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一个国家用武力推翻另一个国家的政权,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
坦桑尼亚大军兴师讨伐乌干达,暴君阿明落荒而逃,结束了自己对乌干达的统治。
这场自1978年10月开始,至1979年4月结束的战争,各方投入总兵力达到了20万,诸如坦克、火箭炮、战略轰炸机、歼击机这样的先进武器悉数登场,可以说在非洲是十分罕见的。
(一)、置之死地而后生
乌干达总统阿明,因为执政不利而遭到了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还几度被人刺杀。
为了消除隐患,也为了报仇雪恨,更为了转移矛盾,阿明发动了侵略坦桑尼亚的战争。
坦桑尼亚上上下下起初都认为阿明只是说说而已,谁曾料想,他的士兵在1978年10月30日,真的大举入侵了坦桑尼亚。
对于这场始料未及的战争,坦桑尼亚军队非常被动,他们被打的节节溃退,四散奔逃,至于阿明仿佛已经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他下一步的计划,想必就是要朝着坦桑尼亚的首都进发。
此时的尼雷尔,寄希望于非洲统一组织。
可是,在他陈述完乌干达军队的暴行后,仅仅只有主席国苏丹的总统,愿意以个人身份对阿明予以谴责。
至于大家为何都不愿伸出援手,无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阿明喜怒无常还爱吃人肉,是出了名的魔王,谁愿意没事去招惹他?
其二,联盟内部颇为松散。它绝对不是一个欧盟那样的组织,更无法与联合国相提并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还是隔岸观火比较好。
尼雷尔很快放弃了这种“蒋公行为”,他知道要报仇雪恨,只能依靠自己。
尼雷尔将警察部队、狱警、后备役和民兵悉数编入国防军队伍,又积极的号召大家参军。
不出一月,坦桑尼亚军队人数就上升到了10万之巨。
发起正式反击前,坦桑尼亚的歼击机就已经在乌干达的阵地上“巡视”了一圈。
乌干达士兵们望着战斗机轰隆作响万分恐慌,接着,他们感受到了地动山摇的声音,定睛一看,是坦桑尼亚的坦克。
顷刻间,无数的炮弹呼啸而至,乌干达军队的阵地被接连掀了几番。
要知道,在几个星期以前,乌军还对坦军穷追不舍,如今坦军居然敢明目张胆地还击。
乌军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在羞愤交加之下,爆发出了冲天的杀意。
然而,坦军此次既要收复失地,还要一雪前耻,他们早在上战场之前就定下了不胜不还的誓言。
不论是乌军还是坦军都没有战术,双方直接肆意冲杀。
对比之下,明显是坦桑尼亚要更胜一筹。因为眼前的敌人,他们无缘无故地冲入自己的家园,霸占自己的田产不说,还欺压自己的同胞。
要知道,在乌干达军队占领卡盖拉的几个星期里,这里俨然成了人间地狱。
腐烂发臭的尸体在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到处笼罩着一派肃杀的气息。
在坦桑尼亚军队退出卡盖拉后,乌干达人肆意地展示着他们的凶残。
这些人如野兽一般,无恶不作,其残忍之行径,难以用言语形容。
卡盖拉地区的人口原先只有区区的五万,被乌干达人统治了几个星期,只剩下了不到四万两千。
(二)、坦桑尼亚对乌干达反击的开始
怀揣着满腔的恨意,坦桑尼亚士兵不知疲惫的朝着乌干达士兵冲去。
即使乌干达士兵有的已经应声倒地,可他们还是要补上一梭子弹,以解心头之怒。
面对乌干达人的反击,这些坦桑尼亚士兵毫不在乎,他们也不去寻找掩体,就矗立在那里无情地对着敌人扫射过去。
从步枪里射出的子弹好似坦桑尼亚人满腔的仇恨,掉落出来的弹壳,则是他们难以下咽的泪痕。
好在坦军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人数优势,而且乌干达士兵也不会什么战术配合,在较量中,坦桑尼亚士兵始终占据着上峰。
当然,后来令乌干达选择从卡盖拉地区撤出,除了坦军的先进装备和数倍于己的兵力外,还有他们的士气。
后来很多参与过乌坦战争的乌干达士兵回忆,当时坦桑尼亚的士兵们为了报血海深仇,就如同疯了一般。
子弹与他们擦肩而过,这些人也毫不躲闪。
有的人腿上被子弹打中,还丝毫察觉不到,直到血水流了一地才想起来疼痛。
还有个坦桑尼亚士兵,直接被乌干达军队打中了腹部,肠子都漏了出来。
而他直接忍着剧痛将肠子又塞回了肚子中,只是用医疗急救包进行了简单的自我包扎,就又回到了战场。
此外,很多坦桑尼亚士兵在被击中时,会疯了一般冲向乌干达的队伍。
因为他们早已经拉好了手榴弹,只等与敌人一同归天,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可以说,为报血海深仇,坦桑尼亚的士兵们,已经走火入魔了。
在这样的意志下,乌干达军队在当年12月份就完全从坦桑尼亚境内撤了出来。
此时的尼雷尔并没有收手的意思,在他看来,必须要让狂妄的阿明得到应有的惩罚。
眼见着坦桑尼亚如此强劲,愿意支持尼雷尔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就连乌干达内部,阿明的反对派组织都派遣成员进入坦桑尼亚,以为“解放祖国”做准备。
一场轰轰烈烈的“倒明运动”,在东非大地上骤然兴起。
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军队齐齐向乌干达境内进发,此时的乌干达军队早已不是几个月前趾高气昂进军坦桑尼亚的那支威武之师,他们除了溃逃,就是溃逃。
阿明眼见此状,也开始请求国际力量。
他大肆表彰自己对伊斯兰教的坚定信仰,并将坦桑尼亚的报复行动,描绘成是“异教徒的入侵”,希望伊斯兰国家能向其伸出援手。
可阿明是个什么货色,又有谁不清楚呢?
