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陈六月

假期里,不少爸爸妈妈都非常苦恼孩子沉迷电脑、手机、网络、游戏。

在孩子学习没动力的时候,除了说教,

可以多带孩子去看看几部意义丰富的电影,

在陪孩子看电影的过程中,

不但可以教会孩子爱和被爱,

还能给予孩子关于梦想和努力的思考,

带给孩子真正足够有价值的生命教育,

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下面这5部经典励志电影,

每个推荐都附带了观看资源,

非常值得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见天堂》

教孩子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片长: 96分钟

适合年龄:6岁+

关键词:梦想、能力

经典台词:

“蓝色像什么?

像是骑脚踏车时风吹在你脸上的感觉,

或是…像海。”

“还有棕色,摸摸看。

棕色像这树干,很粗糙。”

“那红色呢?

红色像火一样

像是太阳下山的天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的孩子曾经抱怨生活不够美好,

那我建议你一定要带他看看这部电影。

《听见天堂》是一部充满艺术与人性光辉的意大利电影。

一次意外事故,男孩米可双目失明。

于是,他不能同正常孩子一般再接受普通学校的教育,

尽管父亲多次请求,学校也不愿接收。

未来等待他的,注定是与正常人“不一样”的人生。

他被送到了盲人学校,

米可显然不适应这种规矩繁多的生活方式,

他喜爱电影,喜爱大自然的事物,却不得不坐在教室听讲,

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丧万分,仿佛活着已没有了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文化课的唐老师发现了米可的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耐心地告诉他:

“当你看到一朵花,你就不想去闻闻它的味道吗?

下雪时,你不想走在上面吗?捧着它,感受它在你的手中融化。

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

于是,他用耳朵代替眼睛,

利用手中的录音机和几盘磁带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蝉鸣、雨滴、风声、雷暴…这些不起眼的声音,在米可眼中成了美妙的音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望的米可也在这样的过程里发现了生活的真谛:

即使收走了我的双眼,我也能够听见梦想在发声,

如果喉咙嘶哑,但能用鼻子呼吸,有手可以写字;

我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这真的不算太坏⋯⋯

孩子看了这部电影会发现:

原来,只要心里有力量,有希望,不仅可以看见美好,还可以“听见”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鞋子》

教孩子用善良和爱面对贫穷

片长:89分钟

适合年龄:4岁+

关键词:童年 贫穷 善良和爱

经典台词:

不要冠军,只要第三名,第三名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小孩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跑车,

有的小孩的愿望是拥有一部手机,

而这部电影里的男孩阿里,他的愿望只是拥有一双鞋子。

这是由伊朗电影大师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儿童成长电影,

在1999年,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奖。

影片一开始,一个裁缝一针一线地缝补着一双破破烂烂的粉红色鞋子,

而这是男孩阿里家中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他没想到,这双修理好的鞋子却被自己弄丢了。

他知道父亲无力添购新鞋,不想给予父亲压力的他,开始央求妹妹跟他轮流穿着他的旧球鞋上学,并答应一定会帮她买双新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妹妹答应了这个请求,

于是,两人开始了躲在街角争分夺秒地换着唯一一双鞋子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妹妹穿着哥哥的鞋子去上学时,

因为鞋子太大、太脏,也显得十分不协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里想着各种办法去攒钱,以便尽快消除妹妹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他看到全市长跑比赛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

他决定参加比赛。

但却没想到,自己错过了报名日期,

几经哀求,老师破例让实力出众的阿里去参加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赛场上,阿里不断提醒自己,

一定要得第三名,这样就能有一双鞋了。

但在赛场上的他,因为太过用力,竟意外地得到了第一名。

赢了比赛,却不开心抬起头哭的镜头,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这部电影没有一味地表现贫穷的心酸,

也不只是要跟大家讲述穷人生活的艰难。

这里面的人物,没有自私、卑躬屈膝、争吵不休,

他们善良、正直、自尊、互爱、勤奋而且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贫穷的生活或许辛苦,

但那不代表不幸福,不代表不美好。

因为,最后是否放弃这些,决定权依然在自己手里。

也许孩子暂时还领悟不到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

但是它带来的感动和回味,在孩子的人生中绝对是深刻而长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飞侠彼得潘》

