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生人口4年下降47.6%,人口外流1152万:撕开了年轻人“冷漠自私”的遮羞布

2021年,安徽出生人口51.58万人,相比2017年的98.4万人,下降了47.6%,净增8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根据人口普查年鉴,2020年安徽外流人口就高达1152万人,仅次于河南的1610万。

外流人口超千万的还有四川。

安徽的外流人口,主要流向了江浙沪,流入浙江和江苏的,都超300万。

2022年6月,安徽各市的房价也都不低,以均价来说,合肥超2万,芜湖一万四,蚌埠也超过了8000。

在明清时期,安徽还是有点存在感的,一是它有歙砚,二是它有徽商。

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安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口外流多,原因是地少人多,人口流向也同样是江浙。

作为人口大省,安徽去年净增8万人,好像有东北化的趋势。

放眼大局去看,出生人口下降其实已经有很多个省份,并非安徽独有。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网络兴起的时候,有人就批评:90后已经垮了,天天沉迷网络,是垮掉的一代。

前几年,只顾自己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常常被批评。

现在,也有人说,年轻人太冷漠了,太自私了,都不愿意去生孩子,去传宗接代,去成家立业,去贡献人口红利。

这里的年轻人,包括80后、90后和00后。

确实,年轻人有冷漠自私的趋势,但他们不是主动冷漠自私,而是被动冷漠自私。

试想一下,假如年轻人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工资,就能买到房车,而不是一辈子或者几代人的几辈子,那谁会不愿意成家立业呢?

假如年轻人的薪资,能够看得起病,供得起孩子的教育,谁又不想含饴弄孙呢?

假如扶老奶奶不会被讹诈,见义勇为被支持,劳动和回报相匹配,年轻人又怎么会冷漠呢?

自私是因为连自己都自顾不暇了,才无法再顾及其他人其他事。

前段时间,一位男子157万买到凶宅,网友们评论说,凶宅应该打折,因为只有我们穷鬼,才能镇压死鬼。

他们是多么希望尽自己所能买到一间房子啊,哪怕那间房子是凶宅,只要打折,他们也会争着抢着买。

一位网友的感慨,获得了数万网友的点赞认同:

“北上广的白领就像是宫里的太监宫女,见世面多,但没有未来,也没有孩子。年纪到了,还要主子开恩才能继续留在宫里伺候。”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是怎样的”,有3400多万的浏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老婆看病需要30万,他倾家荡产只有20万,因为拿不出剩下的10万,他老婆病逝了,他沦为了行乞者。

其实,我们真的不知道底层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吗?不是,只要我们想,我们很快就能了解到。

看看凌晨天还没亮的清洁工,他们每天都很忙碌,但是既没有体面的尊重,也没有体面的薪水。

看看医院里的病人,有多少没钱续命。

看看农村的孩子,有多少无法上学。

底层离我们很近,但又很远。

我们不少人,也是底层。

说回安徽,那些超千万的外流人口,应该大多都是有劳动力的人,持续贡献人口红利,年轻人和青壮年们,大多也都是普通人。

安徽常住人口中,还有3700多万16到59岁的劳动力,所以人并不少。

可能有人会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但我要说的是,一切都是自然规律。

前几年还经常出现一个词,叫做人口红利,什么是人口红利呢?

人口红利就是,劳动人口占比相对较高,具有充足的劳动力人口供给,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红利。

安徽劳动力人口占比超过六成,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甚至未来几年都不会消失。

《道德经》有两句很精辟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意思是,天道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富余的,去弥补物质资源本来就不足的人;人性的规律却是相反的,人们会去减少本来就不足够的人的物质资源,去弥补那些本来就富余的人。

人之道也就是现代常说的马太效应。

不论是外流,还是本省进城的年轻人们,住房成为了最大的支出。

他们的压力和重担,很大很大。

卡耐基说:

“批评是没有用的,因他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地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的反抗。”

也许,将来有一天,人之道能够无限接近于天之道,那样,年轻人也就不用冷漠自私,精致利己了。

那样,大家都是达者,都能够兼济天下,愿意生儿育女,也就不存在独善其身了。