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8月4日消息(记者贾晓琳)2021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5%,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以上消息是记者8月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山东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介绍,今年以来,山东省海洋经济延续平稳向好态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持续增强,主要有四个明显特点:

海洋经济展现较强韧性。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新形势,山东省发挥海陆资源统筹开发优势,推动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不断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主要海洋产业持续稳定恢复,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等支柱型产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1年,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居全国第3位。

海洋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海水淡化、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碳汇等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持续推进,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建成并全面对外开放共享,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科技专项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2021年累计投入11.3亿元,实施22项重特大项目,围绕涉海领域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海洋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当年度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60%。

海运贸易发挥主力作用。发挥港口作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作用,大力发展海洋交通及贸易产业。今年上半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同比增长5.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21万标箱,同比增长8.0%,增速分别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4和5个百分点。全省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RCEP)、“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2.9%、35.7%。

海洋经济政策保驾护航。山东省政府出台《2022年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海洋局、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推出“船舶抵押贷”“渔业养殖贷”等20多款信贷产品,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