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意思是告诫人们不要贪心,不要不劳而获,不然会惹上麻烦。

俗话还说:“人不发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只要有发财机会,就不要错过,管他是不是自己劳动所获呢。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出于贪念,在不知名的山洞里,捡到了很多金砖,结果栽了个大跟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有贪念的人姓杨,家住山西平鲁县(现朔州市平鲁区),是个地道的农民,勤劳朴实。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拉开帷幕,山西百姓还没有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大多数农民还穷得叮当响,老杨头也是如此,家里一贫如洗。

为了生计,年过六旬的老杨头每天还要下地劳动,包括上山砍柴,解决吃饭和冷暖问题。

山西不是煤炭大省,还用上山砍柴?

是的,山西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是计划经济的政策不到位,不许私人开采,老百姓守着煤山还仍然要砍柴。

只要一有时间,老杨头就会去附近的大山里砍柴,回家之后储存下来,这样冬天就不用顶着西北风上山了。

这一天,红日当头,春风和煦,老杨头背着军用水壶,怀揣俩窝窝头,腰挎柴刀拖着老寒腿上山砍柴。

前几日秋雨不断,山路泥泞湿滑,本来不适合出去砍柴,但是一来在家闷得慌,二来可家中的柴火也所剩不多了,再下雨的话就麻烦了。

因此老杨头还是精神抖擞,哼着小曲上了山,由于秋雨连绵,山洪不断,处于丘陵地貌的山坡有不少地方出现塌方,一些老山洞纷纷现身。

看着一处处冲出的山洞,老杨头突发奇想:“要是哪个山洞里有珍宝还多好,那样俺老汉下半辈子就不用上山砍柴了。”

如果你不了解平鲁县的历史,肯定会说杨老汉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如果你了解的话就不会这样说了。平鲁县古属于朔州,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这里有大量的古墓群,如战国墓群、秦代墓群、西汉墓群、北魏北烟墩墓群和明末蓟辽总督刘诏墓等。

总之,这里的古墓星罗棋布,遍地是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跃进的时候,这里的拖拉机将部分古墓推平,推出来好多古董。之后每当山洪暴发后,村民上山都会捡到文物。那时候的农民思想淳朴,捡到文物都会交给国家,国家也不亏待他们,给予一定奖励,比如收音机、缝纫机和自行车等。

别小看这些物件,在当时是“三大件”,跟现在的奔驰、宝马一样的价值。

老杨头边走边想,不知不觉来到一处塌方的山体下面,他抬头看去,眼前竟然出现一个山洞。

老杨头搜寻记忆之后判定,眼前的山洞一定是前几天的山洪冲出来的。管它有没有,先上去看看再说。这样想着,老杨头加快了步伐向山洞走去。

到了跟前,老杨头惊奇地发现,面前这个山洞非常深,还有人来过的痕迹,不是藏兵洞就是藏金洞。

到了洞口,一股凉气袭来,里面没有光亮,阴森可怖,老杨头不由打了个寒战,腿也发软了。

听老人们说,古人挖的洞都有鬼气,晕倒在里面谁也不知道,要不还是再等等?

但是他转念一想,等没有阴森之气了,大伙也全知道了,真有金子也轮不到自己的了。罢罢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还是趁早去看看的好!

就这样,老杨头把心一横,拿出打火机,点亮一根枯藤,向山洞深处走去。其实洞子不深,大约有十几米,老杨头没有两分钟就摸到了洞的尽头。

洞里看到的一切让他失望,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珍宝,连烂砖碎瓦也没有看到。

“说不定这有宝贝,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老杨头这样想着,只好扫兴地往洞口走去。

就在快要走出洞口的时候,忽然像是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上,藤条做的“火把”也灭了。

老杨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屁股被什么有棱角的东西硌了一下,钻心的痛。

他挣扎着站了起来,重新用打火机将“火把”点燃,仔细观察,发现刚才绊倒自己的罪魁祸首是两块类似铜板的东西。

“这该不是传说中的古董吧?”老杨头兴致勃勃拿着柴刀挖了起来,不一会便将“古董”刨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杨头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铜板上一道一道的,借着微弱的火光一看,上面一道道的应该是刻下的字!

老杨头是个文盲,勉强认得男女厕所和自己的名字,上面的字自己一个也不认得。

“不管是什么字,肯定是古董,也不止这一个”,老杨头这样想往刚才挖出铜板的地方看去,果然又看到泥土中还有铜板隐约可见。

见此情景,老杨头窃喜起来:“难道真的是财神爷开眼,让我杨老汉转运了?”

就在这时,洞外传来脚步声,还伴随着人声。一个瓮声瓮气的男声:“兄弟,快看,那洞里怎么有亮光?”