(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此时非洲“万王之王”卡扎菲,表现出了难得的“义气”。
他组织了一支派遣军,拿着从“老大哥”那里购得的各种武器:图-22战略轰炸机、多功能步兵战车还有T-55与T-54坦克,浩浩荡荡的朝着乌干达进发,势必要解了阿明之围。
而卡扎菲之所以要帮阿明,既不是友谊,也并非惺惺相惜,而是为了利益。
在卡扎菲看来,自己军队的武器装备,放眼非洲无人能敌。
这次,就是要在乌坦战争中亮个相,让其它非洲国家都看到自己绝无仅有的实力,树立起卡扎菲的威名。
此外,若是能帮着阿明逼退坦桑尼亚大军,等于乌干达欠了他的人情,日后他可以想方设法地介入乌干达的内政。
或许卡扎菲自己也想不到,他的军队居然变成了作战主力。
每次与坦桑尼亚军队作战,乌干达军队要么在最后面“摸鱼”,要么是直接逃跑,更有甚者直接加入“乌干达民族解放阵线”。
既然乌干达军队自己都不愿保家卫国,那么利比亚的这支派遣军自然也不会为了阿明赴汤蹈火。
不日间,坦桑尼亚军队已经逼近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外的卢卡雅沼泽。
坦军决定派201旅强行度过沼泽,202旅则在西南面负责接应。
本来已经无意作战的利比亚派遣军,发现了来势汹汹的201旅。
这是利比亚精锐中的精锐,装配了15辆T-55坦克、几十部步兵战车和BM-21火箭炮,对付在沼泽中亦步亦趋前行的坦军,根本不成问题。
201旅深知敌强我弱,也知道还击等于白白送死,直接四散奔跑,以保存实力。
至于利比亚军队,他们尽管有先进武器傍身,但使用程度不够熟练,很难命中目标,以至于201旅并未付出多大的伤亡,过了几天又重新集结。
201旅的这次败北,并未扭转乌坦战争的战局。
它很快又联合了208旅,对利比亚军队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次武器占尽优势的利比亚军,却被打的落荒而逃。
此役之后,坦桑尼亚军队在挺进坎帕拉的路上,几乎就没了抵抗。
不久后,他们在恩德培绞杀了利比亚的最后一支队伍,基本宣告战争胜利。
而卡扎菲盛怒之下,直接派出图一22B轰炸机,朝着坦桑尼亚军队的方向进行无差别轰炸。
遗憾的是,没有一发命中,反倒是坦桑尼亚空军的歼-6与歼-7战斗机陆续在坎帕拉和金贾等主要城市袭击利比亚军,致使利比亚军队的有生力量被消耗殆尽。
手握如此之多先进武器的利比亚军,居然还打不过穷困潦倒的坦桑尼亚,足以见得卡扎菲的军事水平非常一般,也不配称之为“枭雄”。
这场战争从表面上看是尼雷尔领导的坦桑尼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然而,参战各方均是失败者。
乌干达有500多平民死亡,1000多士兵阵亡,它的盟友利比亚则付出了600人牺牲的代价,坐拥50万人口的首都,也变为空城。
而坦桑尼亚共有1500多平民丧生,373名军人阵亡。
这场仗也榨干了坦桑尼亚多年来的积蓄,使得国家经济衰退,直接造成了尼雷尔的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