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内蒙古一牧民正在沙丘旁放牧,突然猎犬失控,跑到沙丘上撒尿、打转、狂吠。牧民深感有异样,于是上前查看。谁知,眼前的这个东西,让牧民大笑不止。
这个牧民叫刘存子,他来到沙丘顶一看,原来猎犬发现的东西是一个铜制品,只见上面铜锈斑斑。刘存子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个铜制品挖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东西长得也太好笑了,像一个长形的提篮,又像一个深罐子。主要是它的三条腿,短粗短粗的。两条腿的中间,有一个管子伸出。这形象,分明就是一个胖小孩在撒尿。

刘存子提起这个东西,约摸了一下,估计得有十几斤重。他本想扔了,不过,他转念又想,就是把这个东西当废铜烂铁卖了,估计也得卖不少钱。想到这里,刘存子就决定,把东西带回去。

到了傍晚,刘存子就提着这个东西回到了村子里。他逢人就讲,“我今天发现了一个超级好笑的东西,大家都来看看,这像不像一个胖小子在撒尿。”周围的邻居全都围了过来,看着这个滑稽的东西,大家忍不住全都笑了起来。有的人还说,这该不是古代皇帝的尿罐吧,你老刘可发了财了,尿尿的东西,都与别人不一样。

看热闹的人群当中,有一位叫张月明的老教师,见多识广,对大家说道:“这东西,估计是个老物件,应该是很有价值的。”
刘存子哈哈一笑,说道:“文化人就是文化人,见多识广。老张,要不这样吧,你拿一头羊,我就给你换。”
张月明知道刘存子是在激自己,但他毫不示弱,说道:“换就换,谁不换,谁是小狗。明天我就给你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存子以为张老师就是一句玩笑话,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张老师真的牵着一头羊过来了。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刘存子嘴都乐歪了,笑着说道:“真没想到,一个破铜罐,居然真的换了一头羊。”
张老师带着宝贝回到家里,仔细研究了起来。只见壶身外面流管的上方,竖行阴刻着几个字,“千章铜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张老师虽然不大明白这行字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这个东西,一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物。而且,张老师知道了这个东西,叫铜漏,应该是古代的一种计时用具。
过了不久,文物工作站的同志知道了这个事情,于是,几个文物工作人员来到了张老师的家里,说明来意。张老师为人热情,很快就把这个东西拿了出来。工作人员研究了半天,然后对张老师说道:“这个是文物,得上交啊?”

张老师没有多想,一口就答应了。这几个工作人员请张老师吃了顿饭,又硬塞给他20元钱。张老师推脱不下,就收下了。
专家研究后发现,这个铜漏一共有3处铭文,一处在壶的底部,阳刻“千章”二字;一处在壶身外面流管的上方,竖行阴刻“千章铜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文字一行;一处在第二层梁孔处,加刻“中阳铜漏”。
铜漏通高48.3厘米,重8.25千克。壶身作圆筒形,壶内深24.2厘米,直径18.7厘米,容量6384立方厘米,壶身重6250克。近壶身底处斜出约25°的一断面圆形流管,管上面斜长 8.2厘米。

结合史料记载,专家们认为,该铜漏铸造于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四月(公元前27年),铸造地点是千章县。后来,该铜漏又归属于中阳县。所以,专家将该铜漏命名为“中阳铜漏”或“千章铜漏”。
铜漏作为一种计时工具,最早记载于《周礼》,也就是说,在孔子那个年代,就有了铜漏。但是,出土的铜漏,最早的就是汉代了。铜漏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十分精巧的设备,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汉代的铜漏,一共出土了3个,而中阳铜漏,铸造年代最早,器型最大,结构最为成熟,保存最为完整。不用专家来说,中阳铜漏,一定是价值连城。
中阳铜漏稀世罕见、弥足珍贵,现收藏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一睹我国汉朝时期的高科技,感受一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看一看,中阳铜漏,像不像一个胖小子在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