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搜一下所谓“知乎上岸大佬的两个月”的上岸经验分享,那么你就可以距离上岸越来越远啦~

总的来说,他们的某些做题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有狗屎运参加一些竞争不大的岗位,也不是每个人的专业都可以岗位随便选,更不是每个人的对手都是菜鸡,短期绝对不可能速成。

备考时间的长短,跟个人学习的速度、学习的类型(快节奏、慢热)、自制力强大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概而论的说两个月能上岸的人建议早点拉黑了吧。

依据我自己加上身边朋友的备考经历的话,普通小白备考六个月左右,方法得当,上岸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我自己是边带孩子边备考,大概准备了七个多月,平时学习时间其实不是很多,孩子一哭一闹可能就是一整天都没得时间。能够上岸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边备考边琢磨学习方法,一遍遍的改进,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大神攻略,不过也是自己从一个小白慢慢摸索出来的,相信会对各位有些帮助。

前期准备:

教材:

申论的规矩+决战100题+行测的思维+6000题

教材是必要的准备,我是比较推荐粉笔的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细、严谨,教材几乎看不到错误。答案解析也比较细节,看到答案之后,哪怕是刚刚上手也能看的懂。而且观感很好,教材的材质也比另外两个好很多。(逻辑也比其他两个机构的容易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

行测每个模块的知识点都不太一样,基本上没有一个是五个模块讲的都特别好的那种,我个人比较建议分开学。

数量:齐麟——原是腰果名师,他的课主要就是系统而且全面,非常适合小白打基础。

资料分析:花生十三——上课通俗易懂,而且教课方式幽默有趣,方法独到,实战型老师。

判断:聂佳——鼻祖级别人物!这个大佬曾经放言:“讲判断推理我敢和任何人比,因为的我的就是最好的!”在判断这方面一直呼声很高。

言语:顾斐——不是讲的非常细的那种,但是她会给你讲行文脉络,还有解题思路,作为对言语理解入门是非常好的。

常识就没啥老师了,没有必要。

申论老师推荐:黄高山
之前我也听过李梦圆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课上都能理解个大概,课下做题也是能写出来的,但对答案的时候就是很懵逼,同一道题目看粉笔的答案能得13分,看别的机构的就是5、6分,就是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着就都不知道到底哪里有问题,更别说提升了。
黄高山就不一样了,在听完他讲的高山踩分法之后,练习阶段会带着批改,先给你具体的分数,再一点点告诉你怎么修改,怎么往标准答案靠拢。修改的过程就是输入结合输出的过程,跟着老师批改个两三次,自然而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往高分靠拢了。

正式备考

行测篇

第一阶段:通读教材

刚开始这个阶段是我学习效率最低、复习最慢、也是最艰难的阶段。虽然以前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接触过,但是里面的知识点太多了,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题型。而且也只有孩子不哭不闹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书。

那时候感觉心里非常压抑,也觉得有点枯燥,有些知识点不是看一次就懂的那种,建议在学行测的时候注意好以下两点:

1. 不要纠结某一个题型。开始阶段仅仅是了解,把行测所有的题型过一遍就好,不要死磕一道题目,把更多的时间留到后面的刷题和听课。

2. 做好题型整理。每个模块的题目类型是不一样的,建议按分类做好,哪些知识点在第一遍梳理的时候感觉有难度,就标记一下。

第二阶段:模块学习

最关键的模块学习,这个阶段,我的大致复习计划就是按照章节刷题,遇到不会的,就看老师的课程。一些注意点:

1. 刷题有顺序。

行测五个模块的知识特点是不一样的。言语最考验语言功底,需要慢慢积累达到质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开始学;

数量难度最大,但是占的分数比较少,学习的时候比重可以不用投入太多;

判断题型最多,占比也大,需要把各种题型整理出来,可能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至于资料,难度不大,一些公式记住就可以(后期可以作为重点,这是拿分的关键)

常识这部分没啥建议,可以直接放弃。

一些模块学习建议:

言语:不要凭借语感做题。一定要分析上下文句子当中的语义、感情色彩、关键词……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言语理解,重点是对题干的分析,一定要紧扣题意来做。