给予孩子面对成长的勇气

片长: 113分钟

适合年龄:6岁+

关键词:成长、单纯

经典台词:

所有的孩子,除了这一个,其他的都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带着叛逆、憧憬和梦幻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经典童话故事。

如果你还在发愁孩子不爱读名著,那你适合带孩子一起来了解这部电影。

男主角彼得潘生活在无忧岛,

他有着孩童的懵懂、任性,

也有着孩童的天真。

他调皮、会飞,永远长不大。

面对其他小孩子苦闷的生活,他说要教会他们飞翔,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电影更深刻的主题,准确地说,是“成长”:

一个人“要不要长大”,以及是“主动还是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长是一种大自然勃发的力量,一个人很难抗拒这种力量。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心理任务,

所以任何人几乎不可能永远地停留在少年心理期。

彼得潘的存在,仿佛就是要提醒所有人,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永远保持童真,归来仍是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雨哈佛路》

教孩子爬出命运的谷底

片长: 104分钟

适合年龄:8岁+

关键词:坚持、苦难

经典台词:

你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但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的生活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勇敢的女孩,那生命力耀眼得让人羞愧。

她叫莉斯·默里,

198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贫民窟,

8岁乞讨、15岁母亲死于疾病、父亲进入收容所,

曾用牙膏充饥、住过收容所,睡过地铁站,捡拾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少年的岁月多半是在慌乱的流浪中度过...

如果我说,她将来会去哈佛大学读书,你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被誉为美国“奇迹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只是需要这次机会,我需要这机会爬出我出生的那个环境。”

在求学的日子里,她全力以赴。

居无定所,那就背着衣服、牙刷和书本,

来回奔波在学校、地铁和朋友家之间。

夜晚,她会躲在地铁车厢写作业;

早晨,她借着走廊灯光背课文;

每当疲惫得想要放弃时,她就把自己想象成奔跑的运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可她偏不。

莉丝凭借着全校第一、全A的优异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

因为真实,所以更加震撼。

她带着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

活出了最精彩的人生。

我相信,每一个看完这部电影的家长和孩子,

都会因为这耀眼的生命力而惊叹,

并感激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公主》

教会孩子在困苦中保持美好的心灵

片长:89分钟

适合年龄:8岁+

关键词:美好、愿望

经典台词:

穿金戴银时当个公主固然轻而易举,但默默无闻时始终保持一颗公主的心。难道这不是更大的胜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影片的色调非常美,配色也很大气,

还曾经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电影中,女孩萨拉因为战乱不得不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孤身去伦敦一所寄养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别时,父亲送给莎拉一个布娃娃艾米里,

并告诉她布娃娃都是有魔力的,你相信它, 就能显灵。

于是,她懂得了信念的意义:

当她想念父亲的时候,她把思念都告诉给布娃娃,她相信爸爸会收到。

当同伴失去母亲放声痛哭时,女孩莎拉会告诉她,她也没有妈妈了,但是她们都在天堂看着并保佑着她们,从来就不曾离开;

生活优渥的时候,她向黑人女仆伸出友情的双臂,送对方漂亮的鞋子;

生活遭遇变故,她变为了女佣,她也会去帮助那些饥饿的人;

她也会坐在窗前给前线的父亲写信,很坚强的样子,其实眼泪已经浸湿信纸;

无论境遇如何,她都愿意去相信自己,相信美好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酷势利的女教师讥讽她已经不再是个公主时,她给予坚定的回答:

“每个女孩都是公主,哪怕她住在低矮的阁楼里;

哪怕她衣衫褴褛,哪怕她不漂亮或者不再年轻,但她依然是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其实是公主的诠释。

什么才是真正的公主?

公主不单单是吃穿住行的讲究和精致,

更是由内而外流露出的美好,

是面对一切都能守住内心真实的力量感。

每个女性都应该看这部电影,

每个有女儿的家庭也都应该让孩子看这部电影。

一部好电影,给予孩子的成长是无穷的。

当孩子自己和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

这背后得到情感体验,

是最真实自然的,也是最深刻的。

请把这篇文章

【分享】给身边的父母和孩子。

让孩子自己在电影作品中,去感知,去领悟,去成长。

不管是意志消沉还是没有动力,

这 5 部电影,总有一部能感动、激励到他!

—— End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陈六月。自由撰稿人,沿着路走,直到把自己变成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