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22日,三河(燕郊)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试点运营开通,10余辆大巴车整装待发。

从谋到定,轨道交通发展格局正式形成;从点到线,城际铁路主体骨架基本建立;从无到有,高速公路规模体系贯通京津;从疏到密,区域公路畅通网络织补加密;从通到畅,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推陈出新……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翻开三河城市版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连绵延伸,辐射四方。

地处燕山脚下的三河,自古就是京畿重地,全域都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带动之下,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三河市以交通作为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和“先手棋”,奋力完善网络、提升枢纽,做强“动脉”、活跃“末梢”,推动了一批综合交通项目落地实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为全力打造与通州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了强大助力。

交通路网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近年来,三河市坚持轨道交通抓突破,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举全市之力,推进京唐城际铁路和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建设,力争早日进入高铁和地铁时代,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实现轨道交通无缝对接。

时值盛夏,京唐城际铁路三河段正线铺轨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目前,燕郊站正在加紧建设中,参建各方克服高温天气影响,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协调组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京唐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时家团说。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项目之一,京唐城际铁路起点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城市副中心站,终点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站,全线共设置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燕郊站、大厂站、香河站等8座车站,线路长约148.7公里,最高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将于今年年内建成通车。届时,北京至唐山城际通道将被打通,三河百姓从燕郊到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时间也将缩短至10分钟。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项目起于北京东大桥站,止于平谷区,全长81.2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1座。其中,三河市境内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车站5座。三河段力争2025年与北京段同步通车。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日益“健壮”的交通一体化“骨骼”,让京津冀联系更紧密,更让三河多年积蓄的强大发展势能充分释放、集中迸发。

三河市站位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规划了以京秦高速、密涿高速为主体的高速公路“十字”主框架。通过两条高速的转换把三河路网与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京平高速等周边高速融为一体,全市各镇村“15分钟上高速、半个小时入京津”基本实现。

三河市全面提升改造干线公路网,建成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燕潮大桥、煤矿路与北京顺义区七大路对接工程等,加快推进神威北大街与姚家园路对接工程,全市呈现了四通八达的干线路网新格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路网体系逐步形成。

公交对接,同城一体。从私人承包到公车公营,从只有市区零散线路到城乡公交全覆盖,从只有北京公交集团提供的进京便利到与京津公交多线路对接……近年来,三河市全面推进公交改革,让城乡群众共享城乡公交一体化带来的安全、方便和实惠。

三河市规划新建具有服务北京功能的公交枢纽2个。先后投入628辆公交车,开通46条城市与城乡公交线路,线网总长度523.9公里。目前,三河市有北京公交线路12条,共有运营车辆363辆,日均客运量11.4万人次。今年1月1日,三河至北京四惠客运站省际班线开通,此班线是首批获得北京市交通委批准开通的京冀间省际客运班线之一。

7月25日,三河(燕郊)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一线首发站,乘客“刷脸刷证”上车。

7月25日,北三县至北京国贸之间的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试点正式开通运营,跨省通勤人员可实现网上购票、“刷脸”上车、远程安检,不下车即可快速通过进京检查站,快速直达北京中心城区。

“每天从燕郊到北京通勤的居民大概有十几万人,定制快巴的开通,将提供一种快捷舒适的通勤方式。”三河市交通运输局客运出租管理大队党支部书记陶波说。京津冀定制快巴是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解决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出京交通不便、出行时间长等问题的创新举措之一。目前,通勤定制快巴共投入大巴车48辆,设置45个上下车点位,其中在北京国贸端设置了21个,北三县端设置了24个,可满足2000多人同时乘车出行需求。

来源 廊坊日报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00年廊坊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设站,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廊坊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第二次是1951年,安次县设廊坊镇,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县治迁往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第三次是1973年,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现为杨柳青博物馆,后公署迁天津市),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00年廊坊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设站,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廊坊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第二次是1951年,安次县设廊坊镇,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县治迁往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第三次是1973年,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现为杨柳青博物馆,后公署迁天津市),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