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角上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当代文学家梁实秋,在自己的趣味散文集《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中说到这几句话。

他说,自古以来,生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折磨。

人间烟火,各有短长。

做人,最要紧的,还是把日子过得有趣有味,不枉这匆匆来去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实秋于1903年出生在北京,祖籍浙江杭州。

20岁那年,他赴美留学,取得了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在国内的几所高校任职。

24岁,他跟原配妻子程季淑喜结连理。

妻子是安徽绩溪人,比他大2岁。

读书很厉害的梁实秋,生活中却有点马大哈。

婚礼前夕,他把自己的婚戒弄丢了,怎么也找不到,本以为要被新婚妻子数落,没想到妻子大度地说了一句,找不到就算了吧。

妻子的豁达,让梁实秋满心欢喜。

婚后,两人过得很甜蜜。

有一年中秋节,胡适喊了徐志摩还有梁实秋去逛街,吃花酒。

这在当年,不算是多么出格的事情。

毕竟在解放前,这些老式文人的心中总有那么点风流倜傥,对“红袖添香”有情结。

梁实秋犹豫不决,想去又怕妻子责怪。

于是,鼓起勇气跟妻子说了实情,没想到程季淑竟然应允了,还打趣说:“你去见识见识吧。”

中秋节自然少不了吃月饼。

文学家的味蕾是有规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梁实秋看来,京城里流行的翻毛月饼,不能跟江南的苏式月饼比,跟广式月饼差距更大。

如果非要说北方哪种月饼好吃,梁实秋认为,山楂馅儿的还算凑合。

可见,对于吃,梁实秋很在乎,他说:“人最怕的就是没有饭吃,尤其是怕老来没有饭吃。”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饭店里有一道菜叫“轰炸东京”,其实就是虾仁锅巴汤。

一大碗油炸得滚烫的锅巴,再浇上刚出锅的烩虾仁,锅巴就发出刺啦一声响。

这个声音听得食客心情大好,就跟炸了敌人大本营一样。

梁实秋对这道菜也很喜欢。

他在书中提到“锅巴汤不一定要浇以烩虾仁,以我所知,口蘑锅巴汤味道更胜一筹。”

尤其是张家口产地的小口蘑,大小跟纽扣一般,做出的汤,滋味更是浓郁鲜美。

我们常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吃顿好的,恐怕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日常心愿了。

不管日子多苦多累,忙碌一天到家,一家人齐齐整整,围桌而坐,不必山珍海味,家常菜两三个,配上米饭白馍,就能吃出幸福和满足。

现代人的物质条件比起梁实秋生活的时代,早不知好了多少倍。

各种美食,享用不尽,但吃饱后带来的幸福感,却不如前。

或许是轻而易举就能吃到的美食,吃多了,也就腻味了吧!

从此可见,日子过得太饱满,有些幸福也就感知不到了。

生活中这种类似的道理有很多:

婚礼轰轰烈烈,往往敌不过婚后的鸡毛蒜皮

熟人交往,距离太近了有隔阂,距离远了,又日渐生分。

人活着这件事,的确是不容易的。

就像梁实秋在自己的散文集中说的那样:这年头,彼此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

放在如今,他这句话不妨改成:

这年头,还能把日子过得有趣有盼,实在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正困于现实的枷锁中,压力焦虑令你无所适从,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我想,跟着梁实秋的散文,搭乘时光穿梭机,重温那段质朴岁月,你会找不到不一样的自己,面对生活,你一定会有自己想要的答案。

梁实秋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有过两段婚姻,两任妻子都是极为出色的女人。

他笔耕不辍,留给后人两千多万的文学作品。

他写众生万象,也写人间悲喜。

柴米油盐,闲情逸趣,平淡的生活,都在他质感的文字里。

读他的文字,就是在品他的人格魅力,收获自己的心得和智慧。

人生不足三万天,过得有趣才是硬道理。

---------------End--------------

文/鱼白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