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是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座六百多年的城楼直至今日依旧屹立不倒,是因为我国曾在1970年对其进行拆除重建,所以北京才会有如今巍峨庄严的地标建筑。

1966年,河北邢台突发地震,北京也受到轻微影响,但也正是这轻微影响,让经历数百年风吹雨打,内部早已腐朽损坏的天安门严重受损,其主体结构也发生显著倾斜。

天安门作为我国重要建筑,它的损坏立即引起了国务院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当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最终国务院通过了重建天安门的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件命令,新天安门必须建在原址上,并且毛主席还特别提出要求,新建天安门一切结构和细节都要按照原来的标准建造。

按照原有标准重修,对于当时的建筑师而言难度极大,因为天安门没有图纸保留下来,于是专家们带着工具来到天安门,靠着观察和测绘等基础手段,对天安门的结构和细节进行记录。

城门楼上柱子的数量,屋顶瓦片的材质,路面地砖的铺设等特征,都被专家们一一写在纸上,不仅如此,就连每一根柱子都有自己的编号,相比较于设计一座新的建筑,这次的仿造对他们而言,挑战更大。

专家们记录好一切数据后,天安门迅速被拆除了,然后国务院开始秘密挑选执行此次工程的施工方,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第五建筑公司紧急组织起了一个五百多人的施工队。

为了确保安全,工程队将杉篙绑在一起,搭在四周,就连顶上也用苇席遮盖起来,来往的路人根本看不到里面在干什么。

在施工队重建天安门的同时,各个工厂也秘密接到了制造石柱,琉璃瓦等任务,施工队仅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基础结构的建造,剩下的工作就是进行细节填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大门到屋檐,从贴金箔到铺瓦片,每一个细节都有专家把关,为了增加天安门的抗震能力,专家改造了屋顶的坡度,斗拱和举架的尺度被增大,由此天安门也比之前高出83厘米,它的抗震能力也达到了九级。

从施工到竣工,施工队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天安门的“重生”,这也导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天安门。

重建工作完成后,最后就是悬挂国徽和伟人相片的步骤,就在施工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周总理向施工队提出了一个指示,那就是在悬挂国徽时,一定要挂正,国徽的位置要和北京中轴线保持一致。

因为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所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歪斜,为了完成周总理的指示,施工队用经纬仪测量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确定了准确位置,这项工作用了施工队一天的时间,所以如今人们才能看到正挂在天安门上的那枚国徽。

“涅槃”后的天安门重新出现在世界的面前,无数国人与外国游客慕名而来,这一幕庄严带给他们内心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对于中国,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那么简单,更寓意着新中国也将如这座天安门一样,风雨之后迎来新生,以方正的姿态屹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