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的语文高考作文,用到了《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周围很多家长开始鸡娃,买了《红楼梦》要求孩子认真阅读。

但是孩子却抱怨书太厚,内容太多,读着读着就走神了,一个月下来,书也看不了几页,后来干脆束之高阁,当个摆设。

家长为此很苦恼。

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别说是孩子看着吃力,很多大人看《红楼梦》也不容易通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雪芹这本著作,文本庞大,情节复杂,四大家族的故事交织其中,人物众多,想看懂确实有难度。

这本书诞生两百多年,久经时光考验,是一部伟大的文化作品,它的价值和魅力,值得每个人用心品味。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的主要原因。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多年从事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尤其精读《诗经》《红楼梦》几十年,深有所得,眼光独到。

她在《董梅红楼梦讲义》中提出,想看透红楼梦,按照这几个技巧会更轻松。

01 宏观俯瞰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的时间跨度很大。

单是前八十回的故事,就跨越了15年。

所以,先理清红楼的时间轴和空间轴,看这本书就容易得多。

董梅教授分享的心得是,先将前80回的两个关键节点捋清楚。

节点一,前大观园时代。

书中第1回到22回,时间跨度12年,故事的核心分为两段姻缘,以及红白喜事。

对红楼略懂的人都知道,两段姻缘分别指的是,宝玉和黛玉的木石良缘,以及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而红白喜事,则是秦可卿的丧事,以及元春的喜事。

书中第13回,宁国府第五代儿媳秦可卿去世,公公贾珍给儿媳办了极度体面的丧事,整整49天,送葬队伍浩浩荡荡。

元春的喜事则是她得到皇上恩宠,被封为贤德妃,贾家一举成为皇亲国戚。

这几个重点就构成了前大观园时代的故事主核。

顺着主页去阅读,前22回的故事就清晰明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点二,大观园时代。

贾宝玉跟一众姑娘搬进大观园,从此开始大观园时代,对应书中的篇幅就是第23回到80回,时间跨度为三年。

这部分内容,时间轴只有3年,但故事内容却很厚重。

除了前面陆续出场的金陵十二钗,还有大量人物,陆续登场。

曹雪芹在这部分内容中,将贾府的盛衰变化,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写得淋漓尽致。

把握这么几个主要事件,就能驾驭这部分内容。

比如,宝玉黛玉确定爱情关系,共读《西厢记》,黛玉葬花。

再比如宝玉过生日,贾珍的父亲贾敬暴毙,尤氏姐妹的悲剧等。

能从繁杂的故事情节中,把这几个要点看明白,红楼就看得轻快了。

02 神话背景

我在初中时第一次看《红楼梦》,第一回就把我绕晕了。

曹雪芹在书中写道:因一番梦幻,故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

那这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紧跟着就看到了女娲炼石补天,留下一块通灵石,僧人将这块顽石变成美玉。

还有甄士隐,梦中得到一个故事,一株绛珠草,得到神瑛侍者的照拂,幻化成人。

玄幻的笔法,给《红楼梦》镀上了一层极其神秘的色彩,让人忍不住探究真相。

董梅教授在《红楼梦讲义》中,分别从宏观脉络、文学创造,生活美学、象征符号、哲学等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全面解读。

她有着丰富的学识,对美学有着极致的审美,跟随她的讲义,必将拓展我们阅读的眼界,重新在经典之作中,发现不一样的美,收获更多的精华。

对于那些看到鸿篇巨制就头大,无从下手的人来说,参考董梅的讲义,确实能迅速理清思路,从主线上把握故事主核,轻松读懂《红楼梦》。

同时,针对书中的细微伏笔和悬念,也有细致的解读,让读者体会到更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理解。

看别人的解读,也不必照单全收,保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部《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有作者鬼斧神工的创造,更多的是它反映的社会真理,哲学人性,直击心灵。

所以,《红楼梦》属于常看常新的作品。

王蒙先生说: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心境下,看到的视角,得到的感触都不相同。

不妨跟着这本讲义,抛砖引玉,去找寻自己心目中最美的《红楼梦》吧!

文/鱼白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