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到相声界的代表人物,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两个人,一个就是代表体制内主流相声的姜昆,一个则是代表民间相声团体的郭德纲。
但这么长时间以来,围绕他们二个人之间,网上更多的是争论、争吵而不是艺术上的探讨!
有人力挺郭德纲, 认为他是如今相声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不管是论能力还是论影响力,他实至名归!
再加之,郭德纲那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从社会最底层到如今的大明星、大艺术家。他的成功,似乎让很多喜欢他的粉丝找到了共鸣。
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郭德纲代表不了如今的相声界,他仅仅是一个利用相声赚钱的商人而已。
他的目的不是将相声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而仅仅是想利用相声这个平台,达到个人的商业目的罢了!
因为长期以来,德云社早已稳居相声市场的霸主地位,当然在此过程中资本的力量功不可没,而不是作品的力量。
因为如今相声明星、大腕云集的德云社,却拿不出一个堪称经典,能够载入相声史册的作品。
反之,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一些网络段子的堆砌,富有娱乐性,但毫无主题、艺术性可言!
如今随着德云社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粉丝越来越年轻化,他们的相声却深陷三俗的泥潭不可自拔!
敢问这样的相声,是前辈们期望看到的吗?这样的相声,做到了继承和发展了吗?
因为三俗包袱可以让演员付出最低的成本就可以换来观众们的笑声,进而达到变现的目的。
不需要创作、不需要较强的基本功、再加之炒作下的明星偶像效应,这样就可以让观众心甘情愿的追捧和买单!
可以在这方面,德云社屡试不爽!
但是作为文艺工作管理和监督单位的曲协,必然是要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对这些现象进行规范管理。
但谁也未曾想到,一场“反三俗”运动,却惹毛了德云社以及他的粉丝们。
当然在此过程中,作为领头人的姜昆,自然被众多德云社的粉丝骂得体无完肤。
“什么不会说相声,不会贯口,什么只会《虎口遐想》等!”
这不就在近日,《人物》发表了一篇题为“姜昆:误解的总和”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
他在文章的开头即写道:
这些年,姜昆不断目睹着原来世界属于他的某一部分在消逝。采风不再是创作的必修课。尖锐讽刺变成一种“奢侈品”。
那个在春晚舞台无所不能的自己停留在过去。接受成为生命的主题,接受衰老,接受平淡,接受误解。
随后这位作者详细讲述了姜昆,从1976年被马季选中,到1983年第一次登上春晚,并担任全场主持人。再到他的巅峰之作“如此照相”,还有认识作家梁左后的《虎口遐想》。
如今再到2022年重登春晚后的反响平平,确实写出了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随后这位作者更是详细讲述了郭德纲与姜昆的“误解与恩怨”!
比如他在文中写道:
在陈印泉曾说,就算姜昆与郭德纲二人有理念分歧,不过是队伍内部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如今却演变成了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
但是从姜昆嘴里从未说过任何郭德纲不好,一点都没有!
另外这位作者还提到,在2006年的时候,有领导曾暗访过德云社,但这个消息是姜昆提前泄露给了德云社,目的当然是让他们有所准备。
由此文章作者想证明一点:姜昆对郭德纲不仅没有做出网友眼中的“打击报复”的事,反之是支持、鼓励和引导!
但反观如今的舆论,似乎假想敌早已成为了为郭德纲打抱不平的自媒体与粉丝。
当然成也流量败也流量,这不恰恰是因为炒作导致的结果吗?
对此某知名博主发文表示:
某种程度上我是从小听着姜昆的相声长大的。我很喜欢郭德纲,他是一个相声表演大师。但在创作能力上,他和姜昆、马季这些前辈相去甚远。当很多钢丝攻击姜昆时我是有些震惊的。
对此就有网友表示:
不可否认姜昆早期的创作能力,但是他对相声这个行业的传承和发展不敢苟同。
平心而论,德云社出现之前,我们是不是都认为相声行业就此没落了,听着春晚上并不可乐的相声,我们是不是觉得很鸡肋,可有可无!
对此这位博主则回怼道:
那现在德云社的相声如何呢?还能称之为相声吗?老郭的那些徒弟干的不正是老郭当年批判的事吗?
其实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如今个别德云社演员的道德素养问题,比如张九南出轨风波,陈霄华耍流氓事件等。
在相声方面,在很多网友眼中,德云社的主力军们早已“不务正业”,有人拍电影,有人上综艺,有人演电视剧。
这些东西,不恰恰是当年郭德纲在舞台上痛批的现象吗?
对此著名编剧汪海林也公开留言表示:
姜昆的创作能力很强,郭德纲也不错,差别在于剧场相声尺度大,更活泼一些。对姜昆的贬低,是一种无知!
对此就有网友留言表示:
郭德纲的创作逻辑混乱,东拉西扯,一段相声几个拼凑,上趟厕所回来再听以为换了个段子,其实还是那个话题,比较适合流量。
对此有网友回复道:如今郭德纲很多相声就是油腔滑调的段子,就是单纯为了圈钱。但姜昆的也不咋地,实在笑不起来,半斤八两吧!
其实客观来说,不管是主流相声演员还是非主流相声演员,都有属于他们的观众,谁也并没有淘汰谁。
两者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而是互补共存。
郭德纲领衔的娱乐相声,做到了站在观众和市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但如今的问题就是“饭圈化”太过浓重,树立了一种唯流量论英雄,而不是唯作品论英雄的畸形价值观。
但作为主流相声演员来说,缺乏的恰恰是德云社这种市场化思维。很多时候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一种教育者的姿态,却忘记了相声的初衷是为了娱乐,育人是更高层级的追求!
高雅的相声本没有错,但如果没有了包袱,这跟演讲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说,他们都是这个时代造就的相声领军人物,但他们却都将相声领向了两种极端。
一个高高在上,一个低俗不堪,要说谁促进了相声新时代的发展,他们似乎都没有做到。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