在做题的时候,我一般采用排除法来做的,排除掉感情色彩不符的、程度过重或过轻的,意思和语句当中的其他部分重复的、矛盾的等等,筛选之后,在剩下的选项当中选一个,套进去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符合。

数量这部分,我给自己的要求是答对前面四道题,因为这部分确实难度有点儿大,就是平时把一些公式和题型整了一遍,没事儿的时候背一背,做一做模块题,没有特别关注。

判断就是题型,对我来说难度比较大的就是逻辑判断了,这部分我在复习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建议先把一些专业术语掌握,必然、不必然、有的、许多、或者、否则、才这些坑爹的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在逻辑当中到底是什么含义。然后将题目当中的语言转换成逻辑公式,这样就错不了。

资料分析:排除干扰项是关键,快速略读,迅速定位题干对应的内容,并找到要运算的数值,排除其他内容的干扰。

比如一道题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看问题,关键词就是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题干找到标记一下。可以发现和这个关键词相关的就是这个省的业务收入。十几个数据就两个3.7%和37864有用,其他的都不需要。

另外积累一些公式和运算技巧是关键,提高做题速度。我是把所有做过的题目出现的公式和运算技巧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面,下面整一个例题,平时多翻一翻背一背就ok了。(这种题目,一般30秒就能解决,不要浪费太长时间)

2.错题需要整理

错题不是所有的错题都要整理,有的纯粹是计算失误、有的是因为不够细心,这些没有必要再去单独的整理,关键要溯本清源。看问题之后的知识点掌握的到底怎么样,如果一些题目是蒙对的,那也要整理进去。

整理三步走:

错题按照题型整理(看正确率、错误点,哪部分错的多、哪部分考点没有掌握);出错原因(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

怎么规避(考点是什么,怎么考察的,陷阱在哪,怎么避开。)

至于用电子版还是手抄或者是直接剪下来,看个人习惯吧。我自己是除了言语之外全部手抄下来。错题整下来就要多看多翻,保证下次不会出错。

阶段三:真题冲刺

做真题其实没有太多需要关注的,注意这两点就好。

1.做题顺序和时间

首先是答题顺序,常识在前,数量最后。原则就是先易后难,常识这部分虽然积累比较难,但是做题很快,一眼就能知道到底会不会,不会就可以蒙了。常识做完,然后做最擅长的部分,我是先做资料分析,算是缓解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增加一点儿自信心。

数量就放到最后,分数占的不多,但是难度太大,最后再整就好。

做题时间一定要把控好,考场时间就这么多,每个模块的时间都要规划好,除去涂卡的十几分钟,剩下的就分配好,这个就需要在练习真题的时候总结了。

我的做题时间就是常识(5分钟)➜资料分析(25分钟)➜言语理解(30分钟)➜逻辑判断(40分钟)➜数量关系(14分钟)。剩下的时间涂卡,然后看一看有没有漏掉的、还有那些难度比较大的。

2. 真题选择要注意

如果你是参加省考,其他的省市的真题尽量不要去看,虽然考的内容一样,但是出题的陷阱、考察的侧重是有点儿区别的。

比如我之前做过江苏的考题,数据是13年到19年的,但是最后问的是12年。这和我平时做的题目完全不一样,我以前接触的,考的永远是材料里面的数据,不需要再去推导其余的年份。本省不这样考,何必再去做呢。

申论:

第一阶段:看课学习

申论我是直接看课的,和行测不一样,申论我是完全没有一点儿基础的。还想行测那样看教材其实意义不大。

1.通过材料学习做题方法:申论大部分的属性是客观题而不是主观题,因为申论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源于材料,材料为王就是这个意思。

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是看完黄高山申论课马上做题,想着趁热打铁。但是效果很一般,因为材料都看不明白,更别说做题巩固老师的方法了。

建议各位看课之前先把自己通读一下材料:

第一步标记:一个段落里面出现的原因、现象、观点、措施标记出来,一句话表达的是原因,旁边就写上原因。有的句子表达的观点不是很明确,就结合上下文,自己总结一下。

比如火车站里一些人反映过道太拥挤(现象),平时大件行李比较多(原因1),加上车站内本身面积就小,座位比较靠前(原因2),最后车站决定调整座椅……(措施)。标注出来之后,想要理解段落就很简单了,这一步并不难,一些句子到底是原因还是措施很容易看出来。