老杨头一听,心说糟糕,要被人发现。随即掐灭了枯藤,趴在地上,屏息静气,生怕被人发现。

这时候一个尖细的声音传来:“哥们,你看花眼了吧,我咋没有发现?”

瓮声瓮气的男人说:“是啊,现在又没有光亮了,刚才我明明看到的,真是活见鬼了。”

“不管有没有,山洞那地方又潮又湿,鬼都不愿意去,咱还是去砍柴吧。”尖细嗓子的人说着,两人继续赶路。

两人说话的时候,老杨头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直到两人渐渐走远,他才站起身来。

拿着柴刀随意继续在洞里挖了一下,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

老杨头的心狂跳不止,哇,这里肯定藏了一洞的铜板或者金板。即使是铜质的,只要是古董,肯定会很值钱。

这么多宝贝自己肯定带不走,再说这光天化日的,被人瞧见可就麻烦大了,人家肯定要跟自己分享,常言道“见面分一半”嘛。

真要那样,走一路的话,古董也分完了。

“不行,一定要有帮手,带运输工具,还要在晚上悄悄地来,保密工作要做好,不能声张。”杨老汉拿定主意,用土块把那些没有刨出来的铜板盖好,只带着两块铜板转身下山。

老杨头带着满怀的喜悦,乐颠颠地回到了家,可是迎接他的却是老伴那冷若冰霜的脸。

原来,看到丈夫空手而归,老伴的脸一下子就沉下来了:“死鬼,是不是去相好家疯了,一根柴也没砍,还有脸回家吃饭?喝西北风去吧!”

老杨头没有分辨,将老伴拽进屋里。压低声音对老伴说:“我没有去相好家,去财神爷那里了,我们要发大财了。”

“死鬼,大白天的说梦话,什么财神爷、发财,我看你是发昏了吧!”老伴怒斥道。

“嘘,小声点老伴”,老杨头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两块“铜板”,激动地说:“孩子他妈,你看看,古董、古董,咱们真要打发了!”

谁知道老伴看到之后反应平淡:“不就是两块破铜板嘛,废品站到处都,值得你这样激动?”

老杨头拿着老伴的手,去摸铜板:“你摸摸,你摸摸,上面都刻着字哩!”

听了老伴的话,妻子这才拿着“铜板”仔细端详起来:“确实跟普通的铜板不一样,或许真的是宝贝?”

老杨头得意地说:“即使真的是铜板,上面既然刻字,还在山洞里埋着,那一定是宝贝,肯定值钱,到底值多少钱,我们还要去问问。”

老伴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等儿子下班了,让他看看,这到底是啥宝贝,他年纪轻,见识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老汉的儿子以前在朔州金矿上过班,对金子这玩意再熟悉不过。傍晚时分,儿子下班了,他刚一进门,就被老杨头拉到里屋。

儿子不解地问:“爹,是给我介绍对象了?这么神秘。”

“儿啊,比说媳妇还重要,爹在山洞里挖到宝贝了!你快鉴定一下。”说着,老杨头便将那两块“铜板”递到儿子手中。

儿子看父亲那么认真,就拿过来用砂纸打磨了一下,又端详了几秒钟,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将“铜板”放到嘴里,用牙齿咬了一块口,在灯光下看了一下兴奋地说:“爹,这是金子,就是真的金子!”

可以看得出,老杨头的儿子十分内行。

黄金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一看,二掂,三咬。

看就是观色,黄金是七青八黄九紫十赤。意思是说青黄色的含金量为70%,黄色的含金为80%,紫黄色的含金为90%,赤黄色的几乎含金为100%。

掂就是掂比重,黄金比重为19.32克/每立方厘米,黄铜的比重只有8.5克/每立方厘米,两者相差约2.5倍,相同体积重量不同,一掂量就出来了。

咬又是怎么说?黄金的金属特性就是韧性和延展性特别好。说白了,黄金硬度低,比较“软”。

古代的时候,当一块黄金无法凭肉眼判断是真是假时,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用牙齿咬一下,看看是否会出现淡淡的牙印。

因此,这三个程序走完后,儿子更加断定,这就是金子。

听了儿子的话,老杨头更加兴奋,一蹦老高:“我的财神爷,真的要发了。”

不过儿子这时候倒是显得比较冷静:“爹,为了慎重起见,明天咱们还是把这两块“铜板”拿到金店去,让老板看一下。”

“好好,明天咱爷俩一块去”,老杨头急不可耐地说。

晚上,一家三口都激动地没有睡好。次日,天还没亮老杨头父子便起床了,早早地吃了饭,直奔镇上而去。

到了那里店铺还没有开门,爷俩找到一家金店,蹲在门外守候。

店门一看,老板吃了一惊,还以为是要饭的:“去去去,这里不是饭店。”

老杨头解释说:“老板,你可别以貌取人,我们不是要饭的,是来卖金子的。”

“你们手里有金子?我没有听错吧”,老板狐疑地说。

“你先看看再说”老杨头说着将其中一块“铜板”递了过去。接过“铜板”,老板开始仔细端详,也是一看,二掂,三咬的程序。

然后发呆了十几秒:“老哥,这可是地地道道的金子啊,你不会是捡来的吧?”

