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神童,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方仲永,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了。其实不单是古代,现代也有很多神童,就比如说田晓菲。她13岁就考上了北大,这一点让很多人都望尘莫及,并且她没有像方仲永一样长大了就泯然众人,在清华毕业后去了美国念硕士、博士,35岁时又正式成了哈佛大学的教授。这份成就足以证明她的能力。然而田晓菲后来一直生活在美国,并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5岁的美国男人,这个年纪完全都可以做她的父亲了,实在是令人费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晓菲1971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她的爸爸,酷爱写诗,有这样的家庭环境,田晓菲自幼也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在她4岁那年,父亲被调任为天津文联主席,一家人从此住进了天津文联大院。也是在这一年,田晓菲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诗,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这只是田晓菲神童之路的开始,次年5岁的她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诗集,这个天赋和环境都实在太好了,有很多人也是热爱写诗、也有文采,但真正想要出版,恐怕要在社会上摸爬打滚一阵才有机会,光是这点上田晓菲就领先了太多人!5岁出第一本诗集够厉害了吗?田晓菲告诉你并不!她在10岁之前就出版了五本,几乎是一年一本,因为这些,她获奖无数,在文坛渐渐闯出了名气。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放在田晓菲身上是对的,她13岁时正在天津13中学念初中,没想到被北大破格录取了,这放在今天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田晓菲这样一个“小朋友”就成了北大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校园内她结识到了另一位神童——15岁考上北大的著名诗人海子。海子在看过她的诗后赞不绝口,并且鼓励道:你只要坚持下去,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除了海子的称赞外,还有很多方面都能证明田晓菲是真才实学,她16岁时正值北京大学成立90周年校庆,如此重要的时刻田晓菲心中也非常激动,有感而发地写下了一篇《十三岁的际遇》。此文的情感真挚而又细腻,把自己对北大的喜爱和对未来的向往都描绘得令读者神往,因此广受好评。后来还被编入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她。从北大毕业之后,田晓菲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停止,她远赴太平洋彼岸,先后在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哈佛大学进修。1998年6月,田晓菲获得了哈佛大学比较学博士学位,这时的她年仅27岁!如此优秀的她自然也吸引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其中就有她的导师斯蒂芬·欧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蒂芬·欧文1946年出生,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他从小就很喜欢诗歌,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对唐诗的造诣很深。为了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他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宇文所安。田晓菲前往哈佛读书时,斯蒂芬·欧文是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系主任。在了解到田晓菲从小就写诗并且诗歌水平很高时,斯蒂芬非常高兴,感觉遇到了知己,此后两人的接触越来越多。斯蒂芬毫不吝啬自己对田晓菲的赞美,甚至多次表示其他学生应该向她学习。而身在异国他乡的田晓菲见这位导师很懂中华文化,并且为人儒雅风趣,于是也渐渐生出了好感。两人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虽然感情到了,但斯蒂芬毕竟比田晓菲大了25岁,如果结合在一起肯定会面临重重压力。不过田晓菲本来就是个奇女子,认定的事情就会去做,她花了很长时间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并且不理会他人的眼光,最终在1999年两人于纽约步入婚姻殿堂。这一年,田晓菲28岁,斯蒂芬5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嫁给了美国人,田晓菲就留在了美国发展,入了美国国籍,她为自己也起了个笔名叫宇文秋水,与丈夫的名字对仗,此后夫妻一同在东亚文化领域上深耕。2006年,田晓菲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35岁的她成了哈佛大学东亚系最年轻的正教授!论文和作品也一直在不断地推出,她对中国诗词的赏析往往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很受哈佛学生们的欢迎。由于夫妻二人都醉心于文化研究中,所以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她这么优秀的基因没能传承下来,也是有些遗憾。如今的田晓菲依然活跃在中国诗词界中,经常受邀回国讲座。只是现在的她看起来有些苍老,如果不是熟悉的人,谁又能想到她就是当年那个让人羡慕的神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田晓菲的选择,其实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她有能力却没有回国?为什么她要选择一个比自己大那么多的美国男人?这些问题,田晓菲肯定被人问过,但是她从来没有回答过。她就完美诠释了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实婚姻这东西,只要能找到一个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年纪、国籍什么的,并不算重要,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如果找一个与自己年纪相符的人却聊不到一块去,那日子肯定也过得很苦。或许在别人议论她的时候,田晓菲心里也在嘀咕:就让你们说去吧,让我继续默默破纪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