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体店大规模关闭,逛街有萧条的感觉。

要说这个现象好不好,我们得搞清楚空置的房子到底属于谁,一个城市到底有多少商品房。一家地方国企,员工1500人,其中工作十五年以上的大约1000人,这些人一户有3套房子,看起来稀松平常。

毕竟2014年之前房价没有那么高,工资存款买一套,抵押贷款换贷款,再买一套,房价没涨工资和房租一起涨,存钱再来一套,是可以的。

这1000人人均有3套房子,就是3000套房子,再来一个商铺,也不过分。那就是3000套房子1000个商铺。这其中自己一套出租一套孩子一套,商铺出租,也就是市场上有1000套房子出租,1000个商铺出租。

一个省会城市,有20家这样的地方国企不算多,算下来有2万套房子出租,2万个商铺出租。

除了地方国企,还有一些央企的地方分公司,算40家,除此之外还有机关事业单位,折合人口算10家,加起来就是5万套房子,5万个商铺。

总共7万套房子吃房租,7万个商铺吃地租,这些人有没有涨房租涨地租的动力呢?

稍有常识就会知道是有的,一个省会城市500万人口,还没计算医疗卫生机构、科学技术机构、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的人,算下来10万套房子和10万套商铺,就有30万人的租房问题和10万个体的就业问题要通过这个渠道解决。

一座省会城市,500万人口,其中6%的租房问题要通过这些人,大约4%的就业人口构成的小商品实体店是包这些人的店面,这还是我们保守的算了一下。

如果我们不保守,2014年之前买房的人还有建筑行业等几个行业上下游的从业者,再奔放一点还有贪污腐败分子挂在别人名下的房子,可能10%的租房市场和10%的实体店都和这些人有关系。

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了,开店的个体户们辛辛苦苦劳动,结果经济环境一好,房东就涨房租涨店租,经济环境不好,房东也不大可能降房租降店租。

房东持有房子,本身没有成本,不参与经营,但是要分一大部分利润,分完店租分房租。要是当地经济好,生意兴隆,房东就要在谈新合同的时候涨价,要是当地生意不好,租客倒闭,房东也没有输,还有下一个。

能产生这种局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租房的人太多,还对开店心存幻想,倒闭一家就续上一家,房东有什么好怕的呢?

房东持有房子,零成本不怕输,租客租了房子,搞不好血本无归,租房装修进货30万进去,经营了一年又亏了10万,这样不对等的市场压根没有办法继续。

现在逛街店面一片萧条,这个现象到底好不好?要我说,是好的,不是小好,是大好。

没有人营业,就没有地方增值税收入,没有人对留在城市心存幻想,因为知道确实挣不了钱,也就没有人租房,地方政府的收入就要被两次降低。

第一个降低的是税收,第二个降低的是土地出让金。

这个问题只有降低到一定程度,地方政府才能够真正去下决心找新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原本地方国企、央企分公司、科教文卫还有机关事业单位,这么点人持有这么多房子,为什么不收房产税呢?

有了持有成本,市场才真正的成了对等的市场,一切就自然而然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