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

与其关注各类消息和市场热点,分辨优劣,不如关注机构在做什么,因为真金白银的投资来得更有说服力。

二季度,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权益类基金全面加仓,权益类产品领涨。

海银研究院结合公募基金二季度的资金边际变化,提出3点配置建议。

1. 疫情后景气度修复成为主线。国内局部疫情对部分制造业供应链及消费活动带来一定影响,后续随着疫情改善以及政策加码,相关板块及行业在前期下跌之后也出现明显反弹,比如消费和新能源。

2. 从个股层面看,公募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白酒股。

3. 从风格层面看,公募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大盘成长风格。

前言

二季度A股市场先抑后扬,受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国内疫情反复和房地产下行等因素影响,二季度初指数有所回调,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900点,4月底至6月底期间,在政策加码和国内局部疫情好转等因素推动下市场逐步回升。二季度沪深300触底反弹6.2%,创业板指和科创50分别上涨5.7%、1.3%,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季度收益率中位数反弹6.7%。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该如何调整股市中的资产配置。海银研究院尝试结合机构二季度的持仓边际变化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一、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权益类基金全面加仓

市场每天充斥着各种金融机构对于市场的看法、对于市场的分析、对于市场的展望等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往往难以统一,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投资者每天面对大量的信息,难以判断信息的孰优孰劣,更难以据此为自身的投资进行指引。针对投资者普遍面对的困境,海银研究院提出与其关注各类消息和市场热点,不如关注机构在做什么,在如何配置资金,因为真金白银的投资来得更有说服力。

海银研究院分析机构二季度的资金变动,提出以下几点资产配置建议。

1. 疫情后景气度修复成为主线。国内局部疫情对部分制造业供应链及消费活动带来一定影响,后续随着疫情改善以及政策加码,相关板块及行业在前期下跌之后也出现明显反弹,比如消费和新能源。

2. 从个股层面看,公募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白酒股。

3. 从风格层面看,公募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大盘成长风格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公募基金二季度总规模为26.1万亿元,相比上季度提升4.0%。债券型产品,规模增长9.3%至7.7万亿元。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也较为迅速,增长7.4%至2.2万亿元。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作为主动权益产品统计口径,当前主动权益产品共3,896只,规模合计5.2万亿元。其中易方达、中欧和广发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居于前三,管理规模分别达3,831亿元、3,173亿元和3,129亿元,规模前十大公司占市场份额45.4%。

图 1: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权益型基金全面加仓。主动权益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整体来看,主动权益型基金股票仓位约为83.65%,相较于上季度末加仓3.08%,为2010 年以来最高。分类型来看,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分别为90.29%、88.25%、71.68%、52.08%,分别上升0.86%、2.96%、3.54%、2.44%。

图 2:权益型基金全面加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二、板块配置:增配消费和制造

从板块配置看,基金二季度在制造、消费、TMT板块配置比例最重,其中制造和消费板块配置比例明显提升,TMT、医药、金融地产等板块配置比例下降。当前配置比例最高的三个板块分别为制造、消费和TMT,占比分别为26.16%、23.94%和14.92%。与上期相比,占比上升的板块有消费和制造,上升比例分别为3.73%和3.35%;占比下降的板块有TMT、金融地产和医药,下降比例分别为3.20%、2.19%和1.70%;周期占比基本不变,略微上升0.01%。

从变化趋势看,TMT连续二个季度遭公募基金大比例减仓,金融地产占比结束连续3个季度的上升转为下降,医药板块减仓趋势尚未结束。消费板块结束持续4个季度的减仓转为加仓,当前消费配置比例回到21Q2水平;制造板块持续受青睐,加仓态势延续。

图 3:2022Q2公募基金板块持仓变化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三、风格配置:增配大盘成长

基金增配大盘风格,减配中小盘。观察基金配置的大小盘风格分布可以发现,基金对大盘股更加青睐:2022 年二季度基金布局于大盘风格的比例占77.63%,较2022 年一季度上升1.98%;基金配置中盘、小盘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其中,中盘的配置比例为12.25%,较一季度回落0.44%,而小盘的配置比例为10.12%,较一季度回落1.55%。

