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

这个全新的自动化码头有何亮点?与以往的全自动化码头有何不同?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对生产效率能有多大提升?记者今日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Play

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功能于一体

记者了解到,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地处珠江口,位于联结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与深水海港的南沙港区。

“这里具备水网通江达海的天然地理优势,又依托南沙疏港铁路,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功能于一体。”广州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码头同时适应“江海联运”与“海陆运输”,能有效缩短水转水运输线路,减少设备长时间重载运输带来的能源损耗,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据介绍,该码头具备同时作业4艘大船和16艘驳船的能力,设计年通过能力490万标箱,其中江河运输作业量约190万标箱。

该负责人称,发展江海铁多式联运业务,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能有效缓解港口车辆对城市交通压力,大幅减少碳排放,促进港城和谐发展。

从设备建造到系统开发全部实现国产化

“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从设备建造到系统开发,都实现了国产化。”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说。

据介绍,该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从自动化设备硬件到信息化系统,采用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创造了6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机器人与自主系统领域主任、自动驾驶中心主任刘明告诉记者,以往的自动化码头,多采用磁钉导航,即在码头地面布设磁钉,自动导引车通过感应磁钉进行导航,对场地有较高要求,且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高。

“国内还存在为数不少的老旧码头,如果采用以往的技术进行改造,相当于把地面全部重新翻铺一遍,工程量巨大。”刘明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港集团与上海振华重工、香港科技大学无人驾驶团队、华为、华东电子、海格通信、北斗产业等多方人马,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单小车自动化岸桥+低速自动化轨道吊+港区全自动化”的新一代技术路线。据介绍,这一技术路线为全球首创。

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利用北斗、激光和视觉等多种传感器融合导航技术,车辆无需借助磁钉,可实现厘米级定位和环境感知。

同等规模下节省人力约七成

记者在南沙四期全自动码头现场看到,整个作业区内几乎空无一人。

南沙四期工程总经理何业科告诉记者,岸桥按照信息系统自动发布的指令,精准抓取船上的集装箱,自动放置在IGV上,IGV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目的位置,轨道吊自动对位,自动抓取集装箱后放到指定位置。

据介绍,该码头的自动化信息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为集装箱装卸、堆存、转运、进出闸口等多种作业场景调度最优资源、规划最优路径。

何业科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常态化实船作业测试情况来看,目前其效率已超过传统人工作业集装箱码头水平,未来生产操作系统迭代,作业效率会更高。

刘明表示,同等规模下,智能化改造后的码头,节省人力约七成,码头安全生产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表示,该项目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目前,广州港将此模式复制应用在南沙港区三期集装箱码头,正逐步推动传统集装箱码头向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的升级改造。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称,该项目将实现零排放,成为港口行业内绿色环保示范项目,将为世界范围内传统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示范性解决方案。

视频:范文韵、周 可 制片:薛 婧

责编:邵子怡 校对:冯雯君

制作:张 巘 图编:尤霏霏 总审读:孙放

统筹:浦泓毅 监制:林艳兴 签发:潘林青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