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歼35隐身舰载机又开始试飞了,而且不同于以往试飞的是,这次试飞的歼35虽然机头仍然保留了明显的空速管,而且整机也和之前出现的试飞谍照一样,喷涂了浅灰色飞行涂装。但是这次试飞的这架歼35仍然揭秘了很多关于歼35的先进之处,比如首次公布了歼35的机翼大小和翼型,那么根据翼面积大小和翼型、乃至后缘襟翼的分割线,就可以提前预知歼35的最大起飞重量等级、起降速度、机动性等多方面核心参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这架试飞状态的歼35虽然飞行谍照很是清晰,但从其起飞状态来看,作为海军新一代隐身舰载机,却没有看到弹射起飞特有的弹射拉杆,也没有看到拦阻降落必有的拦阻钩。那么这架喷涂了浅灰色涂装的歼35,真的会是此前传闻中的空军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从翼型和翼面积来看,其面积很大,和F35C上舰故意增加翼面积一样,除了能够增加起飞重量外,而且还能增加舰载机起降能力。比如F35C上舰时,故意增加了机翼面积,使得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4吨,完美踏进重型机门槛内。

而且这种放大机翼面积的做法不光只有F35C这么做过,像美国F/A -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就是在C/D版本基础上通过机身、机翼整体面积放大25%得到的“超级大黄蜂”战机。而由此带来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之前的F/A-18C/D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7吨左右,最大载弹量还不到7吨,而最大作战半径只有640千米;反观放大后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不光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9.98吨(已经算是踏进重型机30吨门槛内),而且最大载弹量、最大作战半径都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就算机身放大后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其整机尺寸仍然和同样最大起飞重量都在30吨级重型机门槛内的苏33、歼15等双发重型战机小得多。那么对于寸土寸金的航母而言,拥有相同的起飞重量,但是整机尺寸更小、占地面积更小,也就意味着同样一艘航母可以搭载的舰载机数量更多、甲板同时调度的机型数量更多,也就代表了航母综合战斗力的大步提升。

所以到F35C的时候,军方也故意在A、B型基础上,在不改变机身、内部系统的情况下,仅仅将机翼面积扩大了20%,就使得F35C作为舰载机的情况下,虽然自身空重比F35A陆基型重得多,但是仍然拥有超过F35A的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优势,而且机翼面积放大后,也使得F35C的弹射起飞距离更短、着舰速度更低,着舰安全性更高,但是机翼可折叠的状态下,其占地面积仍然很小。

那么对于擅长“摸着鹰酱过河”的我兔而言,这么优秀的设计方案肯定不能忽视,毕竟歼15虽然作为双发重型战机,拥有超过33吨以上的最大起飞重量,但是其体型比F/A-18E/F大了不少,所以这种设计方案肯定不再适合我国正在舾装中的福建号弹射航母和后续更多国产航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对于十年磨一剑的歼35而言,其也故意在中型机身上安装了重型机的机翼,这样就能让歼35在保持双发中型战机机身尺寸和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拥有类似重型战机的作战半径、载弹量优势同时,在机翼可折叠状态下,还具备后者不可能具备的更小占地面积优势。而且机翼面积放大后带来的不光只有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载弹量、最大作战半径的统一提升,同时对于舰载机而言起降速度可以更低、着舰安全性也能提升,而且机翼面积增大后翼载荷也更低了,那战机的顺势盘旋角度就可以更大、机动性也就更加敏捷。所以别简单看歼35的机翼面积故意放大这一大表面优势所带来的隐藏优势到底有多大。

至于其前起落架没有看到弹射拉杆和着舰必须的拦阻钩,是不是意味着这就是空军型?

一、五代战机最为核心的就是隐身性能,所以像拦阻钩这种核心设备不可能依然单独安装在机身表面,而是会继续采用内置隐身设计方式,或许歼35的拦阻钩内置在两台发动机之间的尾椎内,当需要的时候伸出,不需要的时候收起实现隐身,毕竟现阶段试飞状态的歼35机身腹部都是非常的平整,又怎么可能单独外置拦阻钩来破坏隐身性呢。

像F22、F35C作为五代隐身战机,都有内置式拦阻钩设计,只是F22的拦阻钩是陆基型号,但是和F35C一样都内置隐藏在发动机尾部的内置舱口内,降落时伸出放下、不用时收起。像F35C因为是单发设计,拦阻钩和机身连接处位置比较靠前,所以降落时仰角必须刻意性很大才行,这也导致F35C在着舰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机身仰角过大而失速坠毁。

而歼35因为是双发布局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其两台发动机之间还有尾椎存在,而这个位置恰好能够用于设计拦阻钩的内置舱口。所以没看到拦阻钩不代表这就不是舰载机。至于弹射拉杆这个其实不太好分辨,因为几乎所有弹射型舰载机的弹射拉杆都是活动式的,除了能够适应弹射过程中,起落架支柱和航母甲板夹角的变化外,还有就是在前起落架收起状态下,弹射拉杆也会处于折叠状态,而缩小前起落架舱空间,所以没看到弹射拉杆也不代表这就不是舰载机。当然一般情况下,为了减重设计,如果不是舰载机版本的话,并不会刻意设计重量很大的前双轮起落架,而是只会以单轮起落架来达到减重要求,像F35A的空军型就是单轮结构,而海军F35C弹射型才是双轮结构。

二、对于歼35而言,其一开始就定位于舰载机,但航母建造数量是有限的,那也就意味着其采购的歼35总数并不会很多;但航母的服役年限又长达几十年,所以歼35至少生产线要维持运转20年以上才行。如果放缓生产速度来保持生产线的持续运转,会拖慢海军的发展,所以这种方式不可能,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给空军装备歼35或者将歼35出口来增加产能,继而维持生产线运转了。

歼35未来是否会有空军型,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五代隐身战机研发成本很大、研发周期也很长,所以为了降低成本,不可能在现役歼20双发重型五代战机的情况下,忽视歼35双发中型机(歼35就算起飞重量达到30吨级,在歼20面前也是中型机定位)的存在,而单独研发一种全新的五代战机。

同时随着更多五代战机的装备服役,全球很多国家都已经想要尽快装备五代战机,但大部分国家自研没技术也没资金,外购的话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的F35一款机型,但是其对于出口的国家有着严格的政治限制,非关系亲密的盟友不会出口,而且出口的价格往往是天价,且还能够远程控制。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适时的将歼35推向国际市场,以之前枭龙、歼10C打下的市场来看,歼35不仅能够凭借先进的性能表现、低廉的成本价格优势,拿下更多采购订单。而且以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和供应机型的单一来看,歼35只要推向国际市场,肯定会成为一款爆款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