闻听此言,老杨头父子既激动又生气:“老板你可别隔着门缝敲人,把人看瘪了,我祖上是清朝的大官。”

儿子装作生气地说:“既然不相信我们,这金子我们不卖了。”

说完,父子俩头也不回离开了金店。

一路上,父子俩开始商量,卖了金子后怎么办?爷俩的一致意见是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省得亲戚们眼红自己上门借钱。

然后在城里买房,买车,做生意当老板。

回到家里,父子俩向亲戚借了一辆骡车,说是运粪用的。

当天晚上半夜时分,老杨头父子悄悄赶着骡车,到了山坡上,他们打开矿灯,走进山洞,父子俩同心协力,将金灿灿的金砖一个个挖出来,放到编织袋里。

父子俩挥汗如雨,一直挖到天蒙蒙亮,才将金子全部挖干净,然后匆匆装上骡车,归心似箭向家里赶。

到家之后,他们将黄金卸下来用秤称了一下,足足一百斤。

然后他们将金砖放到菜窖里,这才迈着疲惫的步伐进屋上床,也顾不上洗澡,倒头就睡。一直睡到日上三竿,父子俩才醒来,他们很快开始为怎么将金子变现而发愁。

按说,熔成首饰是最保险的,然而自己不会这手艺,即使变成首饰,存放也是个问题。一旦走漏消息,被江洋大盗惦记上,一家人安全难保,甭说发财,小命都丢了。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老杨头的儿子一拍脑门,说:“看我这猪脑子,一高兴把这茬给忘了,银行就可以兑换,人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听了儿子的话,老两口的眉头舒展开来,他们决定立即做准备,到银行去换钱。

当天下午,爷俩到了县城,来到中国银行。

爷俩之前商量过,决定分批出卖,以防工作人员怀疑。因此,这次他们只带了两块黄金。

“服务员,我这里有两块金子,麻烦给我兑换一下吧。”老杨头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金砖,放到了柜台的窗口,递给了女营业员。

女服务员一看,脸色大变,转身打了一个电话。

不一会,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出现在柜台里,他接过营业员递过来的金子看来一样,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地说:“这些金子不是普通金子,因为上面刻有古文!这两个人可能是文物贩子或者是盗墓贼,稳住他们,不要放走!”

前面说过,朔州古墓群遍布,文物遍地,盗墓贼云集,文物走私猖獗,所以银行工作人员非常警惕。

于是,女营业员告诉老杨头:“大爷,我们的称重系统坏了,已经重启,一会儿就好了,这就给你们称重兑换现金,请稍等。”

父子俩没有怀疑,坐在那里耐心等待,他们不知道,这时候行长已经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

就在老杨头父子等待的时候,公安人员出现在他们面前:“二位,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爷俩一听,瞬间明白了:一定是黄金出了问题。

果然,公安人员开门见山地说:“你们手里的金子是文物,从何而来?”

老杨头一听脸唰地一下变得煞白,就将自己在山洞里发现、运送金子的事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说了出来。

民警开着警车,将杨老汉父子带上车,直奔杨家而去,将地窖中的黄金全部没收,还来到山洞,勘察了现场,确信老杨头说的是实话,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有处罚。

那么,那些金子从何而来?

文物专家考察后认定,这是唐朝时期安史之乱元凶安禄山部下张通儒留下的。

据史书记载,安史之乱时,张通儒奉命留守西京,大势已去后率领部下弃城而逃。

文物专家推测,张某在逃跑过程中遇到意外,形势危急,只好保命为主,临时找个废弃的山洞,将这批黄金藏匿到这里。后来张通儒估计遭遇意外,或者处境艰难,这批宝藏得以保留下来,文物专家的依据是金子上面的文字:“柱国魏国功臣张通儒”。

而杨老汉不知情,不懂法,也不属于盗墓。

因此,老杨头的行为虽然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文物保护法》,但是情节较轻,所以从轻发落,批评教育。

如果杨老汉懂法,在发现“宝藏”之后立刻上报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一定数额的奖金。现在呢,爷俩忙活那么久,劳而无功,还差点身陷囹圄。由此可见,学法懂法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