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硬核原创

更深一度看楼市

“现房销售第一枪”的地块成交,是否意味着现房销售的浪潮来临?恐怕未必,去年杭州十块竞品质地块集体流拍,才更具代表性。

现实情况是,现房销售是开发商无法承受的,购房者也未必买单。

如何解决业主的烂尾之痛?这三招或可帮助他们避坑。

现售第一枪真响了?

烂尾楼风波下,预售制度遭遇到了海啸般的舆论冲击。

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福州市挂出的一块地刷足了存在感,这块地的特殊之处是:明确要求现房销售。

当时网上讨论得很热烈,不少媒体用的标题是:打响现房销售第一枪。

于今天开拍的这块地,以底价成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 福州永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将要掀起一股现售革新的浪潮呢?

楼市君仔细阅读了一下出让公告,这块楼面价才3千多的永泰县的地,起拍价才4千万,容积率才1.1。

位置偏、项目小、工期短,看来“第一枪”含金量并不高。

事实上,这不是真正的现房销售“第一枪”,前几次尝试的城市或许更具代表性。

包括南京、苏州、杭州、广东都出台过现售政策,颇有向预售制开炮的意思。

但很遗憾,这些炮都落空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杭州。

2021年第一轮集中土拍火热,作为最热门城市之一的杭州,对第二轮集中土拍政策做了大幅度调整。

其中,最大调整在于上线了“竞品质”土拍。

什么是竞品质?顾名思义就是房企报名时就要提交自己的交付标准,先比一比谁的品质更好。

为了确保按质量建好,还得修成现房验收后才能出售。

不出意外,即使在土拍市场火热的杭州,推出的十块竞品质地块集体流拍了。

杭州十块竞品质地块 图片来源:搜狐

杭州的想法是好的,竞品质击中了人们诟病“期房”的两大痛点:

第一是烂尾、第二就是货不对板。

现房销售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自然不用担心开发商建到一半,突然躺平。

竞品质更是先把品质提高,然后得经过政府验收、购房者现场“验货”,避免了期房饼画得有多大,交楼维权就有多激烈的糟心事。

但是这么一个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好政策,为什么频频遭遇滑铁卢呢?

现售,开发商无法承受之重

现实的残酷就在于,所有的美好,都是有价码的。

这个价码,开发商无法承受,购房者可能也不买单。

杭州竞品质地块挂地的时候,有头部房企的投拓就跟楼市君吐槽:

这十块地几年后卖现房挣的钱,还不够还银行的贷款利息。

很显然,他没有说谎。根据2021年房企公布的销售净利率,像世界500强绿地控股只有可怜的1.7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水平,等到现房建好再买,纯属赔本赚吆喝。

哪怕是市场火热的杭州也不例外,在20年杭州集中供地中,滨江集团拍下的几块地后,有投资者问:净利润能有几个点?

公司戚老板说了很多,比如滨江团队的精干高效管理,公司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品牌影响大等等。

最后补充了一句:

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可见,开发商暴利是最大的幻觉。

暴利的茅台,销售净利润是52%,一瓶挣1000,十瓶挣1万;相比之下开发商就像卖饼,卖一个饼赚一块,卖1万个饼才赚1万。

地价贵,利润低,开发商挣钱靠的其实是“走量”,要走量就得周转快,周转快就要现金流。

预售就是用购房者的现金流,来让这架水车转起来。

搞现售就是抽刀断水,以现在开发商的生存状况来看,无异于在ICU拔管子。

开发商当场就玩不转了。


对于购房者而言,房屋现售同样要付出更多价码,开发商现售,多出的这部分成本必然转嫁给下游,据测算现售房屋要比预售贵20%以上。

这就导致当预售楼盘的价格更低,现售房反而没了优势。

现售地块屡屡流拍,各地的现售政策也迟迟无法推进,就是这些现实问题比理想中要复杂。

事实上,烂尾现象的也并不全是预售制度的锅。

有些开发商在开动高周转的水车时转速太快,自身的造血能力没有跟上。

加上预售账户难以有效监管,就导致像恒大这样的庞然大物突然就失灵了、散架了。

而令人唏嘘的是,承担这一切烂摊子的却是购房者。

担心交楼?三招避坑

在现实的复杂性面前,现售制注定只能徐徐图之。

但在行业转型期,或也孕育着新机会,如果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大可不必草木皆兵

当然跟过去不同的是,每个人都需要提高风险意识,避坑防烂尾是目前排在首位的功课。

对此,楼市君也总结了三种避坑模式。

第一,尽量买头部房企的期房, 头部房企包括:

头部的央国企,比如熟知的保利、招商、华润、越秀、华发等,有政府信用背书的行业主导者。

头部的民企,比如万科、龙湖等;保持稳健经营,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

第二,直接买二手,二手不存在交楼问题,也就不存在烂尾风险。

第三,可以买新房的现房,不用担心交楼,也能很好的满足新房控的洁癖。

这样的房子,其实是有的,以广州为例,据楼市君统计目前市场上有现房销售的楼盘就高达37个。

这37个楼盘总体分两类。

一是大平层和别墅这类豪宅,这种盘一般价格高,开发商都是奔着利润来做,房屋的受众是少数的圈层人士。

于是从预售卖到现售,开发商并不能太追求销售速度。

二是普通的住宅,这种情况就比较多样了。

有的是待价而沽,有的是销量不畅硬生生从期房熬成了现房,还有的由于某些证件报批的问题,建好后才搞定手续拿来卖。

但无论哪种,对购房者而言,现房都是优势,在烂尾风险频发的今天,所见即所得就是最大的卖点。

当然有些开发商也敏锐捕捉到了客户的心态变化, 像时代,挂出来的标语就是:

“广告再好,不如现房可靠。”

这样看来,现售也能帮开发商降一部分成本,比如营销费用:

再也不用印那么多楼书、造那么大沙盘了。

添加楼市君微信(walsj1)

即可加入湾区楼市发布业内八卦群

群内只讲真话,只爆猛料

不能说的我们群里见

加楼市君请备注:房企+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