在这里开办企业和工厂,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活力,让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迅猛了起来。

90年代初,两岸开始“破冰”,除了许多老兵返乡看望几十年未曾相见的亲人之外,诸多商人也趁着改革开放的余波,赶忙来到大陆投资,这也让老百姓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台商”一词。

那么,在这么多的“台商”之中,如果要论起财力最为雄厚的,你会想到谁呢?

郭台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还是“富士康”的大老板郭台铭?

其实,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位神秘的家族,“霸占”了台湾省的财富榜数十年之久,整个家族所有的资产加起来,甚至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金...

这,就是“蔡氏家族”。

蔡氏家族

台湾省“三大家族”之一

许多人或许都知道台湾省的黑道上有“三大势力“,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跟香港一样,有着财力雄厚的“三大家族”。

他们分别是由辜振甫所创立的“辜氏家族”、王永庆所创立的“王氏家族”、以及蔡万霖所创立的“蔡氏家族”。

“辜氏家族”的创始人辜振甫,出生在民国时期的一个显赫的豪门富家。父亲辜显荣,经营盐、糖、鸦片等生意,是当时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辜振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大留学归来以后,辜振甫继承了家族的企业,并将其引导到台湾省的“工商界”。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担任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期间,辜振甫创立了“信集团”,将家族生意发展到了台泥、台纸、农林、工矿等领域。

在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以后,“辜氏家族”在辜振甫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了台湾工商界的行业翘楚,在90年代的时候,其家族的总资产就已经突破了170亿,这也让他们一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豪门家族”。

“王氏家族”的创始人则是被誉为台湾省"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相比于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辜振甫,王永庆的发展道路要显得曲折了许多。

王永庆

在他13岁的时候,就从学校里辍学进入到社会开始打拼,到了15岁那一年,他又开始进入小米店、杂货店里当杂工,辛辛苦苦攒了200块钱以后,终于是有了发展的机会。

于是,王永庆趁着台湾省开放市场的时候,投资创办了“台塑公司”

1957年,在工厂创办成功以后,王永庆靠着“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逐渐将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省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之一。

这让他的家族跻身到了可以与“辜家”和“蔡家”相提并论的地位中。

不过,这两个家族的发展,还是比较“集中”化,而最后的一个“蔡氏家族”,他们的发展则称得上是“枝繁叶茂、盘根错节”。

这都要归功于创始人蔡万霖所为家族设计的发展战略。

蔡万霖

商场上的“引路人”

提起蔡万霖的成功,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他的二哥——蔡万春。

蔡万霖的父亲蔡福安和他的母亲蔡甘尽,一共生有五男三女。

五位儿子依次为蔡万生、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与蔡万得。

而蔡万霖在其中排行老三,由于大哥蔡万生很早就夭折了,而其他的两个弟弟年纪又比蔡万霖小很多,所以,与他关系最好的,就要数二哥蔡万春了。

蔡家的祖籍,是福建泉州府晋江青阳的“蔡厝”。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蔡家的祖上跟随着一大批族人搬家到了台湾省。

在刚刚移居到台湾省的时候,蔡家还是族里面的贫民,祖祖辈辈都要帮家族去种地,一直都是普通的农民。

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政府被推翻,新思想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这也影响到了蔡家。

于是,他们就有了通过上学获取知识来“改天换命”的想法。

1932年,16岁的蔡万春,作为家中最大的儿子,被家里人送往了竹南公学。

可在当时,上学是一笔十分昂贵的费用,一般家庭很难吃得消。

蔡万春

所以,在上了仅仅两年之后,成绩优异的蔡万春,就因为无法继续支付学费,而被迫辍学。

随后,一家人搬到了台北居住。

虽然只上了短短的两年,但是蔡万春依然接触到了许多知识和新思想,这让他觉得,想要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未必只能通过上学这一条路。

于是,1936年,20岁的蔡万春利用自己打工所攒下的一笔钱,再加上向父母借的120块,拿到一个集市里面租了一个摊位,开始经营酱油醋之类的食品杂货。

起初,蔡万春主要以进山收购大米,转手卖到城里,从而赚取差价的方式来赚钱。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他觉得,用这种方式只能赚一些小利润,捞不到“大鱼”,于是,他又拿着自己所赚到的钱去投资商行。

结果这个选择一下子让他的收入猛涨了一个大台阶。

这个时候,蔡万霖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于是蔡万春就拉着弟弟来给自己帮忙,兄弟俩一起开始在台湾省的商业场上打拼。

辅助哥哥创办公司

相较于哥哥的聪明,蔡万春的思维要显得更加灵巧。

他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们跑到一些废弃的工厂和矿场里玩耍。

所以,在长大以后,蔡万霖就留意到当时的台湾省,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注入新的活力促使经济发展。

