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由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市相城区文体和旅游局、苏州市相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苏州企业商会主办,北京爱慕美术馆承办,“良工巧匠——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晋京展”于爱慕美术馆正式开幕。原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刘晓明;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孙安民;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曹后灵;苏州市相城区人大主任屈玲妮;苏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处处长李红;北京苏州企业商会会长谢犁;爱慕股份董事长张荣明出席开幕式。展览荣幸邀请到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海林、苏州苏派鸟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清华参展,由张维忠、潘建宏担任策展人,集中呈现两位苏作匠人的35组(件)代表作品。跨越千年岁月,细致严谨的木船技艺、工艺精细的鸟笼技法,为每一个到场的你,娓娓道来一段段坚守与传承的感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源于苏州的“苏作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与工匠文化高度统一的产物、是中国东方式审美与神韵的集中体现,其中“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与“苏派鸟笼制作技艺”,于2016年被江苏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天中飞鸟、到水中行舟,徐海林的船模与方清华的鸟笼在美术馆场域隔空对话,以此打开观众对非遗在现代社会中多样性存在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多水,美丽富饶。船,承载着江南特色的传统文化、见证了历史发展的繁荣往复。早在唐宋时期,苏州就是舟楫云集的商业中心,正因如此苏州水乡木船制造手工技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徐海林生于水乡,自16岁便学习传统造船手艺,怎奈时过境迁,千年木船制造工艺被现代科技制作所替代。不忍看传统手艺就此失传,徐海林开始制作微仿真船模,二十多年间,他已制作名类船100多艘,许多精品已被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海事博物馆、香港博物馆等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展览首次将徐海林手下“相城十绝之一”的“仿真船模”带到北京,呈现包括“南湖红船”、“渡江第一船”、“强渡大渡河纪念船”、“巧渡金沙江船”在内的6只革命红船,以及“苏州快船”、“太湖七帆船”、“鉴真东渡船”、“郑和宝船”等9只历史名船。船只跨越山海而来,讲述着它们如何渡了我们的祖辈。徐海林的造船手艺精巧,在特地去嘉兴看过“南湖红船”的纪念船后,他便看穿船只内部构造,制作出精准的仿真船模。当观众面对承载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之记忆的红船模型,薪火相传的不仅是非遗技艺,更是一种不变的信仰。

屈原《楚辞九章怀沙》云:“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说文解字》释:“笯,鸟笼也”。鸟笼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扳指,核桃,笼中鸟”已成为王公贵族手中三件宝,其中苏派鸟笼(南笼)与北笼、广笼、川笼并称中国四大名笼。20岁那年,方清华拜师苏州“南笼泰斗”颜虎金。业内通常将鸟笼制作的技艺秘不示人,而老先生将本是“暗行”手艺悉数相传,如今从事苏派鸟笼制作行业至今已30年,方清华早已掌握苏派鸟笼制作的各项传统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展厅呈现的方清华20组鸟笼作品中,得以看出苏派鸟笼的特点:工艺精细、美观秀气,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韵。每个鸟笼背后也都有着特别故事,比如“葫芦藤冰梅顶金丝鸟笼”实则是采用中药配方煎制而成;“字花门花脚回纹亮顶笼”需使用8年以上老竹、耗时两月余手工刻制才得以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清华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鸟笼技艺传承下去,他曾说过,“鸟笼并不是单纯为了养鸟而存在的”。如今,方清华用苏派鸟笼的制作技艺做出了许多小物件:放文具、做雕饰,苏派鸟笼在21世纪以新形态走入日常生活。

非遗技艺千载流传,其间的流变、传承与革新,都与“人”息息相关。“择一事,终一生”,是手艺传承人亘古不变的信念;“一丝不苟的钻研、敬天爱人的涵养”是手艺传承人精神的核心。正是他们的坚持,才使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传承,这不仅是构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的重要内因,更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古老的技艺,要如何适应当代社会?这是许多非遗传承人面临的问题。方清华将鸟笼技艺与养鸟剥离、徐海林从制作大木船到制作小船模,都是为了在新时代下更好地传承传统技艺。自2009年起至今十余年,爱慕美术馆在每年春天都会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持续推出非遗艺术展览。通过对非遗技艺的艺术化、大众化呈现,引发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多样态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以当代艺术拉近非遗与都市生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