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关于他传位给谁的争论一直都有,但是不管怎样,在这场皇位之战当中,作为康熙的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禛当上了清朝的第五个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雍正。雍正上台之后,先向跟自己争夺皇位的几个亲兄弟下手,抓的抓,杀的杀。消除了一切威胁自己皇位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雍正倒也没有全部害死他的兄弟们,因为宗亲力量毕竟是一支比较强大的力量,加上清朝独特的统治模式,实际上他的宗亲们相比其他朝代的权力大得多,清朝皇族参政是最多的,直到慈禧时期,恭亲王奕?仍然是朝廷当中的中流砥柱,雍正当然也不愿意失去宗亲的力量扶持。他重用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其中一个叫做允礼。

爱新觉罗·允礼是康熙的十七个儿子,出身比较低,他的母亲属于汉军旗,在当时的旗人当中是属于最低贱的。因此允礼从小就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安于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当中去。

也可能正是因为他的身份低,所以在当时能够独善其身。而雍正也看出来允礼身份低贱,那些宗亲们不会让一个汉军旗的后代来做皇帝,所以不会对他造成很大的政治威胁,而且允礼为人没有政治野心,可以放心地把政务交代给他。

加上作为汉军旗出身的允礼小时候既然没有去争夺皇位,所以多看了些中原文化的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文化水平上面比其他的宗亲相对要高一点儿,能够应对需要一些文化水平的事务的处理。允礼给雍正办事让雍正很满意。

自知身份的允礼只会认认真真的做事,从来都不向雍正夸耀自己的功劳,虽然是雍正的兄弟,但是在雍正面前却保持着非常谦卑的态度,这令雍正对自己这个哥哥刮目相看,觉得他可以托付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35年,雍正去世。允礼作为皇室宗亲,是雍正任命的顾命大臣的一员。他作为乾隆的叔叔,又是顾命大臣,但是任然十分谦卑,在乾隆面前一点儿架子都没有。

在乾隆尚且不是皇帝的时候,曾经在户部做事,而允礼由于雍正的看重,分别在工部和户部工作过,所以乾隆和允礼不仅仅是叔侄关系,而且也算是“老同事”。在户部做事的时候,这个做事一丝不苟,对他十分恭敬,还颇有些文采的叔叔就非常让乾隆尊敬,做了皇帝之后允礼又作为顾命大臣辅佐他,所以对允礼相当尊重。

允礼在雍正十三年的时候,曾经去西藏办理差事,在路上不小心把脚弄伤了,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允礼留下了脚疾——所以并不像《甄嬛传》里面那个风流倜傥的果郡王,允礼其实是有些脚瘸的。到了乾隆年间的时候,他要向自己的侄儿行礼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甚至有一次差点儿不小心摔倒在地。

乾隆看着这个叔叔脚病这么严重,由不得一阵心软,对他说:“以后十七叔见朕都可以不用下拜,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我给你特权可以坐在椅子上面参加”

一来允礼是个耿直的人,二来他觉得自己对雍正和乾隆都挺忠心的,三来他脚确实不舒服,四来这又是乾隆的玉口金言,允礼在对乾隆感谢一番之后就接受了自己这个侄儿的一片好意,朝堂上下也不由得个个对乾隆歌功颂德了一番。

然而乾隆向来生性多疑,曾经因为别人诗集里面写了一句“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就把那一家人都处分了,原因是觉得他这句里面的“壶儿”是骂乾隆是“胡儿”加上前面还有一句一语双关的“明天子”,你是指圣明的天子?还是指明朝的天子?还是指圣明的明朝天子呢?总而言之,因为这个小事乾隆就把那一家人给处罚了。

允礼虽然是他的亲叔叔,而且关系也不错,但是习惯了溜须拍马而且小肚鸡肠的乾隆一次看到叔叔不给他行礼无所谓,两次也无所谓,多了就觉得他叔叔很不懂礼貌了——我说不让你行礼那是抬举你,你就真的不行礼了?

终于,有一天乾隆看他这个卑贱而又没有自知之明的叔叔极其不爽了。乾隆二年十月,他正在与另外几个顾命大臣张廷玉、鄂尔泰、讷亲等人就西北的军事问题进行大讨论,乾隆时期西北一直不怎么稳定,后面还发生了大小和卓叛乱,这时候乾隆估计也是被西北的问题搞得非常头疼了。而这时候本应该按时来参加讨论的允礼却迟迟不来。

好久之后,允礼才急冲冲的赶进来军机处,然而习惯了乾隆给他的“特殊待遇”的允礼进来一不向乾隆道歉,二不向乾隆行跪拜礼,直接坐在了凳子上面。乾隆当场就勃然大怒道:“你这个老头子到底还懂不懂君臣之礼?还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尊卑贵贱?”允礼羞愤难当,毕竟也是积年的老臣了,哪里受得了这种责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允礼就以身体多病为由,上书辞职。乾隆痛快地答应了他,并且免去了以前给允礼双倍俸禄的优惠。允礼估计在这时候才明白:乾隆毕竟是乾隆,他说的话,你也当得真?

所以到了他临死的时候,他向自己的福晋钮祜禄氏说到:“一切皆因礼数而起,我不该因疾废礼。”意思就是,他不该接受乾隆的所谓不用跪拜的特殊待遇而忘记了臣子的礼仪,如果没有这件事,他也不会有现在的结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是允礼对乾隆恭恭敬敬,乾隆就一定不会对他这个德高望重的叔叔动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