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畔的一片“无人之境”,却见导引车搭载着集装箱自由穿行,如行云流水,这里是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

7月28日,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南沙港四期投入运行:江海交汇处,天地更辽阔

(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在南沙投入运行,时长共24秒)

南沙港四期投入运行

随着“华达609”等三艘大船陆续靠泊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现场10台岸桥、20台轨道吊、50辆无人驾驶智能引导车(IGV)按照信息系统发布的指令,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完成装卸生产作业,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作业区内却“空无一人”。

江海交汇处,天地更辽阔。设计年通过能力490万标箱的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具备同时作业4艘大船和16艘驳船的能力,完全投产后南沙港区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可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珠江向海,加快世界一流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服务能级,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口忙,贸易旺。

三艘大船陆续靠泊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来自北京、唐山、连云港等地的大宗原材料在这里装卸。

南沙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21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66万标准箱,开辟了135条外贸航线。

地处珠江口,位于连接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与深水海港的南沙港区,如何更好地顺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兼顾经营好驳船作业的经济效益,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充分发挥南沙港区水网通江达海的天然地理优势,并依托南沙疏港铁路,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功能于一体,打造了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

南沙四期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波认为,南沙四期码头建设可以更好服务一带一路贸易的发展,更好服务于腹地产业和腹地经济区。“南沙港不仅有高等级的集装箱深水泊位,同时也利用珠江水系水网的便捷条件,有大量绿色的驳船运输方式。南沙港铁路的建成投产,也使得南沙港区成为海铁无缝连接的港口码头,未来南沙港区多式联运非常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期待也体现在数据上。今年上半年,广州港集团紧抓RCEP机遇,1-6月集团净增外贸班轮航线13条,其中RCEP航线占11条,带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5%,其中,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6.5%。

强化“双循环”枢纽节点功能,南沙港区进一步延伸港口物流链。前两天,广州首次举办泰国榴莲节,举办地选择了南沙。

泰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吉拉蓬•素妲尼女士告诉记者,南沙港可以让更多的泰国榴莲快速上市,今年2月1日至6月17日期间,泰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约540亿泰铢的榴莲。

“南沙有快速的国际航线和便利的通关条件,2021 年南沙与泰国的进口额约 18 亿元,出口额约 35 亿元,为南沙区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榴莲每年就约有5千个货柜从南沙港输入内地,物流成本降低后,榴莲价格也逐步平民化。”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谢晓晖表示。

“国际海运不断发展,特别是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目前国际海运增长最为迅猛的方向,这是南沙港区的区域优势所在。”黄波表示,南沙四期全面投产后,在南沙港区将形成20个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专业化泊位,在全球单一港区作业能力上,南沙港可以跻身前列。“近年南沙港区随着港口服务设施能力的提升,航线也在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广州港净增了13条国际外贸航线,南沙四期有利于增加新的班轮航线引进,也会更好满足海陆双向联通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说,南沙四期项目投入运行,将与南沙港区集装箱一二三期码头协同联动,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码头集群,提升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承载力,为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强有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的港口,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定位是集装箱中转港,在设计全自动化码头方案的时候,广州港就考虑到了大湾区港口水转水(海运转驳船水运)比例高的集疏运特性。

“在调试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驳船与大船交互‘直装直卸’,人为驾驶集卡与IGV之间的分流隔离和‘直装直提’,有效解决垂直布局中轨道吊带箱‘全场跑’、外集卡‘场外等’的现象。”南沙四期工程总经理何业科介绍。

南沙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内外贸货物物流衔接效率,叠加“湾区一港通”等创新机制及南沙港铁路等基础硬件优势,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创造了6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南沙四期码头的建设创造了多项“全球之最”,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南沙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集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零排放,成为港口行业内绿色环保示范项目,这都将为世界范围内传统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示范性解决方案,成为全球港口码头建设转型的领跑者和广州市新的城市名片。

何业科介绍,从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常态化实船作业测试情况来看,目前效率已超过传统人工作业集装箱码头水平,未来生产操作系统迭代,作业效率会更高。

“过去单纯依靠码头节点优势,通过装卸服务获得效益增长的模式变得不可持续,不足支撑港口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港口竞争模式正在由运输能力和吞吐量的竞争,转为口岸效率,服务质量,综合物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竞争。”香港科技大学智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主任刘明表示,随着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带来巨大挑战,要求我国航运业加快转型升级,以绿色、低碳、智能引领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大湾区核心地带的珠三角港口集群,是广东省交通强省建设规划中“一核两级”中的核心,其中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港口排名分列全球第四、第五名。在刘明看来,大湾区航运的智能化的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发展智慧港口需要依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是大湾区多年来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础。”刘明认为,以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为核心的大湾区港口集群,将进一步形成区域港口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港口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港,自有大的担当。

放眼珠江口,大湾区港口密集,既有历史悠久的大港,也有陆续建立的新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香港等4个港口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香港港、广州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居于世界前10位。

建设世界级港口群,资源整合成为关键议题之一。

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要增强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推动大湾区内航运服务资源跨境跨区域整合,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集聚区。

合作大于竞争,是刘明对于大湾区港口群发展的判断。“不同港口本身所处的角色和职能都是互补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利好背景下,香港港与广州港在内的大湾区港口是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的。”刘明认为,香港的航运服务业有很大优势,而广州港是大湾区内最大的综合性港区,不仅有集装箱,还有干散货、液体、汽车、化学品、粮食等物资,再加上广州的内河驳船航线发达,随着合作机制的建立,未来肯定是合作大于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作推动区域港口竞争新优势的加速形成。佛山、中山两市紧邻南沙港区,是南沙港区直接依托的腹地。在黄波看来,由广州、佛山、中山三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南沙四期码头也是区域合作的一个示范。“这个码头投产以后,不仅在技术上弥补了湾区在自动化港口上的一个短板,同时在湾区联通内外,服务世界的功能提升上,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黄波表示。

佛山、中山地处珠三角中部,制造业发达,集装箱生成量较大,这次共建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将有利于发挥佛山、中山内河码头较多和南沙港区集装箱内河中转比例较大的优势,改变佛山、中山两市没有大型海港码头的情况,枢纽港与内河港口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南沙港区枢纽,进一步提升三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货如轮转,开放不止。在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的同时,加快建设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和南沙港五期码头,已被提上“十四五”的议事日程。“在建设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同时,我们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更好发挥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用。”李益波表示。

广州向海,天高地阔。

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创造多项“全球之最”

1、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

依托南沙疏港铁路,南沙四期码头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功能于一体,设计年通过能力490万标箱,其中江河运输作业量约190万标箱。

2、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

南沙四期码头具备同时作业4艘大船和16艘驳船的能力,可适应多式联运的作业模式。

3、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

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利用北斗、激光和视觉导航定位技术,IGV无须借助磁钉就可以行驶。

4、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

指挥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运作的“超级大脑”是全球首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为集装箱装卸、堆存、转运、进出闸口等多种作业场景调度最优资源、规划最优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柳时强

【见习记者】王一晴

【摄影】符超军 朱俊坤 肖逸飞 黎其骏

【剪辑】王俊涛

【通讯员】张敏敏 邹井棋 徐燕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柳时强;符超军;王俊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