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岩城市中轴线老县衙、孔庙、直下街向城南延伸出来五里地正对着委羽山。委羽山虽小,但山小名气大,山上有个委羽山洞,号称“天下第二洞天”。道教十大洞天,我们黄岩委羽山洞居第二位。可是你是否知道委羽山是哪位神仙的道场呢?
在祖国各地仙气飘飘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中,大都被佛道两家包揽尊奉为各种神仙道场。所谓道场是指供佛、道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以期天人合一,离天更近距尘更远,达到修行之目的。我国最著名的道场便是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代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四大菩萨道场。
那么作为本地宗教道教,同样也有不少道场。我们的委羽山道场可以从十大洞天开始说起。道教把天下名山风景秀丽之地称为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天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
第二委羽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在浙江黄岩县,去县三十里,青童君治之。
第三西城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所在,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第四西玄山洞。周回三千里,号三元极真洞天,恐非人迹所及,莫知其所在。
第五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名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县,属青城丈人治之。
第六赤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台州唐兴县,属玄洲仙伯治之。
第七罗浮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曜真之洞天,在循州传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
第八句曲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在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第九林屋山洞。周回四百里,号曰尤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属北岳真人治之。
第十括苍山洞。周回三百里,号曰成德隐玄之洞天,在处州乐安县,属北海公涓子治之。”
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也载“委羽山,大有空明之天,周回万里,青童君治之”。据诸道经记载,东王公又号青童君、东方诸、青提帝君。
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对东华帝君注释为:“东华者,按上清经云,东方有飘云世界,碧霞之国,翠羽城中苍龙宫,其中宫阙并是龙凤宝珠合就,上有五色苍云覆盖其上,故号苍龙宫也。乃是东华小童所居之处。” 东华小童,又被称为上相青童君、东海青童君,又称东华青童、东华大神方诸青童君。
南朝 《真诰》引 东晋杨羲 《上清大洞真经》:东华方诸宫高晨师玉保王青童君。
魏晋 《汉武内传》:敢告刘生,尔师主是青童小君,太上中黄道君之师真,元始天王入室弟子也。姓延陵,名阳,字庇华。形有婴孩之貌,故仙官以青真小童之号。
《汉武内传》认为东王公别称青童君。在东晋是上清派的传经大神。
南宋 《上清灵宝大法》,所列圣位有“东华木公青童道君”。
宋元 《三教搜神大全》:东皇公号日元阳父,考之仙经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方诸君,或号青提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圣朝至元六年正月日上尊号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易》曰:帝出乎震是也。故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从上述道家的各种记录中,虽然不同著作带有自己的主观偏见和出入之处。但是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青童君即是东华帝君,又称东木公或东王公。传说东王公与西王母共同主掌天下仙籍,凡男子登仙得道先要拜谒东王公,女子成仙须拜谒西王母。也很明确第二洞天委羽山“大有空明之天”是青童君的唯一道场。年少时,不知道青童君为何方神圣,只认为是个道家破落小神,因为名气不显,名头不响。直到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小小的青童君就是赫赫有名的东华帝君,是总御万灵之神,乃是东方地位最高的神仙。
按中国传统五行文化所示东方属木,日出东方,日在木中,乃是“東”字。东方尚青。因此,东木公、太阳神、青色、大有、空明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对应并一致的。东华帝君原身是个婴孩状的青衣小童,是不是像极了横笛骑牛的牧童?虽说青童君是个婴童,却是法力无法,地位尊崇。道家中以三清为最高神,三清之下便是四御。三清者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四御者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类,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灵。也有说六御之说的,就是加上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祇。也就是说,我们委羽山小小的青童君是和玉皇大帝同级别的神。南朝 《真灵位业图》将东王公排在上清左位,号曰:“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明确了东王公在道教神仙谱系中的地位。认为他是先天东华之气的化生,有太阳神的属性,对应道教混元一统“阴阳”中的阳神。足见地位之崇。
如果还不能理解,道家汲取佛家之长创建自己的神仙体系,便可拿佛家来类比。三清等于如来佛(如来佛和三清一样其实也有三位,分别是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四御等同于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东华帝君处于东方,相当于佛家东方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在烟波东海之上的普陀山。而青童君治之委羽山。其实也很能明白,十大洞天之中,唯有委羽山是最东方最近海的海上仙山,是紫气东来日出之地。在唐代之前,黄岩的方山以东几乎都是海,所以至今黄岩很多地名中带“屿”字,就是小岛的意思,如桐屿,鼓屿,螺屿等等。就是委羽山的金木水火土五峰,也叫“土屿”、“木屿”、“金屿”,至今未改,黄岩土屿街至今仍是有名的老街了。所以,最东方的神居最东方的神山,理所当然。
前两年电视《三生三世枕上书》非常热门,而东华帝君就是本片的主角。《西游记》中也有东华帝君的出场。八十年代的电视剧《东游记》中吕洞宾的前世就是东华帝君。所以,做为道家的上神东华帝君非常有地位,也相当有知名度的神仙。
可是,作为一个黄岩人,你肯定不知道东华帝君的道场居然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委羽山的破落,与道教的衰落有关,与黄岩的衰落有关,与委羽山道人的无为淡然有关。总之,这几十年来一直破败颓废,香火都赶不上普通的凡神小庙。小时候,还流传着委羽山的道士是治病神医(尤其是眼病的)传说。民国时,大有宫道教还非常兴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有宫举行全真龙门登录仪式,有来自全国十一省道教领袖四十多人、省内百余人参加盛典。温台两地的道教寺庙大部分都是委羽山大有宫的系出弟子。可是现在呢?可是,名头不响,肚里没货。黄岩人自己都觉得委羽山是个啥都没有的空壳道场。想想这些,实在痛心不已,顶着这么大的招牌,却还不如普通民村头的老爷殿金身。
现在的委羽山的名气,甚至还不如古代。北宋徐中行徐庭筠父子“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终老委羽山,明代的礼部尚书黄绾归葬委羽山。委羽山不仅仅是道家名山,更是一个文化名山。历代文人墨客吟诵委羽山,杳今不绝。
个人认为可以在委羽山金屿顶造一个东华紫府苍龙宫,就像武当山金顶的真武大帝庙,以祀东华帝君。同时大力宣传委羽山道文化,发展道旅游,提升道形象,塑造、捆绑委羽山与东华帝君的一体性。甚至,还可以积极推动“洞天福地”的申遗工作,推动本土道家文化的传承发展。雪窦山这些年积极宣传、倡导佛教五大名山之说,让雪窦山弥勒道场渐渐为世人熟知,也慢慢接受了五大名山之说。我们委羽山东华帝君道场却连自己都遗忘了,怎么不让人觉得遗憾呢!
最后附上一首古诗,以示委羽山在古代文化之盛。
委羽山怀古
南宋·朱熹
山藏方石烂,门掩薜萝深。
道像千年在,衣冠照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