第二步:关键句、关键词标记。阅读申论材料的主要目的是抓主要信息和主要观点,在看材料的时候,圈出主旨句、关键词、核心段。

关键词一般有问题词、原因词、影响词、对策词、关联词、高频词、权威词六大类。关键句就是能够反映段落大意的句子,根据关键句的位置,一般都是在首句、尾句比较有总结性的句子。在拿到一篇材料时,可以先看有没有明显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

第三步理清材料各段主旨:申论材料一个特点—散而不乱,一个段落可能看到不同人的观点,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通过上面两个步骤,基本上一个材料也就明白了个大概了,最后就是把每段表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总结下来的语言带入到段落里面,看一看有没有表达不全的现象。

2.按照方法整理题型

申论一共五个题型,其实没啥可整理的,关键是老师的方法要怎么去整理。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老师说的一个查找关键句:有的会出现在句首、有的会出现句尾、有的需要自己总结。到底是对策题还是分析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是句首出现的材料是什么样的?需要总结中心的材料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总结?

最好就是根据方法,把题型做好分类,这样你可以知道老师的某一个方法到底应该在什么样的材料中使用。

第二阶段:做题巩固方法

看课结束之后,就是做题,我做题过程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按模块刷题、跟着老师的批改走、然后刷真题套卷。

1. 手写答案:这个不用多说,盯着题目想到的答案和手写出来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更不要一边看材料一边看参考答案,没有什么意义。

2. 笔记整理,这个阶段一定要把笔记整理好(不是上课笔记),一个是错题笔记,一个是积累笔记。

错题笔记可能稍微会麻烦一些,我是找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答题的时候感觉比较棘手的那些,然后直接剪下来弄到本子上。下面写上自己出错的原因、正确的要点应该怎么思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另外一个积累笔记,申论答题语言规范化是必须的,平时做题、看时政文章积累的东西要记下来,尝试用到答题里面去。这部分我是分模块去整的。

(1)重要讲话,用典:(分领域)如 民生、法制、创新、环保

(2)时政素材,热点:(分领域) 如互联网、共享经济、社会治理等

(3)规范词:分话题整理

(4)写作相关,比如亮点题目、亮点开头,亮点分论点形式等。

1.2.4建议就是直接电子档记录了,字太多,而且也不用去背,主要是知道一些国家方针的方向,避免答题的时候出现错误。一些好的措施也可以直接取用,包括大作文也是这样。

3. 答案要多磨:申论做题不用大量的刷题,关键是把做过的题目整明白就可以。一道题目反复看,反复磨自己的答案,比盲目刷题好的多。

一开始我做题喜欢做完一道随便看看参考答案,然后再下一道。做一天的题目,最后到底做的怎么样也不知道,老师的方法掌握没有也不清楚。

后来算是听别人的建议吧,一道题目做三遍以上,自己不看答案做一遍,然后对照参考答案再做一遍,最后再细究一些词组、要点这些小细节再整一遍。其实放慢做题速度之后,老师的方法学起来反而简单了。

尤其是后面的批改,看到老师的批改之后,按照他的建议,可能一道题目会改五六遍,一遍一遍的去磨答案,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是等到后面,老师说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就不会再犯了,等到再去做真题的时候就顺利很多。

第三阶段:最后冲刺训练

最后阶段就是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老师讲的方法、自己的错题、中间积累的规范词、领导人讲话、还有大作文的一些模板金句之类的。

申论最后阶段最有价值的就是大作文的复习了,最后几天可以集中背一些大作文模板,包括标题、开头、结尾,找一些万能的金句,到时候可以直接套进去。

另外一些重要会议随便看一看就好,没有必要当做重点,这种积累是要靠平时的。

最后就是老师讲的一些方法和自己一些错题,这部分建议当做重点,一定要多看几遍,至少保证考试的时候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大致就是这些内容啦,最后一句话,也是我最爱的电视剧1998里的一句话,送给各位。

既然选择了考公,那就好好努力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