基金大幅加仓成长板块,降低价值板块的配置比例。受到成长股反弹及市场恐慌情绪减弱的影响,资金更偏好弹性更佳的成长板块:2022 年二季度,基金配置于成长板块的比例为80.88%,较上季度增长3.40%,相反,价值板块的配置比例对应降低。

图 4:2022Q2公募基金市场风格持仓变化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四、行业配置:增配新能源和消费

二季度配置比例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医药,占比分别为17.29%、15.28%和12.72%,持股市值依次为4,107.91亿元、3,944.9亿元和2,916.1亿元。

相较上季度末增配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二季度随着局部疫情缓解带来消费的逐步复苏,相关板块迎来估值修复。具体到持仓上,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行业配置市值增长领先,环比增加1,033.4亿元,相对重仓股市值占比提升3.34%。同期,高景气度的新能源产业链仍然维持不错表现,代表性的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汽车行业分别环比增配706.6亿元、402.1亿元,分别相对重仓股市值占比提升1.88 %和1.32%。电子行业减配最多,配置市值环比减少358.3亿元,相对重仓股市值占比减少2.71%。其次减配较多的行业为银行和医药,相对重仓股市值占比减少1.55%和1.40%。

图 5:2022Q2公募基金行业持仓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图 6:2022Q2公募基金行业持仓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五、个股配置:大幅增持白酒股

二季度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持股市值前五大的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五粮液、泸州老窖,持股市值分别为1335.2亿元、1121.1亿元、644.7亿元、563.0亿元、521.7亿元。贵州茅台持有市值重新超越宁德时代,成为重仓股中第一大市值个股。前十大重仓个股中,除宁德时代和药明康德,其他个股均相对上季度有主动加仓。持股市值前十大个股中,招商银行和紫光国微退出,美团进入前十大重仓个股行列。

基金重仓次数最多的前十名个股在板块分布上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和医药等板块。

二季度偏股型基金增持最多的三大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隆基绿能、五粮液,增持市值依次为275.8亿元、250.0亿元、223.5亿元,前十大增持个股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

二季度偏股型基金对医药行业个股减持明显,前十大减持个股中4只为医药行业。二季度偏股型基金减持最多的三大个股分别为凯莱英、圣邦股份和博腾股份,减持市值依次为27.0亿元、24.4亿元、12.2亿元,前十大减持个股主要包括医药和银行。

图 7:2022Q2偏股型基金重仓前20名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图 8:2022Q2偏股型基金增持前10名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图 9:2022Q2偏股型基金减持前10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六、公募基金业绩:权益类产品领涨

二季度主动权益产品领涨。二季度A股市场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V形”走势,公募基金产品业绩也随之波动。从结果上来看,各类主动权益产品整体录得正收益,且相对优于其他类别公募产品。其中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涨幅最大,收益中位数分别为7.96%和7.34%,高于同期中证800指数收益。上季度表现靠前的国际(QDII)另类投资型基金和REITs亏损较多,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06%和-1.58%。

从类型来看,受权益市场表现影响,股票及偏股型基金二季度涨幅较大,仅少数几类基金为负收益。商品型基金、国际(QDII)股票型基金、国际(QDII)另类投资型基金和REITs四种类型的基金平均收益为负,其余类型基金平均收益均为正。其中一季度平均收益最高的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8.18%;一季度平均收益最低的为商品型基金,平均收益-2.38%。

龙头公司持股集中度回升。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前100的公司重仓市值占比由一季度63.7%回升至65.6%,重仓前20市值占比由31.8%升至34.3%。

图 10:2022Q2各类型公募产品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各类主题基金二季度均收涨,消费和周期主题基金涨幅突出。二季度各细分品类主题基金均录得正收益,其中,消费和周期主题基金平均涨幅最大,分别为12.4%和11.3%;医药主题基金平均涨幅最小,整体上涨2.1%。各细分主题基金中规模最多的三大主题是消费、TMT、和医药,规模分别为5168亿、4703亿和2546亿。这三大主题同时也是基金数量最多的。

图 11:2022Q2各主题基金数量和规模

数据来源:Wind,海银研究院

本报告由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及信息,但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银财富”)对这些资料和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该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