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脂肪肝,今天来聊聊“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叫”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原发性脂肪性肝病”。它的诊断需要排除大量饮酒、病毒性、药源性、单基因遗传、内分泌紊乱、免疫紊乱、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肝脏脂肪性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看一组数字: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9.2%,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49~62%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的患病率可高达70%,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会怎么样?

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加快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进程;而2型糖尿病亦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这部分患者中又有约10~20%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而在“合并”的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风险增加2~3倍,而且更易发展为进展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甚至由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直接进展为肝细胞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肝脏损伤,大部分“合并”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可增加患者患肥胖症、腹型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风险;这类人群也常伴肌少症,可加重胰岛素抵抗,使血糖相对更难控制,而且显著加剧脂代谢紊乱。

与“不合并”患者相比,“合并”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心血管死亡、慢性肾脏疾病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也都成倍增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由于“合并”的普遍性,以及两者共存潜在的诸多健康风险,欧洲、亚太地区及我国相关指南均建议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规筛查,以尽早诊断、启始干预、改善预后。

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减重等生活方式改变能够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体重较基线下降>5%才可能改善肝脏脂肪沉积,下降>7%时能改善肝脏慢性炎症环境,下降>10%时能逆转肝纤维化。

因此,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患者治疗中,建议体重需减轻至少7%以上才能改善肝病进展,但应尽量避免体重下降过快和体重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