蔡万霖

于是,兄弟俩人又开始在一些旅店业、矿业、橡胶业等方面各个进军,果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到了五十年代的时候,为了促进岛内的经济发展,以便增加税收制度用在军队的构建和防御工作上面,蒋介石开始将原来一些只能公营的单位下放,并且允许民间商人在工商领域担任相应的职务。

这再次让蔡氏兄弟看到了机会的到来。

1957年,在50多位商界名人的竞争当中,蔡万春脱颖而出,成功竞选了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简称“十信”)理事会主席,这也让蔡家的商业前景变得更广阔了。

到了60年代,一直作为“军师”在旁边辅助二哥的蔡万霖,又提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创造仅仅只花一元钱,就可以在“十信”开户的“一元开户”举措。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这个方案已经推行,立刻引来了台湾省内许多民众的狂热追捧,甚至连蒋介石都亲自来为“十信”站台。

这也让蔡家两兄弟,开始在台湾省的金融行业崭露头角。

然而,到了70年代的时候,蔡万春生了场重病,此后身体情况越来越下滑,这让他难以再去操劳企业的事务,于是,蔡万春将蔡氏集团的掌控权交给了蔡万霖,他相信,自己这个足智多谋的弟弟,一定可以带领家族和企业发扬光大。

“放心吧哥哥,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1979年,在医院里,看着因为中风而躺在病床上的蔡万春,蔡万霖对哥哥做出了郑重的承诺。

蔡万霖(左一)

虽然在蔡万霖正式接手家族企业的时候,蔡氏家族的企业规模已经十分完善了,他们所掌控的“国泰集团”,无论是在整个台湾省的工商界还是在金融界,也已经是一方巨头。

不过,在这一路走来,蔡万霖所做出的贡献非常之大,甚至一度超过了创立公司的哥哥。

在拿到国泰集团最为重要的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等企业之后,蔡万霖将其改编创立为“霖园集团”。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在同行那里得到了消息,知道台湾省马上要放开保险行业,吸引一些外企前来投资,于是蔡万霖立刻将国泰人寿的保险业务进行调整,一边降低投保的要求,一边提高保险的赔偿金额。

由于有着“十信”作为支撑,所以他的这个举措很快就起了作用。

这样让“国泰人寿”的保险业务在外企进入以后,依然能够稳居台湾省第一的位置。

蔡万霖

超前眼光带领家族走向辉煌

然而,没过多久,因为蔡万春的长子蔡辰洲想要将“十信”在行业中的规模继续扩大,为此设置了一套“以高利率吸引民间资金、迅速聚敛民间游资”的策略。

蔡万霖觉得这个策略是在“玩火自焚”,随时都有可能会将辛苦打造的集团带向深渊。于是连忙劝自己的侄子停止实行。

结果蔡辰洲那个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太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根本听不进去三叔的劝告,仍旧是一意孤行。

于是为了保全家族的实力,蔡万霖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动用手中的权力,将名下的集团资金从“十信”中抽出,并迅速与其斩断了关系。

蔡万霖四弟蔡万才

家族里的许多人,都觉得蔡万霖这样是不是太绝了一些。

可蔡万霖却告诉他们:“如果今天不狠心,那么明天整个家族都要完蛋!”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台湾省当局察觉到了“十信”的动向,随后派人前来调查。这个消息传出以后,立刻引起了民众的恐慌,纷纷来到“十信”的门前,向其索要自己的存款。

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一下子吞并了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金融巨头”,最终,蔡辰洲因为金融诈骗以及拖欠储户存款被关进了监狱。

而他也因为承受不了打击,最终病死在了狱中。

也正是由于蔡万霖超前的眼光,预料到了后面的发展,这也让蔡氏集团的绝大部分产业躲过了这次的危机。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80年代中期,蔡万霖又开始着重发展“国泰建设”,将家族的主要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之中。

结果再一次让他赶到了市场的风口。

80年代后期,随着台湾的经济发展开始加速,人民收入的提升带来了房价的巨幅增长。

结果这让“国泰建设”开发的许多项目都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90年代初期的时候,国泰建设已经成为了全台湾省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凭借着这波飞涨,1996年,蔡万霖也如愿登上了台湾省首富的宝座,个人身价,一下子突破了1800亿新台币。

蔡万霖(左二)

这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功成名就之后,蔡万霖也没有忘记当初对哥哥做下的承诺。

他动用自己的力量,将家族的人,安排到了金融、地产、保险、以及工程领域,整个家族的产业相互连接,很快就产生了“相辅相成、遍地开花”的效应,一下子成为了控制全台湾省经济命脉的“超级富豪家族”。

如今,蔡氏家族已经成为了全台湾省最大的金融资本家族,整个家族的身价已经突破了3000亿美元。

在台湾省的各行各界,甚至是政治场上,都有蔡氏家族的身影。

不过,再多的金钱,终究战胜不了岁月和衰老,2004年9月27日,身患重病的蔡万霖,在经过几轮治疗无效后,在医院的病床上去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