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也越来越国际化……”这是一首歌中的歌词,发行出来的历史很早,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大,目前确实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外国人在说中国话,汉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彰显出了我们强大的文化魅力。

然而无数外国人都表示汉语实在是难学,因为同一个音有很多个字,很多时候外国人学艺不精,就会出现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情况,还有些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又有不同的意思,要是没有十年八年的造诣,绝对算不上“中国通”。

其实,不止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头大,即便是地道的中国人也存在很多汉字不认识的情况,例如“喌”。它是一个生僻字,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怎么读,然而它在生活中出现频率十分高,人们还时常挂在嘴边。

汉字发展史

中国发展历史漫长,在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文化精粹,但要说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汉字,它与我们中华文明发展密切,并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未断代,而且最早的汉字是远古时期就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古时期的人们无论有没有文字,都需要进行交流和记事,但那时候国家体制都尚未形成,人类文明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所以那时候的人类多是用“画”来记事,因此便有了“书画同源”之说。不过,这里的画不是我们后期社会中表达意境等方面的山水花鸟画,此时的“画”是一种字符,因为不规范,类似于画,所以被称为“画”。

在现在出土的一些文物中,就有早期的“字符画”,比如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钵,上面就有一些“符”;在后来的一些兽骨上,也有一些“符刻”,比如龙山文化中的骨头符刻。这些符刻都有一定的特征,那就是它们虽然看起来十分抽象,但是有时候人们却可以认出来,凭借着它的外形,这差不多就是早期的象形文字。

到了殷商时期,那些龙飞凤舞的象形文字开始有了统一特征,也就是早期的“甲骨文”。这类文字主要出现在一些龟壳上,是古时候的人们占卜的卦辞,用来表示吉凶。到了西周时期,新的文字形式出现了,即“金文”。

金文不同于甲骨文刻在龟壳上,它被那时候的人们刻在一些青铜器皿上。因为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不断发展,到了灿烂的“青铜时代”,而那时的青铜器皿多用于祭祀,所以反映的多是关于社会王朝的事情,比如征战、赐命、盟约、王诏等。

不过到后来,由于周天子式微,诸侯割据势力并立,不同的诸侯国有不同的文字形式,所以金文并不统一。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便有了“书同文”的规制,中原之地统一使用秦小篆。后期为了方便,又出现了稍微简单的书写体——隶书。

汉朝初期没有新的字体,人们多是使用隶书,不过隶书的结构有了新特点,那就是“蚕头燕尾”。在隶书为人们所推崇的时候,楷书也在兴起。到了唐朝时期,楷书极为盛行,并且还诞生了很多书法家,比如颜真卿等。

楷书需要写作者写得工整,但有时候需要赶速度,于是从战国时期就诞生的草书在这个时候开始大力发展,并一度衍生出了“狂草”。然而,草书的辨认相对来说比较考验人,所以就有了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时期,汉字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不过字的形体有了变化,比如有肥瘦之分,著名的宋徽宗就是一代“瘦金体”书法大家,造诣颇深。到了后期的明清时期,汉字亦是无多大变化。现代社会时期,汉字有所谓的综艺体、浮云体等形式,但这都是汉字的表现形式,没有所谓的多大创新。

汉字总的发展趋势是这样,我们汉族人生下来,就要学习汉字,而如今很多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字,因此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很多汉字,但汉字发展历史久远,字也多的数不胜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不需要很多的汉字,因此就存在不认识一些不常见的字的情况,比如少数生僻字。

生僻字“喌”

生僻字的发展历史没有一般的汉字发展久远,人们发现最早的生僻字主要是出现在秦代的《仓颉》《爰历》书中,数量也不多,但是到了后期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后,生僻字的数量就开始增多了。到了现代,生僻字的数量更是多,在冷玉龙等人编写的《中华字海》中,上面就记录了多达85000生僻字。

有些生僻字,尽管我们很少见,但也认识,比如“茕茕孑立”等,但是有些我们虽然经常说,却不知道怎么写,即便是写出来,也不知道它代表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字,譬如“喌”

“喌”字,读“zhōu”,意思是连续呼叫,而且还是个拟声词。最早出现在冯梦龙写的《警世通言》:婢又呼鸡:“喌,喌,喌,喌,王安石来。”群鸡俱至。所以,一些家里搞生产养殖鸡的人,经常会发出类似的声音,以此来呼唤鸡。这么看来,这个字算是我们生活里很常见了,尤其是农村,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怎么写。

结语

其实,除了“喌”之外,还有很多生僻字,不过人们的一般学习和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书面写的需要,所以慢慢的就没有再普及,而有些则是因为人们少用,慢慢消失。

不过,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承载知识的功能,是我们现在语言表达的需要,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很轻易解读出史籍中的资料,就是因为汉字一直存在,而不像其他一些国家,文明总是断代,看到文物古籍的时候,往往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保护汉字文化,多学习知识,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